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陽
一泓泉,一茶園,數點清影。深山老村,白墻黛瓦;高山梯田,十里畫舫。3月26日至30日,綠色中國攝影萬里行——走進大美衢州攝影采風活動在浙江省衢州市舉行?;顒佑删G色中國行活動組織委員會與衢州日報報業(yè)傳媒集團聯(lián)合舉辦,浙江開化、江山、衢江三縣(巿、區(qū))委宣傳部聯(lián)合承辦。
江南三月,是詩人的夢境,是攝影家的天堂。
四天的行程中,自全國各地而來的18位攝影家和記者們先后赴衢州境內的開化縣的中山堂、臺回山、下淤村,江山市的廿八都、箬山、江郎山、和睦村,以及衢江區(qū)的茶坪村、烏溪江、翁源村、洋坑村、破石村等地進行攝影創(chuàng)作。
攝影作品主要以“油菜花的表情”、“龍頂茶山采茶忙”、“遺落在大山里的夢”和“尋找鄉(xiāng)愁”為主題。
衢州地處閩、浙、贛、皖交界之處,自古乃商旅要道、軍事重鎮(zhèn),素有“四省通衢、五路總頭”之稱。
1800多年來,從雕刻建筑、飲食習慣到地方曲藝、民情風俗,衢州融合了吳越文化、徽派文化等多種文化元素,有著獨特、深厚的人文底蘊。
衢州是浙江的生態(tài)屏障,境內山川秀美、地貌多姿,既有江南詩意的小橋流水,又有西南風格的重巒大川。
不經意的一場小雨、山間漏下的一小塊盆地、峰回路轉的一次回眸,驚喜不絕,靈感不斷。在這里,有太多可以被發(fā)現(xiàn)、挖掘的題材!
衢州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衢州日報社社長楊昕欣喜地說:“在綠色的春天、綠色的季節(jié)、綠色的田野,有這樣一群綠色的攝影家的到來,給衢州增添了更加濃郁的綠色,作為主辦方之一,我們希望這一抹綠色能永遠的青翠下去?!?/p>
詩意開化 彩田花海未染塵囂
27日清晨,采風團的車輪駛入開化,駛入了凡塵中的凈土,心境立馬變得澄明、輕快。
油菜花地,隨處可見?;?,開在山坡,開在河畔,開在田野,開在村前屋后。日光之下,花色的金黃與莖葉的油綠被照得透亮,仿佛無數笑臉,襯著農舍村落淡黃的墻。農田如織,遠山滴翠,水聲依依,人也變得快活起來。
開化是綠色中國攝影萬里行——走進大美衢州攝影采風活動的第一站,全縣就是一個國家公園。曾經有位詩人這樣說,“做一名寂靜的旅人吧,在一個岔路口進入開化,進入古樹掩映的村莊,進入野花繁茂的山谷?!?/p>
長虹鄉(xiāng)的桃源村,攝影創(chuàng)作繁華地。
半山下車,背起心愛的“長短炮”,攝影家們步行而上,向著中山堂進發(fā),中山堂是一座茶園的名字。
自古江南茶園繁多,但中山堂卻是攝影人的獨愛。高山梯田,天池茶園,橫向連綿起伏、有高有低,縱向呈半環(huán)抱狀。踩在軟土上,吸著濕漉漉的清新空氣,便有飲醉春風之境。
錢江源頭水,開化龍頂茶。每到春天,伴著和風細雨,茶農們便開始采摘。草鞋、蓑衣、斗笠是最美的點綴。穿行梯田間,無論站在何處、如何取景,都有茶香入眼。
2011國際小姐中國區(qū)總冠軍、第五屆中國綠色寶貝、東方演藝集團著名舞蹈演員白雪玉婷和綠色中國網絡電視主持人張琳婧是兩位隨行模特。她們戴上斗笠頭巾,穿上江南服飾,背上背簍,瞬間化身采茶妹。媒體攝影家高勇立刻靈感大發(fā),咔嚓,咔嚓,“龍頂茶山好年景”“龍頂茶妹的情思”等作品應運而生。
采茶歸來上金梯。桃源村的臺回山被譽為“江南布達拉宮”。陡峭的山坡上,金燦燦的油菜花梯田,從山谷一直延伸至云顛,如同層層臺階,行云流水,因此得名。這里的人們依山結廬,有萬花云霞掩映。
村在山中坐,人在畫中行。過了梯田的高點,沿山谷中的Z字型公路向下行至另一處山腰,“布達拉宮”就在斜對面,換了個攝影角度,豁然開朗。“烈日打在我的臉上,耳邊是清脆的泉水拍擊石頭的聲響,這種景致,實在沁人心脾!”新華社攝影師楊光欣喜若狂,舉起鏡頭,拍個不停。
一個下午,采風團行行攝攝。在一個可以俯瞰油菜花海和遠處村鎮(zhèn)的山頭,軍旅攝影家李建波收獲了一張“田園風光入夢來”,第二天,新華社全球發(fā)布了這張視野開闊的極目重巒遠眺圖。
“這片黃色的花海,浸透著祖國大好山河美麗的綠色,這里的油菜花和其他地方的相比,人文氣息更加濃郁,原生態(tài)色彩更加鮮明,如果說其他地方的油菜花如同水中月,那么這里的油菜花就好比天上的太陽。”李建波說道。
追逐落日,向來是攝影之旅的必選。如何覓到一處理想場所拍攝斜陽題材,拍出新意,考驗著攝影家們的品位。
地點最終選在音坑鄉(xiāng)的下淤村。下淤水岸、桃源人家。在月亮山的環(huán)抱下,馬金溪與中村溪在此匯合,常年溪水潺潺。
江南行攝必有水。臨水取景,西面是花海群山,一片光明。落日的光線,襯著對岸依稀的油菜花,遠處山頭有天光云影,山軀樹影倒映水中,漸入佳境。
這種大美流水意境,恰好點燃創(chuàng)作靈感。于是,兩位模特泛一古舟,浴風沐日,桃花容,醉兩岸。舉起鏡頭,船做前景,既可取一張輕舟剪影,又能拍一組婀娜戲水。
瓊瑤有詞曰,“綠草萋萋,白霧迷離;有位佳人,靠水而居”。這種透著淡淡哀愁的詩意,讓人神往。不過,27日傍晚的攝影是歡快明亮、山明水秀的。
錦繡江山 靜默千年遙望臨安
28日,“萬里行”走進“千年古道、錦繡江山”。
神秘江山,衢州之西。走馬觀花,這里水墨江南、古韻悠揚,誰也不會想到這座安靜的小城,其自然風光、人文歷史竟都與戰(zhàn)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
攝影人從來起早貪黑。清晨5點37,采風團已經上路了。目的地,邊城廿八都。
深山老林里怎會冒出一個如此繁華的集鎮(zhèn)?
這是“一個遺落在大山里的夢”,也是江山的縮影。自南宋建制,由于“一腳踏三省”,廿八都不僅成了軍事重鎮(zhèn),還成了往來商旅的交通樞紐。
今晨煙霧鎖鎮(zhèn),但鎮(zhèn)上的門店早早解鎖。這家店鋪中,設有老式理發(fā)堂,攝像會員姜力興致勃勃,在這里剃了個光頭。
54歲的俞師傅邊理發(fā)邊說起了古鎮(zhèn)的歷史。廿八都首先是一個屯兵所在,正是因為有兵營,一些有商業(yè)頭腦的人就來了。歷朝歷代,許多從各地調來的駐扎官兵,在退役或戰(zhàn)亂結束后,干脆不回老家了。大清年間,國家安定統(tǒng)一,廿八都達到鼎盛,每天有千萬根扁擔經轉,許多外來客商、雜夫、浪子,看到這里如此繁華,紛紛在此安家落戶,繁衍生息。
于是,慢慢地,天南地北的人都在這兒住下了。南方的風情,東部的方言,北方的習俗,塞外的官腔,使得在這座3600居民的古鎮(zhèn)上,居然可以找到將近150個姓氏和13種方言。在諾大的中國,僅此一例。移民帶來了各地習俗。漫步古鎮(zhèn),可見浙式宅院、徽派建筑、客家民居以及西洋門樓。
上午八時,晨霧消散了,眾山環(huán)繞,古鎮(zhèn)周圍的面容頓時清晰。今兒是個好天氣!沿古鎮(zhèn)外圍的河岸而行,近處是古樹古橋、古巷古風,遠處是高山殘煙、飛鳥藍天。筆墨攝影人李?;菀还稍娨馍闲念^,對著水面的白墻清影拍下一張“夢影婆娑”。
溪流之上,有座樓橋,這是古鎮(zhèn)的正入口。攝影家的到來,把這座木橋變成了時尚梯臺。曾獲模特大賽金獎的白雪玉婷以專業(yè)姿態(tài)迎面走來,襯著橋上的布衫老人,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就在此刻產生強烈的視覺沖撞。
在古鎮(zhèn)富商世家姜家的姜隆興錢莊雕龍刻鳳的門樓下,白雪玉婷一身白裙,頭頂墨鏡,穿著運動鞋,倚著舊門,撫摸著門壁上的木紋。她被采風團成員構想成一個久居海外、歸鄉(xiāng)尋訪爺爺老宅的年輕女子。
獨行旅人、詩人攝影家于守山對這片文化飛地情有獨鐘,“我要在這里拍攝一種關系——生活在這里的人和這些建筑,和時間、光線的關系。我想通過這些關系表現(xiàn)一些時間上的某種變化,某種微妙情感的底蘊?!?/p>
走出古鎮(zhèn),驅車盤山,抵達保安鄉(xiāng)。箬山,一個坐落在仙霞山脈的古村落,有著保存完好的土墻瓦屋,風光梯田環(huán)繞山村。油菜花一開,這里便成了攝影愛好者的樂園;古老的箬山就迎來了一年中最繁忙的季節(jié),成群結對的自駕游客紛至沓來。
午后時分,光線充足,遠山盡收眼底,視野開闊,人們的心情都亮了起來!
行車北上江郎山,這座山是江山的圖騰和精神坐標,是江山子民的神山、圣山。五年前,它被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它的全球獨一性讓各國地質學家為之著迷。
關于江郎山巍峨氣派的詩畫及攝作浩如煙海,于是采風團成員另辟蹊徑,尋找山下一些信手拈來的事物,譬如蝶鳥花草,做前景趣味,對三座如刀削劍劈的巨峰來了個輕描淡寫,縱深感和層次感隨即凸顯,畫面豐滿、立體。高勇對記者說,“攝影是減法,要減去畫面里面不該入畫的東西。”
長臺溪水流經和睦村,這里視野開闊,一片祥和。有幾個當地兒童在此嬉戲耍鬧,兩位90后模特興奮地加入其中。斜陽灑遍大地,照亮了金燦燦的油菜花,照亮了孩子們的笑臉,照亮了騎著車子唱著歌兒的姑娘。有言道,“等到風景都看透,才發(fā)現(xiàn)世間最美的風景是青春?!庇谑牵陉囮嚳扉T聲中,一組“金色光年”在3月28日的夕陽下被采風團的鏡頭定格。
夢境衢江 山谷炊煙游子鄉(xiāng)愁
地處紫微山國家森林公園的紫微星谷,幽谷人家掛著紅燈籠,回龍般順勢盤旋而上。風吹竹海,溪水潺鳴,波動了即將入眠的攝影家們的心弦……
“游子枕上淚,離人心上秋”。攝影人跋山涉水,探幽攬勝,往往是為了獲得精神的歷練,直抵心靈的原鄉(xiāng)。衢江是此次“萬里行”的最后一站,它有“今夜扁舟子,閑潭夢落花”的意境,“尋找衢江鄉(xiāng)愁”被定為創(chuàng)作主題。
衢江夢境在烏江。烏溪江水,清澈凝碧。在這個近年由國家林業(yè)局批準建立的烏溪江國家濕地公園,綠色的湖面宛若天鏡,船槳于水中漾起一圈漣漪,江風吹動綢帶,一名女子船頭遙望,襯著遠山黛似痕,伊人獨立。
雨后迷人的江畔,湖南鎮(zhèn)的一個橋頭,可以俯瞰一座千年古村,水邊人家坐擁的美景,也許只有用“青山無墨千秋畫,綠水無弦萬古琴”才能描繪吧。
“他們的生活太讓人羨慕嫉妒了!”緬僑攝影家龔文基當即將無人機升上空中,拍下這幅迷人畫作。
舉村鄉(xiāng)位于庫區(qū)山地,這有一個沿山谷和溪流而建的古樸村落,它叫翁源村。由于群山阻隔,又處漸西山區(qū),村里醇正的風貌得以較好的保留下來。
土墻殘縫,透出的是陳年舊味;山風輕撫,吹來了兒時回憶;炊煙升起,那是抹不去的鄉(xiāng)愁。
臨行前的最后一夜有雨。清晨又至,系緊鞋帶,扛起支架,在陰雨濃霧中,做一次朝圣式的出發(fā)。
流水清泉,響徹山谷。洋坑村,古老的梯田和白墻黛瓦依山高低錯落分布,山村如此寧靜安詳,似已在此佇立千年。參差不一的戶門外有大小不一的菜園,青石板和碎石路面是連接各家各戶的必經巷道。
清晨五點半,采風團在山間冒雨設點,等待炊煙。
好片子都是等出來的。等待的過程中,攝影家們彼此交流心得?!叭祟惖淖阚E早已遍布世界所有角落,去任何地點創(chuàng)作通常都是一種重復拍攝。拍攝只是手段,發(fā)現(xiàn)還要靠自己的雙眼,攝影技巧都是為眼睛服務的。也就是說,首先要用眼睛拍攝,發(fā)現(xiàn)一個好的角度、光線,然后再用相機去拍攝,這樣出來的東西就有自己的風格或視角。”
言談之中,炊煙裊裊,一派祥和景象。采風團撐著向村民借來的小傘進行創(chuàng)作,將雨中村色囊入鏡頭。
4月1日,攝影活動結束的第二天,在微信朋友圈中,采風團成員于守強寫下了這樣一段話:“故鄉(xiāng),是一首古老的歌謠。是童年的畫卷,是父母的身影,是家的思念,更是沉入心底那份永遠抹不去的牽掛和記念。無論你走了多遠,無論走了多少年,故鄉(xiāng)總會時不時在心里面遙遙地召喚。也許它已老邁,也許它已破敗,然而那份親切在心底的濃情卻總讓你懷著深深的親愛。親愛的朋友,你的故鄉(xiāng)在哪里,那里是否還珍藏著你苦澀或快樂的記憶?你夢牽魂繞的那片鄉(xiāng)土還好嗎?”
后記
3月28日至4月4日,新華社先后6次面向全球發(fā)布了33張“走進大美衢州”攝影采風活動的作品。分別是采風團成員李建波先生的《浙江衢州:田園風光入夢來》《“江山”如畫》《烏溪江沿岸風光美》《大紅燈籠高高掛、夜色闌珊山村美》和《景美山河衢州如畫》五組圖片,龔文基先生的《衢州山水美如畫》航拍組照、李?;菹壬摹毒懊郎胶俞橹萑绠嫛氛掌约案哂孪壬摹夺橹菥吧方M照。衢州三月的迷人春光得以展現(xiàn)在世人眼前。
一位新華社資深記者告訴記者,新華社每日發(fā)片300張左右,在一周內集中發(fā)布關于一地市如此之多的圖片,這是十分罕見的。這說明衢州不僅風光如畫,而且具有典型特征,代表中國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