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棟是我的外甥。我看著他長大,從一個襁褓里的小嬰兒到翩翩少年,一轉(zhuǎn)眼,他竟然高三了,面臨填志愿。我知道為此他與父母鬧得很不愉快,因為大家的想法有分歧。
有一個下雨天,我在廚房里煲一鍋瘦肉湯,突然收到他發(fā)過來的微信。他說:“小阿姨,可以陪我出來坐坐嗎?”
我開車去接他。到他家樓下,看到他已經(jīng)在門口等我。適逢世界杯,他穿著德國隊的球衣,青春逼人。只是那張臉是郁郁寡歡的,像落了墨的宣紙一樣一直沉下去。
我明知故問:“是有什么不開心嗎?”
他悶悶地回答:“沒有啊?!?/p>
我說:“有。”
他從鼻子里哼氣:“你們大人全都是自以為是。”
我笑了笑。多么熟悉的口氣。誰的青春期沒有發(fā)出過這樣的怨懟?
“和爸媽吵架了?”
他的嘴角動了動,沉默了一會兒,最終委屈地開口:“我的理想是做一個很厲害的地質(zhì)學家,他們卻希望我念工商管理,以后可以接管家里的公司?!?/p>
“你不希望和你的爸爸一樣成為一個在商場上叱咤風云的人嗎?”我知道以棟從小就很崇拜他的爸爸。
“爸爸一直都是我的偶像,我以他為豪。可是并不代表我要成為他那樣子的人,過他那樣子的生活?!?/p>
“以棟,可以對我說說你以后理想中的生活嗎?”
“我想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比如,我最近的愿望是想畢業(yè)以后去看巴林杰隕石坑。”
那是什么東西?
他知道我沒聽過,耐心地補充道:“這是地球上目前保存的最完整的隕石坑,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從前大家以為它是一個環(huán)形火山,后來經(jīng)過科學家研究才發(fā)現(xiàn)是一個隕石坑。于是大家用提出這一想法的蔡康工程師巴林杰的名字命名它為巴林杰隕石坑。這么一個小坑,僅僅是天上掉了個40萬噸的石頭,砸下來的能量相當于10個百萬噸級的氫彈同時砸在這里爆炸,半徑100英里之內(nèi)所有的植物動物全部毀滅。這是在我們生活的地球上真實發(fā)生的事情,我想探究它,了解它,可是爸爸媽媽卻說我是一個理想主義者,不切實際?!?/p>
以棟的臉漲紅了,雙目濕潤。他問我:“地球從一團氣體變成今天的樣子,花了46億年。知道這46億年的故事為什么不比賺46億的錢更偉大更值得?我可以尊重他們‘46億的追求,為什么他們卻無法理解我這個‘46億年的理想呢?其實我們同樣都是理想主義者。”
我安慰了他幾句,可是以棟最后的問題卻讓我陷入了長久的沉思。打開電腦,瀏覽到王朔老師的博客,有一篇文章正好叫作《永遠不要嘲笑一個理想主義者》。于是我忍不住向其約稿,分享給大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