戎艷鳴 張玉俠 樓建華 顧 鶯
?
以患兒和家庭為中心護理過程量表研制及其信度效度評價
戎艷鳴1,2張玉俠3樓建華4顧 鶯3
目的 研制以患兒和家庭為中心護理(PFCC)過程量表,并檢驗其信度和效度。方法 根據(jù)PFCC核心概念,結(jié)合訪談法結(jié)果和文獻回顧編制PFCC初始量表,經(jīng)2輪專家咨詢和家長咨詢后形成PFCC預試量表。選取2013年10~11月上海市2家兒童??漆t(yī)院住院患兒的主要照顧者為調(diào)查對象。選取預試量表人群,通過項目分析對預試量表進行條目篩選、探索性因素分析進行維度劃分,形成正式量表。再選取正式量表人群采用因素分析、信度分析和相關(guān)分析法等對正式量表的信度和效度進行評價。結(jié)果 預試量表人群共納入調(diào)查對象230名,剔除32份無效問卷,最終198份(86.1%)問卷納入分析。正式量表人群共納入調(diào)查對象450例,剔除71份無效問卷,最終379份(84.2%)問卷納入分析。正式量表包括40個條目。探索性因素分析共提取5個維度,各條目在其維度的負荷值為0.419~0.729,累計方差解釋率為58.797%,驗證性因素分析的各項指標均達到了理想值水平或可接受值水平。將5個維度分別命名為:患兒的情感支持、減少焦慮、專業(yè)照護和指導、信息支持、信任和被信任。各維度與量表總分的相關(guān)系數(shù)為0.841~0.956(P<0.01),各維度之間的相關(guān)系數(shù)為0.627~0.830(P<0.01)。量表總的Cronbach′s α 系數(shù)為0.966,5個維度的Cronbach′s α 系數(shù)在0.776~0.966。結(jié)論 研制的PFCC過程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用作兒科病房患兒家屬對住院過程的測量工具。
兒科; 以患兒和家庭為中心護理; 量表; 信度; 效度
以患兒和家庭為中心護理(PFCC)是建立在醫(yī)護人員、患兒及其家庭之間互利合作基礎(chǔ)上的一種醫(yī)療護理的方法[1],核心思想是將家人看作患兒最主要的照顧專家,參與醫(yī)療護理的各個過程,其核心概念為尊重患兒和家人的知識、個性、價值觀、信仰和文化背景,在PFCC評估和應用、培訓和護理過程中,與家庭建立信任、尊重的合作關(guān)系,提供信息以幫助他們做出最佳選擇[2]。而醫(yī)護人員如何轉(zhuǎn)換患兒家屬的角色,使家屬成為不可或缺的照顧者,一直以來是國內(nèi)外學者研究探索的重點,如彈性的探視制度、危重時刻的家長陪伴[3]、圍術(shù)期的家長參與[4]等干預措施均獲得了積極的效果。
近60多年,國外對PFCC在圍術(shù)期、查房模式和??频雀黝I(lǐng)域的應用進行了效果評價,也編制了數(shù)個評價量表,如Kristjánsdóttir等[5]編制的2~6歲住院患兒家長需求量表(NPQ),因為年齡的限制阻礙了其普遍適用性。國內(nèi)的相關(guān)研究多采用臨時自編的評價量表,由于結(jié)構(gòu)不一,穩(wěn)定性較差,多體現(xiàn)??萍膊√攸c,缺乏同質(zhì)性,因而難以推廣應用。何萍萍等[6]在2005年對美國波士頓兒童醫(yī)院設(shè)計的“以家庭為中心護理”量表進行漢化,邀請3位專家行表面效度測定,對35例家長進行了預調(diào)查,該量表在應用中發(fā)現(xiàn)18項中有15項未達到美國的匹配指數(shù)。因此,建立適合中國人群的PFCC量表勢在必行。本研究在國內(nèi)外相關(guān)研究[5,7~9]的基礎(chǔ)上,按照量表編制的要求構(gòu)建符合中國文化和醫(yī)療背景的PFCC過程量表,以期為進一步開展臨床護理工作和研究提供可靠的評估工具。
1.1 研究設(shè)計 首先編制PFCC初始量表,通過專家咨詢和家長咨詢形成預試量表。預試驗通過項目分析對預試量表進行條目篩選、探索性因素分析進行維度劃分,形成正式量表。正式量表行效度和信度分析。
1.2 調(diào)查對象納入標準 ①兒科病房0~18歲患兒的家長;②為患兒的主要照顧者;③患兒家長無身心障礙,能用普通話溝通;④愿意參與本研究;⑤患兒住院時間≥2 d;⑥患兒住院期間家長照顧時間>50%。
1.3 量表調(diào)查人群來源
1.3.1 預試量表人群 選取2013年10~11月2家兒童??漆t(yī)院(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yī)院和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附屬上海兒童醫(yī)學中心)的住院患兒的主要照顧者。2家醫(yī)院各隨機抽取5個病房,按比例計算每個病區(qū)需抽取的床位數(shù)。從隨機數(shù)字表上抽取一個數(shù)字,取其個位數(shù)A,每個病區(qū)從A床號開始,每隔(總床位數(shù)/病區(qū)樣本量取整)張床發(fā)1份問卷,若患兒主要照顧者不在或不符合納入標準,便順延1個床號。根據(jù)一般情況下因素分析時建構(gòu)精確的效度其樣本量最好在150例以上的標準原則[10],計入20%的無效樣本,預試驗樣本量為180例。
1.3.2 正式量表人群 選取2014年1~2月2家兒童??漆t(yī)院的住院患兒家長,抽樣方法同預試量表人群。社會及行為科學領(lǐng)域的因素分析時樣本量至少要在300以上[10],計入20%的無效樣本,信效度研究樣本量為360例。
1.4 調(diào)查問卷
1.4.1 調(diào)查問卷的發(fā)放 由研究者向預試量表人群和正式量表人群的每位調(diào)查對象說明研究的目的、意義、保密原則和自愿原則,獲得調(diào)查對象知情同意后發(fā)放調(diào)查問卷,獨立填寫,當場收回。
1.4.2 調(diào)查問卷內(nèi)容 ①一般資料:患兒年齡、性別、住院天數(shù)、既往住院次數(shù)、長期居住地、有無兄弟姐妹,家長年齡、性別、學歷和宗教信仰;②PFCC過程量表(包括預試量表和正式量表):每個條目均采用Likert 5級評分法,0、1、2、3、4分分別表示3天內(nèi)經(jīng)歷或感受發(fā)生的頻率為:不滿意、不太滿意、一般、較滿意、滿意。
1.4.3 無效問卷標準 ①漏答條目>3題;②答案呈現(xiàn)同一性或波浪形作答;③同一條目選取2個或以上答案的條目>3題。
1.5 量表的編制
1.5.1 初始量表 由本文第一作者參照PFCC核心概念擬定訪談提綱,對16名住院患兒家長及20名兒科護士進行半結(jié)構(gòu)式訪談,每位訪談30~60 min,根據(jù)訪談提綱進行提問,請住院患兒家長描述住院感受和對PFCC的理解,請護士描述實踐PFCC的體驗和對PFCC概念的理解。訪談記錄方式為訪談錄音和訪談筆記。訪談筆記包括事實記錄和受訪者反應記錄,事實記錄包括日期、地點、受訪者的基本資料等;受訪者反應記錄包括受訪者各種情緒和行為的反應。訪談結(jié)束后對資料進行轉(zhuǎn)錄、整理、編碼、分類、歸納和提煉主題[11]。本研究結(jié)合文獻回顧和訪談結(jié)果共編制了60個條目的初始量表。
1.5.2 預試量表 ①專家咨詢:選擇8位專家作為預試量表咨詢專家,從事兒科護理管理、臨床和科研專家各2名,社工學和兒科臨床專家各1名。專家需具有:碩士或以上學歷或副高級以上職稱;公開發(fā)表過或在學術(shù)會議報告過與本研究相關(guān)的結(jié)果;熟悉問卷的心理測量學特征的評定方法。第一輪咨詢:對60個條目的初始量表以用詞清晰度、重要性、PFCC概念的相關(guān)程度和是否需要修改進行評定,按“非常相關(guān)、較強相關(guān)、弱相關(guān)、不相關(guān)”4級評定標準進行判斷,計算條目水平內(nèi)容效度(I-CVI),即評分為“非常相關(guān)”和“較強相關(guān)”的專家數(shù)除以專家總數(shù),I-CVI<0.75的條目予以刪除[12]。第二輪咨詢:經(jīng)第一輪咨詢修改的初始量表10 d后行第二輪咨詢,方法同第一輪咨詢。②家長咨詢。選取20名住院患兒家長進行條目理解(清晰/不清晰)咨詢,將>15位(75%)患兒家長判定為不清晰的條目刪除;若判定為不清晰的條目,請患兒家長發(fā)表怎樣才能讓該條目用詞更清楚的意見,最終由本課題組討論行語句修改形成預試量表。
1.5.3 正式量表
1.5.3.1 條目篩選 使用預試量表對預試量表人群進行如下3種方法的檢驗。①臨界比值法[10]:對預試量表的每個條目,將所有調(diào)查對象的問卷總得分按從高至低排序,得分前27%者為高分組,得分后27%者為低分組,采用獨立t檢驗比較高分組和低分組的差異,若t值(臨界比,CR)<3.00(P>0.05),則表示該條目的鑒別度較差,為刪除標準;②相關(guān)系數(shù)法[10]:分析各條目得分與總分(即包含該條目的整個量表得分)相關(guān)性,校正條目得分與總分(即去除了所測條目的量表總分)的相關(guān)性,任意一種方法得出r<0.4為刪除標準;③因素分析法[10]:采用主成分法,因子載荷<0.45、公因子方差(共同度) <0.3為刪除標準。當條目符合①~③中≥2個刪除標準時,即刪除該條目;若僅符合1條刪除標準,則由本課題組權(quán)衡其重要性及必要性,決定保留與否。
1.5.3.2 探索性因素分析 對預試量表人群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劃分維度。Kaise-Meyer-Olkin(KMO值)≥0.60及Bartlett球形檢驗(Bartlett′s Test)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時,提示適合進行因素分析。因子數(shù)提取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取特征根值>1的因子,采用最大方差正交旋轉(zhuǎn)法,各條目因子負荷≥0.4為入選因子矩陣的標準[10],刪除具有多重負荷且載荷值比較接近、因子中少于3個條目,每刪除1個條目都重新進行因素分析。結(jié)合量表編制框架及陡坡圖確定維度數(shù)量,選擇陡坡圖開始轉(zhuǎn)為平坦的維度數(shù)。嘗試限定抽取維度個數(shù)為4~6,觀察每次因子分析后相關(guān)矩陣中條目的分布情況,保留≥0.4的最大負荷值選,若最大負荷值在該維度的歸類不佳(無法概括性命名),則選取非最大負荷值,每次因子分析后課題組均觀察條目分布并討論維度的命名,選擇最具概括性的維度分布和命名,并需符合方差累計貢獻率(即公共因子累計解釋變異量)在50%以上的標準[10]。
1.6 效度研究
1.6.1 結(jié)構(gòu)效度 對正式量表人群采用驗證性因素分析以驗證量表的結(jié)構(gòu)效度,檢驗各條目在相應維度上的載荷值(回歸系數(shù))以及各維度之間的相關(guān)性是否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獲得相關(guān)系數(shù)矩陣,計算模式的適配度指標值:卡方統(tǒng)計量(χ2/df),≤3.0為理想值,≤5.0為可接受值;擬合優(yōu)度指數(shù)(GFI)、調(diào)整的擬合優(yōu)度指數(shù)(AGFI)、差別指數(shù)(IFI)、Tucker-Lewis指數(shù)(TLI),≥0.9為理想值,≥0.8為可接受值;擬合指數(shù)(CFI)、殘差平方根(RMR)和近似誤差均方根(RMSEA),≤0.08為理想值,≤0.10為可接受值。
1.6.2 內(nèi)容效度 對正式量表人群采用相關(guān)系數(shù)法衡量量表的內(nèi)容效度,即量表各維度間及各維度與量表總分間的r。r<0.2為極低相關(guān),~0.4為低相關(guān),~0.7為中等相關(guān),~1為高相關(guān)。一般認為,各維度間以及各維度與量表總分間的r在0.3~0.8即可,且各維度間的相關(guān)性需低于各維度與總量表間的相關(guān)性[10]。
1.7 信度研究 計算總量表及各維度的Cronbach′s α系數(shù)。Cronbach′s α系數(shù)值0~1,α系數(shù)越高,信度越高,代表量表的內(nèi)部一致性越好。各維度最低的內(nèi)部一致性Cronbach′s α系數(shù)應>0.70,總量表應>0.80,否則考慮重新修訂量表或增刪條目[10]。
1.8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輸入、處理和進行Pearson相關(guān)分析、Cronbach′s內(nèi)部一致性信度、探索性因子分析等。使用Amos 20.0軟件行驗證性因子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調(diào)查對象一般情況 預試量表人群共納入調(diào)查對象230名,剔除32份無效問卷者,最終198份(86.1%)問卷(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yī)院109份,上海兒童醫(yī)學中心89份)納入分析。正式量表人群共納入調(diào)查對象450例,剔除71份無效問卷者,最終379份(84.2%)問卷(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yī)院204份,上海兒童醫(yī)學中心175份)納入分析(表1)。
表1 被調(diào)查者基本情況[n(%)]
2.2 預試驗量表 根據(jù)第一輪專家咨詢共合并3個條目,刪除3個條目;第二輪專家咨詢條目無合并和刪除;家長咨詢無條目刪除,故預試驗量表保留54個條目。
2.3 正式量表
2.3.1 條目篩選 54個條目的t值均>3.0,說明條目具有良好的鑒別能力;除了條目8、23和41,各條目與總分及校正條目與總分r均>0.4;各條目的公因子方差(共同度)均>0.3,條目8、23、25、26和41的因子載荷<0.45。條目8、23和41在相關(guān)系數(shù)和因子載荷2種方法的統(tǒng)計量均達到刪除標準,予以刪除。條目25和26因子載荷均<0.45,本課題組討論后予以刪除,保留49個條目。
2.3.2 探索性因素分析 對保留的49個條目進行探索性因素分析,量表的KMO值為0.936,Bartlett 球形檢驗的χ2為6 375.033(P<0.01),說明適合進行因子分析。采取主成分分析和方差最大正交旋轉(zhuǎn)法,產(chǎn)生特征值>1的因子9個,方差累計貢獻率為66.088%,各條目在所歸因子上的載荷>0.4,條目1、3、9、10、12、18、21、37和50分別在2個因子上具有相近的負荷值,予以刪除,余40個條目形成初始正式量表。結(jié)合特征值和碎石圖(圖1),陡坡圖上的因素變異量圖形從5之后趨向平坦,最終抽取5個公因子,其累計方差貢獻率為58.797%,然后采用最大方差正交旋轉(zhuǎn)法,得到量表中各條目的因子負荷(表2)。將5個維度分別命名為:患兒的情感支持、減少焦慮、專業(yè)照護和指導、信息支持、信任和被信任。
表2 量表因素分析結(jié)果
1 探索性因子分析碎石圖
Fig 1 Lithotriptic plot of 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
2.4 量表的效度檢驗
2.4.1 驗證性因子分析 結(jié)果顯示,χ2/df、RMR和RMSEA分別為2.597、0.072和0.065,均達到了理想值水平;IFI、TLI、CFI、GFI和AGFI分別為0.867、0.857、0.866、0.885和0.859,均達到了可接受值水平。
2.4.2 內(nèi)容效度 量表各維度間的r在0.627~0.830,各維度與量表總分間的r為0.841~0.956(表3)。
2.5 信度評價 總量表的Cronbach′s α 系數(shù)為0.966,5個維度的Cronbach′s α 系數(shù)如下:患兒的情感支持為0.883、減少焦慮為0.917、專業(yè)照護和指導為0.883、信息支持為0.835、信任和被信任為0.776。
表3 量表各維度間及其與量表總分間的相關(guān)性(r,n=379)
本研究首先對相關(guān)文獻進行深入分析和總結(jié),確定訪談提綱,條目的編寫基于患兒家長的真實感受,如條目15“我能感受到醫(yī)護人員對我孩子的關(guān)心和喜愛”等條目均是來自患兒家長的親身經(jīng)歷的描述,這些描述真實反映了被調(diào)查者的感受和具體行為,使條目內(nèi)容更富真實性和可靠性。
本研究采用專家咨詢法對條目進行初篩,邀請了兒科護理、醫(yī)療和社會工作的專家,有助于就提供PFCC的多學科團隊對條目進行分析和評價,因此專家就條目2“我感到我的孩子需要我”提出過于抽象難以行為化;條目5“護士安排治療護理時會考慮到孩子和家長的生活習慣”提出在治療護理和保持生活習慣上有時難以權(quán)衡利弊,仍然要考慮到病情因素和倫理問題;條目6“護士詢問我的孩子是否有日常照顧的需求(年長兒)”提出有年齡限制,缺乏普遍性。結(jié)合量化的I-CVI結(jié)果,以及專家對于條目內(nèi)容和表述方式的修改、合并和刪除意見對條目進行優(yōu)化,確保條目的選擇未受到研究者的潛在影響。
預試驗采用了較客觀的臨界比值法、相關(guān)系數(shù)法以及因子分析法進行條目篩檢。相關(guān)系數(shù)法和因子分析法是從條目的代表性和獨立性角度挑選指標。單一的條目篩選法容易受被調(diào)查者的主觀影響,因此綜合多種方法進行篩選,能保證了條目的代表性、獨立性和敏感性。
本量表的所有條目測量均是與PFCC相關(guān)的措施,因此每一條目與總分之間應有較高相關(guān)性,本研究采用的相關(guān)系數(shù)刪除標準為r<0.4,如條目8“醫(yī)護人員保護孩子和我的隱私”符合刪除標準,可能與臨床醫(yī)生對保護隱私觀念開始普及并重視,但中國的患兒家長對尊重的理解和需求偏低,因此尚未意識到保護措施與他們隱私的相關(guān)性,與Galvin等[13]的研究不一致,其結(jié)果顯示家長覺得家庭為中心護理中最重要的條目近50%出自“尊重”維度。因子載荷和共同度是條目篩選的重要考察指標,條目25“病房是舒適的,所以我有足夠的睡眠和休息”、條目26“我和我的孩子有娛樂活動,不至于感覺很悶”僅在因子載荷一種指標上未達標準,但考慮到該2條目與病房的硬件設(shè)施相關(guān),與護士的直接護理行為相關(guān)性較低,因此考慮給予刪除。
效度反映的是與測量目的無關(guān)變量所引起的系統(tǒng)誤差,評價的是量表的準確度和有效性[14]。常用的效度指標有內(nèi)容效度、效標效度和結(jié)構(gòu)效度[15]。探索性因素分析是傳統(tǒng)的因素分析方法,指因素的數(shù)量和因素之間的關(guān)系都是未知的,要根據(jù)研究數(shù)據(jù)結(jié)果加以確定和估計。本研究分析結(jié)果顯示,在沒有限定因子個數(shù)條件下進行因子提取,產(chǎn)生特征值>1的因子9個,方差累計貢獻率為66.088%。部分條目在2個因子上具有相近的負荷值,但條目最終是否刪除需從現(xiàn)有經(jīng)驗和資料考慮,如條目50“我可以理解護士的解釋和宣教”雖然具有現(xiàn)實意義,但因其在實踐中可分解為“護士在恰當?shù)臅r候給我宣教”以及“各類宣教內(nèi)容”,并且保留該條目時無法歸納出概括性命名,因此經(jīng)討論仍予以刪除。條目9“醫(yī)護人員尊重我的孩子和家長們,無論種族、宗教、性別和文化程度”,與Galvin的研究結(jié)果一致,即家長對“工作人員愿意去理解文化或宗教等”的重要性給分最低[13],因此給予刪除。
當提取5個維度時條目的分布最為合理,累計方差貢獻率為58.797%,符合公共因子累計解釋變異量在50%以上的接受標準。當個別條目所屬維度與理論構(gòu)想不一致的情況下,可經(jīng)討論調(diào)整所屬維度,并采用驗證性因素分析去驗證[16]。如條目24“護士鼓勵我并讓我能夠放心的離開醫(yī)院片刻”在第2和3維度中的負荷值分別為0.627和0.694,但因不適宜歸在維度3“專業(yè)照顧和指導”,因此選擇歸入非最大負荷值所在的維度2。最終,本研究組提煉概括了5個維度,能較為全面的反映兒科臨床護理中PFCC的水平,涵蓋了PFCC的4個核心概念,即尊重、分享信息、參與、協(xié)作[1]中的前3項,協(xié)作表示與家庭建立信任、尊重的合作關(guān)系,在PFCC的評估和應用、設(shè)備的設(shè)計、專業(yè)培訓和護理中的緊密協(xié)作,包括了醫(yī)療計劃層面和政策層面,前者已經(jīng)在國內(nèi)少數(shù)醫(yī)院有所開展,但因為醫(yī)療體制的制約,以及患兒主要照顧者所在的醫(yī)院對于醫(yī)療計劃的協(xié)作的可行性仍在探索中,政策層面尚未有任何嘗試,因此在本研究中沒有維度體現(xiàn)了這個核心概念。
驗證性因素分析是根據(jù)已有的理論或研究,提出一個先驗模型并對其驗證,或者是對根據(jù)探索性因素分析結(jié)果提取的模型進行驗證。本研究中的所有擬合度指標均達到了理想值水平或可接受值水平,可認為探索性因素分析中提取的維度得到證實。
根據(jù)心理測量理論,量表各維度間及各維度與量表總分間的相關(guān)系數(shù)可以作為衡量量表內(nèi)容效度的指標,本研究維度與總分之間r在0.841~0.956,為高度相關(guān),說明各維度對總分都有較大的貢獻。各維度間的r為0.627~0.830,較各維度與量表總分的相關(guān)性低,表明不同維度之間存在相對獨立性。
信度主要評價量表的精確性、穩(wěn)定性和一致性,信度越好,則測量隨機誤差越小[12]。當研究工具包含多個條目時,需要對各條目之間的關(guān)系進行評定[17]。本研究中總量表Cronbach′s α系數(shù)為0.966,優(yōu)于國內(nèi)漢化的“以家庭為中心護理”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數(shù)(0.71)[6],本研究總量表所屬5個維度Cronbach′s α系數(shù)在0.776~0.917,符合總量表的信度系數(shù)最好在0.8以上,分量表信度系數(shù)最好在0.7以上的標準[18],表明該量表具有較好的內(nèi)在一致性,其中“信任和被信任”維度的Cronbach′s α系數(shù)低于其他維度,可能與該維度下條目數(shù)較少有關(guān)[10]。
本次研究所編制的PFCC過程量表,經(jīng)檢驗后證實其具有較好的信度和效度,該過程量表所呈現(xiàn)出的標準性和規(guī)范性符合實際應用要求,可作為兒科病房的PFCC過程的測量工具。但由于本研究的調(diào)查對象來源于上海三級甲等兒童??漆t(yī)院,對于其他等級醫(yī)院及不同地區(qū)醫(yī)院的適用性還需進一步研究。今后還需擴大樣本量進行測試,以進一步修訂完善PFCC量表,使其具有更廣泛的適用性及更高的準確性。
[1]Institute for Patient and Family-Centered Care. What is patient and family-centered health care?http://www.ipfcc.org/faq.html
[2]Neal A, Frost M, Kuhn J, et al. Family centered care within an infant toddler unit. Pediatr Nurs,2007,33(6):481-485
[3]Garrouste-Orgeas M, Philippart F, Timsit J, et al. Perceptions of a 24-hour visiting policy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 Crit Care Med, 2008, 36(1):30-35
[4]Chorney JM. Family-centered pediatric perioperative care. Anesthesiology,2010,112(3):751-755
[5]Kristjánsdóttir G. A study of the needs of parents of hospitalized 2- to 6-year-old children. Paediatr Nurs,1991,14(2):49-64
[7]King S, Rosenbaum P, King G. Parents′ perceptions of caregiving: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 measure of processes. Dev Med Child Neurol,1996,38(9):757-772
[8]Sally C, Steve T, Cathie EG. Development,testing and national evaluation of a pediatric patient-family-centered care benchmarking survey. Holist Nurs Pract,2008,22(2):61-74
[9]Feng FM(馮芳茗), Lou JH, Xu H, et al. Perceived Level of patient and family-centered pediatric care implementation: a questionnaire survey. Chinese Nursing Management(中國護理管理), 2011, 11(7):39-43
[6]He PP(何萍萍), Xu LH, Shen N, et al. Parents′ perception of family-centered nursing care. Chinese Journal of Nursing(中華護理雜志),2005,4(12):885-887
[10]吳明隆. 問卷統(tǒng)計分析實務-SPSS操作與應用. 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10. 205-208
[11]肖順貞,主編. 護理研究. 第2版. 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3. 65
[12]Zhang JJ(張佳佳), Ren JM, Huang J, et al.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resilience scale for adults(RSA) in military students. Chin J Behav Med & Brain Sci(中華行為醫(yī)學與腦科學雜志), 2010, 19(4):377-379
[13]Galvin E, Boyers L, Schwartz PK, et al. Challenging the precepts of family-centered care: testing a philosophy. Pediatr Nurs,2000,26(6):625-632
[14]Jiang XH(蔣小花), Shen ZZ, Zhang NN, et al. 問卷的信度和效度分析. Modern Preventive Medicine(現(xiàn)代預防醫(yī)學), 2010, 37( 3) : 429- 431
[15]Li C(李燦), Xin L. 調(diào)查問卷的信度與效度的評價方法研究. Chinese Journal of Health Statistics(中國衛(wèi)生統(tǒng)計), 2008, 25(5):541- 544
[16]饒克勤,主編. 衛(wèi)生統(tǒng)計方法與應用進展. 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 106-107
[17]孫振球,主編. 醫(yī)學統(tǒng)計學. 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6. 536
[18]盧文岱,主編. SPSS統(tǒng)計分析. 北京:電子工業(yè)出版社,2010.689-690
(本文編輯:張萍)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of an patient-and-family-centered care scale
RONGYan-ming1,2,ZHANGYu-xia3,LOUJian-hua4,GUYing3
(1NursingSchoolofFudanUniversity,Shanghai200032;2EastHospitalaffiliatedtoTongjiUniversity,Shanghai200120;3Children′sHospitalofFudanUniversity,Shanghai201102;4ShanghaiChildren′sMedicalCenteraffiliatedtoShanghaiJiaotongUniversitySchoolofMedicine,Shanghai200127,China)
ZHANG Yu-xia,E-mail:yuxiazhang@aliyun.com
ObjectiveTo develop an patient-and-family-centered care scale, and assess its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MethodsThe initial inventory combining with the core concept of patient-and-family-centered care, literature review and in-depth interview was developed. After two rounds of experts evaluation and parents consultant, the new scale was developed. Major caregivers of inpatients from two Shanghai third-grade-A children′s hospitals from November to December in 2013 were selected as investigators. Sample 1 was selected by purposive sampling, and pre-tested. Items were selected by project analysis and the dimensions were tested by 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 Sample 2 was selected by the same purposive sampling and investigated. The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this scale were tested by factor analysis and reliability analysis and correlation analysis.Results230 parents were included in sample 1, 32 questionnaires were invalid, 198 questionnaires (86.1%) were included in the final analysis. 450 parents were included in sample 2, excluding 71 invalid questionnaires, 379 questionnaires (84.2%) were included in the final analysis. The pilot scale contained 59 items and the formal scale consisted of 40 items. Five common factors were extracted by 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 and factor loading of each item ranged between 0.419 and 0.729. The 5 factors explained for 58.797% of total variance. The indicators had reached the ideal level or acceptable level by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 subscales and the total scale ranged from 0.841 to 0.956(P<0.01). The scale was reliable (α=0.966), and the subscales Cronbach α ranged from 0.776 to 0.966.ConclusionThe newly developed patient-and-family-centered care scale has shown acceptable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which can be used as a useful tool for nurses in identifying and assessing parents′ hospitalization care process.
Pediatrics; Patient-and-family-centered care; Scale; Reliability; Validity
2014-12-22
2015-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