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利用簡帛文獻訂補辭書應注意的若干問題

      2015-05-11 21:22趙巖
      辭書研究 2014年6期
      關鍵詞:張家山簡帛秦簡

      趙巖

      摘要學者們在分析簡帛文獻中的新詞新義及利用其補正辭書時往往存在若干問題,或不能正確補錄詞條;或不能正確地確定詞目;或錯誤地分析描寫詞義;或不能準確辨析字詞之間的關系;或首見書證把握不當。在研究中應力避這些問題的產(chǎn)生。

      關鍵詞簡帛文獻辭書訂補問題

      辭書編纂者們很早就注意到了簡帛文獻中的新詞新義的價值,如20世紀80年代后期編纂的《漢語大詞典》(以下簡稱《漢大》)、《漢語大字典》就使用了睡虎地秦墓竹簡作為語料。隨著大量簡帛文獻的出土,近些年來,很多學者利用簡帛文獻中的新詞新義訂補《漢大》《漢語大字典》等辭書,尤以訂補《漢大》的為多。吉仕梅(1997,2004)、張顯成(1998a,1998b,1998c,2000,2002a,2002b)、魏德勝(1999,2000,2003)等學者都取得了一定成績。當然,在取得成績的同時,此類研究也存在一些問題,應該引起我們的重視。

      一、詞條的收錄

      每部辭書都有其收錄原則,如《漢大·前言》“只收漢語的一般語詞”,“所收條目力求義項完備,釋義確切,層次清楚,文字簡練,符合辭書科學性、知識性、穩(wěn)定性的要求。單字則以有文獻例證者為限,沒有例證的僻字、死字一般不收列。??圃~只收已進入一般語詞范圍的,以與其他??妻o書相區(qū)別”。以此來衡量,簡帛文獻中的新詞新義并非都適合《漢大》收錄,以??圃~等補正《漢大》是不合適的。如魏德勝(2000:57)認為據(jù)睡虎地秦墓竹簡可為《漢大》補充“邦亡”這一詞條,“邦亡”義為“逃出國境”,在睡虎地秦墓竹簡中出現(xiàn)3次,如:

      人臣甲謀遣人妾乙盜主牛,買(賣),把錢偕邦亡,出徼,得,論各可(何)殹(也)?

      (睡虎地秦簡《法律答問》5)

      告人曰邦亡,未出徼闌亡,告不審,論可(何)?。ㄒ玻浚ㄋ⒌厍睾啞斗纱饐枴?8)

      這個詞未見于傳世文獻及其他秦簡,只出現(xiàn)在《法律答問》這一法律文獻中,應該是一個法律術語。作為一個??圃~,不應補入《漢大》。

      另一個方面,很多專科辭書又忽視了對簡帛文獻材料的利用。以地名辭典為例,目前出版的多數(shù)地名辭典均未能利用簡帛文獻材料。如2010年出版的《中國古今地名大辭典》在“遷陵縣”這一詞條中談到其沿革時,認為是“西漢高祖五年(前202年)置,治今湖南省保靖縣東”。其實里耶秦簡中已見遷陵縣,說明此縣至晚在秦朝時已置。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中國古今地名大辭典》中很多認為是漢代設置的縣至晚在秦朝時都已設置了。

      二、詞目的確定

      從詞匯學研究的角度看, 辭書詞目的確定往往關涉單音詞與語素、復音詞與短語的劃分問題。這一問題處理得不好,往往會造成可以明確判定性質的詞語被錯誤分析的情況。有些語言單位處于不同的層次,卻被分析為一個詞,如:

      今闌來送徙者,即誘南。(張家山漢簡《奏讞書》24)

      梁靜(2006:91)認為“送徙”是一個詞,可補《漢大》的收詞??墒莻魇牢墨I及其他簡帛文獻未見“送徙”,且如將“送徙”看作一個詞,“來送徙者”就解釋不通了。從該簡上下文來看,南是齊國田氏族人的一員,漢高祖劉邦遷徙田氏諸族充實關中,南也是遷徙者之一,而闌則是齊國官吏,是遷徙者的解送(兼護送)者?!搬阏摺睉且粋€詞,即“遷徙的人”,是送的對象。因此“送徙者”是短語,“送”與“徙”處在兩個語法層次,不應是一個詞。再如:

      諸馬牛到所,皆毋敢穿穽及置它機,穿穽及置它機能害人、馬牛者,雖未有殺傷也,耐為隸臣妾。(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251—252)

      曹小云(2008:82)認為“機能”可為《漢大》補充新義項,釋為“機關”。傳世文獻未見作“機關”義的“機能”。這句話出現(xiàn)了兩次“置它機”,意義應該相同,而“能”則可與下文連讀,即“穿穽及置它機能害人、馬牛者”可釋為“鑿陷井及設置其他的機關能夠害人和馬牛的”,因此不應將“機能”看作一個語言單位。

      三、詞義的分析與描寫

      詞義的分析與描寫是辭書編寫的關鍵所在。然而,學者們在分析新詞新義及利用其補正《漢大》的研究成果中,我們經(jīng)??梢钥吹藉e誤認識詞義的現(xiàn)象。如:

      叚(假)佐居守者,上造以上不從令,貲二甲。(睡虎地秦簡《秦律雜抄》1—2)

      魏德勝(2003:70)認為“叚(假)佐”是新詞,引《漢大》之說釋為“漢代諸府的文書官”。秦簡中的“叚(假)佐”即代理之佐,“假”所構成的語義結構類似的詞語還有假倉(代理倉嗇夫)等,釋為“漢代諸府的文書官”未能揭示該詞的區(qū)別性義素,不確。再如:

      可以家(嫁)女、?。ㄈⅲD、寇〈冠〉帶、祠。(睡虎地秦簡《日書》乙種241)

      魏德勝(2003:111)認為“冠帶”是新詞,釋為“帽子與腰帶”。不過簡帛文獻中或見如下辭例:

      建日,利

      利寇〈冠〉、帶劍、乘車,可

      (睡虎地秦簡《日書》乙種38)

      凡建日,大吉,利以娶妻、祭祀、筑室、立社稷、帶劍、冠。(九店《日書》13)

      建日,可為大嗇夫、冠帶、乘車,不可以□□夫。(孔家坡漢簡13)

      由“寇〈冠〉、帶劍”“帶劍、冠”“冠帶”形成異文來看,“冠帶”即“冠,帶劍”的省縮,并非“帽子與腰帶”義。再如:

      戊戌生子,好田野邑屋。(睡虎地秦簡《日書》甲種203)

      魏德勝(2003:117)認為“邑屋”是新詞,義為“房舍”,代指家鄉(xiāng)。該句上下文有“好女子”“好樂”“武而好衣劍”“好家室”等,故此處的“好”義為“喜好”(王子今 2003:274),那么將“邑屋”理解為代指家鄉(xiāng)就講不通了,所以“邑屋”不存在代指義。再如:

      建昭六年正月盡十二月吏病及視事書卷。(居延漢簡46.17A)

      建武桼年四月以來府往來書卷。(居延新簡E.P.F22:409)

      吉仕梅(2004:130)認為上述例證可以提前《漢大》“書卷”(書籍)的始見書證。但上述“書卷”前者是吏生病及視事情況的記錄,后者是官府間往來的公文,總的來看應是公文的總稱,釋為“書籍”恐不確。

      值得注意的是,我們也經(jīng)??吹胶芏喑S迷~被誤釋的情況。如:

      發(fā)書,移書曹,曹莫受,以告府,府令曹畫之。(睡虎地秦簡《語書》13)

      魏德勝(2003:101)認為“發(fā)書”是“發(fā)送書信”義。其實睡虎地秦墓竹簡整理小組(1990:16)早已指出“發(fā)書”是“啟視文書”義。這里的“發(fā)”義為“打開”,秦簡公文中常見,如:

      廷主戶發(fā)。(里耶秦簡J1⑧155)

      正月丁酉旦食時,隸妾冉以來,欣發(fā)。(里耶秦簡J1⑧157)

      “發(fā)書”義為“打開書信”,傳世文獻中屢見這樣的用法,如《史記·魯周公世家》:“卜人皆曰吉,發(fā)書視之,信吉?!薄稇?zhàn)國策·秦策》:“乃夜發(fā)書,陳篋數(shù)十,得太公陰符之謀,伏而誦之,簡練以為揣摩。”從上下文看,該簡所載文書是南郡太守騰發(fā)給屬縣、屬道主官的,要求縣道主官啟視該文書后再移送縣道下屬諸曹屬。如將“發(fā)書”理解為“發(fā)送書信”,則很難解釋“發(fā)書”與“移書”的關系。

      有些錯誤是受當時學界的認識所限。如:

      一室中臥者瞇也,不可以居,是□鬼居之。(睡虎地秦簡《日書》甲種24背)

      魏德勝(2003:63)認為“瞇”是新詞,引《說文》“草入目中也”加以解釋。劉釗(2003;2006:78—79)、王子今(2003:472)等指出這里的“瞇”理解為“草入目中也”不通,而應理解為“夢魘”及“作惡夢”義,至確。魏氏的著作出版在劉、王之說之前,當時“瞇”字還沒有較好的釋讀意見。

      還有的是因為未能吸收學界最新的詞語釋讀成果。如:

      人奴妾治(笞)子,子以(辜)死,黥顏頯,畀主。(睡虎地秦簡《法律答問》74)

      楊洪(2008:151)認為“”字是一個新詞,從整理小組的意見讀為“枯”,釋為“病”(睡虎地秦簡整理小組1990:111)。其實這個詞學者們已指出應該讀為“辜”,指“時限”?!都本推罚骸隘W痏保辜謕呼號?!弊ⅲ骸氨9颊?,各隨其狀輕重,令毆者以日數(shù)保之,限內(nèi)致死,則坐重辜也?!薄肮肌奔从脼椤皶r限”義。

      有時語法分析的錯誤也會導致詞語釋義不確。如:

      商販賈市,約賈(價)強買不已者,攻之。(張家山漢簡《蓋廬》47)

      孫尊章(2004:76)認為“賈市”應釋為“市集”,其實這里的“賈市”應為動詞,即“交易買賣”義。傳世文獻屢見,如《管子·七臣七主》:“主好本,則民好墾草萊;主好貨,則人賈市?!薄妒酚洝ご笸鹆袀鳌罚骸捌浔酰窇?zhàn),善賈市?!?/p>

      還要注意復音詞內(nèi)部語義分析的錯誤。如:

      甚寒甚暑,軍數(shù)進舍,卒則勞苦,道則遼遠,糧食絕者,攻之。(張家山漢簡《蓋廬》31—32)

      孫尊章(2004:75)認為“進舍”義為“進軍”,這是正確的。但他進一步分析認為“進指前進;舍,古時行軍三十里為一舍”,將“舍”理解為“行軍三十里”恐難講通。古兵法中的“舍”或指“營地”,如:

      故戰(zhàn)之道,有多殺人而不得將卒者;有得將卒而不得舍者,有得舍而不得將軍者。(《孫臏兵法·月戰(zhàn)》)

      粟馬肉食,軍無懸瓿,不返其舍者,窮寇也。(《孫子兵法·行軍》)

      “進舍”中的“進”義為“使前進”,“舍”義為“營地”,“進舍”即“使營地向前”,代指“進軍”。

      在正確釋義的基礎上,還要對詞義進行正確的描寫。如:

      法(廢)令、犯令,遝免、徙不遝?遝之。(睡虎地秦簡《法律答問》143)

      器者曰:器敝久死靡者,遝其未靡,謁更其久。(睡虎地秦簡《秦律十八種》105)

      魏德勝(2003:63—64)認為“遝”是一個新詞,引《說文》《方言》等文獻釋“遝”為“”與“及”。不過上述兩例中的“遝”有一定區(qū)別,前者可釋為“及”,后者則一定程度上有所虛化,可釋為“趁著”,兩義有別。雖然“及”在古書中也有這兩種用法,但從釋義角度來講應該加以區(qū)別說明。

      四、字詞關系

      簡帛文獻字詞關系頗為復雜,通假字、古今字等用字現(xiàn)象較多,生僻字也較為常見。詞典是以詞為單位的,但因為簡帛文獻文字的特殊性,一方面我們不應該被詞形所擾,將一個詞的不同載體當成幾個詞,另一方面我們也要揭示這些字形與詞的關系。

      魏德勝(2003:59)指出睡虎地秦簡中有一個新詞“復”[1]如:

      自宵臧(藏)乙復

      (複)衣一乙房內(nèi)中,閉其戶,乙獨與妻丙晦臥堂上。(睡虎地秦簡《封診式》73)

      見乙有復(複)衣,繆緣及殿(純),新?。ㄒ玻?。(睡虎地秦簡《封診式》83)

      并徑引《說文》“複,重衣也”加以解釋。上述兩例中的“復”字確為“重衣”義,但《說文》用字與睡虎地秦簡用字不同,應該加以說明。

      有一點要附帶說明的是,《漢大》有時分別收錄同詞異字的語言單位,我們在比照簡帛文獻與《漢大》時應特別注意。如《漢大》分別收錄“臘肉”與“臘肉”,前者釋為“干肉”,書證首引《易·噬嗑》,后者釋為“冬天腌制的肉類”,書證首引陳元靚《歲時廣記·寒食上·煮臘肉》所引《歲時雜記》,二者應該是一個詞的不同書寫形式。吉仕梅(2004:126)未能統(tǒng)觀二者,僅據(jù)后者認為《漢大》書證偏晚,以居延新簡補之,有誤。另外,其實秦簡已見“臘肉”,不過寫作“昔肉”,如睡虎地秦簡《日書》乙種21 載:“正月、五月、九月之丑,二月、六月、十月之戌,三月、七月之未,四月、八月、十二月之辰,勿以作事、大祠,以大生(牲)兇(兇),小生(牲)兇(兇),以昔(臘)肉吉?!?/p>

      再如“乘埶”,《漢大》指出同“乘勢”,義為“趁勢;乘機”。前者首引《孟子·公孫丑》為證,后者首引《后漢書·陳蕃傳》為證。孫尊章(2004:75)指出“乘埶”見于張家山漢簡《蓋廬》,認為可提前“乘埶”一詞的始見文獻。但從詞的角度看,“乘埶”與“乘勢”作為一個詞只是用字不同,《蓋廬》的年代不能確定早于《孟子》,故該用例并未能提前“乘埶”一詞的始見書證。

      五、首見書證

      歷時詞典應該注意揭示詞語的首見時間及其發(fā)展,首見書證就顯得格外重要。書證首見的判定往往有兩條途徑,一是與同時期及時間更早的文獻進行比較,一是參考《漢大》等對詞語歷時性發(fā)展情況描寫相對較好的辭書,前者是根本,后者是輔助。

      學者們在具體研究中,經(jīng)常僅參考《漢大》,而未能注意與同時期及時間更早的傳世或出土文獻進行比較。我們知道,《漢大》中很多書證時間并非是最早的。近二三十年間,已有很多學者對其做了大量補充訂正工作,但這項工作遠遠沒有完成,且成果較為分散。在未能全面吸收相關成果并進一步考證的情況下僅僅與之比較而來確定新詞、新義是極其危險的。

      (一)傳世文獻書證時間更早例

      如張顯成(2002a:253—254)指出《漢大》“小便”(人溺)首見書證為《后漢書》,而武威醫(yī)簡中已出現(xiàn)“小便”,比《后漢書》用例要早。其實《黃帝內(nèi)經(jīng)·素問》中已出現(xiàn)“小便”,如:

      腎病少腹腰脊痛,酸,三日背筋痛,小便閉,三口腹脹,三日兩脅支痛,三日不已,死。(《黃帝內(nèi)經(jīng)·素問·標本病傳論》)

      小便黃者,少腹中有熱也。(《黃帝內(nèi)經(jīng)·素問·評熱病論》)

      再如“遷徙”(遷轉官職),見于張家山漢簡,如:

      丞相、御史及諸二千石官使人,若遣吏、新為官及屬尉、佐以上征若遷徙者,及軍吏、縣道有尤急言變事,皆得為傳食。(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232)

      曹小云(2008:82)認為這是一個新詞,但《商君書》中其實就出現(xiàn)了類似的用法,如:

      主法令之吏有遷徙物故,輒使學者讀法令所謂,為之程序,使數(shù)日而知法令之所謂;不中程,為法令以罪之。(《商君書·定分》)

      《二年律令》例稍晚。再如吉仕梅(2004:132)指出“意中”(心里)在居延漢簡、敦煌漢簡與《漢書》中已見,《漢大》首引唐白居易詩,晚。其實,該詞在《楚辭》中已見使用,如:

      思欲濟世,則意中憤然。(《楚辭·遠游》)

      (二)其他出土文獻書證時間更早例

      曹小云(2008:80—84)指出張家山漢簡中的很多詞語可以為《漢大》提前始見書證時間,這無疑是正確的。但在舉例時,很多詞語的始見書證時間卻可以進一步提前,其中如“求盜”(秦漢時一種縣屬官吏,主要負責緝拿盜賊)、“自告”(自白;自首)、“任人”(保舉他人)等很多詞皆見于睡虎地秦簡,如:

      求盜勿令送逆為它,令送逆為它事者,貲二甲。(睡虎地秦簡《秦律雜抄》38)

      司寇盜百一十錢,先自告,可(何)論?當耐為隸臣,或曰貲二甲。(睡虎地秦簡《法律答問》8)

      任人為丞,丞已免,后為令,今初任者有罪,令當免不當?不當免。(睡虎地秦簡《法律答問》145)

      “鄉(xiāng)部”(相當于鄉(xiāng)政府)見于龍崗秦簡,如:

      取傳書鄉(xiāng)部稗官。(龍崗秦簡10)

      “诇”(偵察;刺探)見于張家山漢簡《奏讞書》,如:

      □□□□徧(?)□□用(?)隸妾每等晨昧里,訮(研)诇謙(廉)問不日作市販,貧急窮困,出入不節(jié),疑為盜賊者,公卒瘛等偏(徧)令人微隨視為謂、出入、居處狀,數(shù)日,乃收訊。(張家山漢簡《奏讞書》210—212)

      該簡有“六年八月丙子朔”,朔日合于秦王政六年(前241年)八月。故所載為秦王政六年(前241年)事,“诇”的使用年代也應最晚不過秦王政六年(前241年),早于《二年律令》。

      吉仕梅(2004:132)指出“小奴”(有一定年齡界限的年幼男仆)在居延漢簡中已見,《漢大》首引《魏書·北海王詳傳》,晚。不過在時代更早的漢簡中“小奴”已出現(xiàn),如:

      小奴堅從車。(鳳凰山八號漢墓)

      小奴二人持釪。(鳳凰山一六七號漢墓)

      另如“入錢”(繳納錢財),《漢大》首引宋陸游《老學庵筆記》,吉仕梅(2004:132)指出居延漢簡已見。不過該詞在秦簡中已出現(xiàn),如:

      其日未備而柀(頗)入錢者,許之。(睡虎地秦簡《秦律十八種》133)

      (三)兩種書證時間不能確定先后例

      由于部分傳世文獻與出土文獻的形成時間不能遽定,因此一個詞所在兩種文獻的時間往往不能確定先后,在引用書證時這兩種文獻均應引用。如“章程”(程式),《漢大》首引唐趙璘《因話錄·征》,吉仕梅(2004:132—133)指出居延漢簡中有見。該詞在漢代中期偏早已見,如:

      于是漢興,蕭何次律令,韓信申軍法,張蒼為章程,叔孫通定禮儀,則文學彬彬稍進,詩書往往閑出矣。(《史記·太史公自序》)

      《史記·太史公自序》與載有“章程”的居延簡的年代不能確定寫成時間先后,該例應該指出。

      綜上所述,利用簡帛文獻補正詞典時應注意詞條的收錄、詞目的確定、詞義的分析與描寫、字詞關系、首見書證等幾個方面的問題。那么如何避免問題的產(chǎn)生呢?我們認為,應明確辭書收錄的原則,正確判定簡帛文獻詞語的性質,注意簡帛文獻新詞、新義的適用性;要扎實詞匯學與詞典學理論知識,如從理論上認清語素、詞、短語的界限;應及時吸收學界對簡帛文獻的釋字釋詞成果,注意多維度觀察簡帛文獻詞語的語義及語用,在此基礎上確定詞項及分析詞義,同時,要注意采用科學的方法描寫詞義;要仔細考察詞語的用字情況,在研究中注意以詞為視角的考察,不被字形誤導;要廣泛利用相對成熟的語料庫,將傳世文獻與出土文獻相結合考察詞語的首見時間與文獻,保證判定的準確性。

      附注

      [1]因魏德勝(2003)該書為簡體版,無法區(qū)別“復”字的繁體字體,故此處“復”用繁體,下“複”同。

      參考文獻

      1.曹小云.試論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的語料價值.古漢語研究,2008(3).

      2.戴均良等.中國古今地名大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0.

      3.吉仕梅.睡虎地秦墓竹簡語料的利用與漢語詞匯語法之研究.樂山師專學報,1997(1).

      4.吉仕梅.秦漢簡帛語言研究.成都:巴蜀書社,2004.

      5.劉釗.秦簡考釋一則.簡帛研究網(wǎng)站,2003—05—01.

      6.劉釗.秦簡考釋一則.∥中山大學古文字研究所編.康樂集.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06.

      7.睡虎地秦墓竹簡整理小組.睡虎地秦墓竹簡.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

      8.孫尊章.試論張家山漢簡《蓋廬》在歷史詞匯學上的價值.龍巖師專學報,2004(4).

      9.王子今.睡虎地秦簡《日書》甲種疏證.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

      10.魏德勝.睡虎地秦墓竹簡復音詞簡論.語言研究,1999(4).

      11.魏德勝.睡虎地秦墓竹簡中的復音詞對《漢語大詞典》的補充.辭書研究,2000(5).

      12.魏德勝.睡虎地秦墓竹簡詞匯研究.北京:華夏出版社,2003.

      13.張家山漢墓竹簡整理小組.張家山漢墓竹簡(二四七號墓).北京:文物出版社,2006.

      14.張顯成.簡帛文獻對辭書編纂的價值.辭書研究,1998a(1).

      15.張顯成.論中醫(yī)文獻對語文辭書編纂的價值.∥四川大學漢語史研究所.漢語史研究集刊(第一輯).成都:巴蜀書社,1998b.

      16.張顯成.論簡帛文獻的詞匯史研究價值.∥李學勤,謝桂華主編.簡帛研究(第三輯).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1998c.

      17.張顯成.論簡帛文獻的新詞新義研究價值.∥四川大學漢語史研究所.漢語史研究集刊(第一輯).成都:巴蜀書社,2000.

      18.張顯成.論簡帛文獻的語言文字研究價值.∥張顯成主編.簡帛語言文字研究(第一輯).成都:巴蜀書社,2002a.

      19.張顯成.《說文》收字釋義文獻用例補缺.古漢語研究,2002b(3).

      (東北師范大學文學院長春130024)

      (責任編輯 郎晶晶)

      猜你喜歡
      張家山簡帛秦簡
      《20世紀以來出土簡帛文獻美學思想研究》評介
      巢湖張家山古村落資源價值及其發(fā)展的思考
      簡帛文獻中的“呂遂”相關問題初探
      云夢睡虎地秦簡,讓秦史“活”起來
      簡帛學的學科分支新論
      涇河張家山站水位流量關系分析
      張家山風場機組變頻器技術改造實踐與研究
      否定副詞“弗”的主觀化語用特征——以簡帛文獻中的用法為例證
      秦簡“識劫 案”發(fā)微
      張家山漢簡古醫(yī)書研究綜述*
      赫章县| 永康市| 偃师市| 进贤县| 当阳市| 桃园市| 灌南县| 无极县| 梧州市| 阿尔山市| 峨眉山市| 韶山市| 天长市| 文安县| 聊城市| 渝北区| 垫江县| 玉山县| 大庆市| 台东市| 株洲市| 定南县| 花莲市| 申扎县| 通州市| 宾川县| 泽库县| 榆社县| 贵定县| 香港 | 乌兰浩特市| 西乡县| 中阳县| 峡江县| 阳江市| 镇康县| 神池县| 南宁市| 南川市| 陵水| 马公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