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濤
有個禪宗故事:清風(fēng)、明月二僧趕路,遇到一位美人被河水所阻,美人求僧背其過河。先求清風(fēng),清風(fēng)誠惶誠恐,以出家人不近女色為由婉拒;次求明月,明月二話不說,背起美人就走。過河,登岸,和尚、美人大路朝天,各走一邊。路上,清風(fēng)抱怨明月不守清規(guī),明月不以為然,稱助人亦是善舉。清風(fēng)依舊喋喋不休,明月一笑,一語雙關(guān):“我早已把她放下了,你怎么還放不下她呢?”原來美人是菩薩變幻的,欲點化二僧,清風(fēng)因“放不下”,終其一生,不過是個庸常之僧;明月因“放得下”,終于修成正果,得以傳承衣缽。
常言道“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君子行事光明磊落,“大行不顧細(xì)謹(jǐn),大禮不辭小讓”,大事當(dāng)前,勇于承擔(dān);事后則將之徹底“放下”,是所謂“拿得起,放得下”?!胺畔隆笔且环N覺醒,一種頓悟,是一種很高的道行。
人世紛繁,塵事庶務(wù),名利地位,私心欲念,聲色犬馬,該放下的就得放下,什么都抓在手里,其實是累贅,并無幸福可言。不少人事業(yè)有成,或捐資濟世,或甘于淡泊,勇于并舍得“放下”;他們在“放下”的同時,其實已獲得了意外的幸福,這種幸?;蛟S是無形的,卻是雋永的,更高層次的。
“放得下”是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