胥興春
西南大學教育學部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發(fā)展與教育心理學博士。主要從事兒童發(fā)展心理、學習與教學心理、教師心理和心理健康教育等領域的教學研究工作;發(fā)表論文三十余篇;主編、參編多部教材專著;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全國教育科學規(guī)劃項目等多項課題。
春節(jié)是中國人最盛大的節(jié)日,全家團聚、走親訪友、外出游玩等給孩子的假日生活帶來了豐盛“大餐”。孩子一句句“新年快樂”“恭喜發(fā)財”的拜年祝福,更是讓整個節(jié)日充滿了歡樂喜慶的味道。因此,孩子才是過年的真正主角,因為過年有他們渴望的新年禮物,這其中就包括“壓歲錢”與“紅包”。
出于好玩的心態(tài),親戚朋友不斷地教我家5歲的孩子拜年祝福——“恭喜發(fā)財,紅包拿來”。由于孩子模仿學習能力非常強大,加上拜年之后又能得到及時強化——壓歲錢,因此他們向長輩拜年的勁頭就更足了,甚至主動向別人“討紅包”。他拿到紅包就眉開眼笑地說“我現(xiàn)在也是有錢人啦”,有時還向其他小伙伴炫耀,弄得我們好不尷尬。而且在他看來,壓歲錢是他拜年后長輩直接給他的,也算是自己的“勞動”所得,所以就理直氣壯地要求按照自己的想法支配這些壓歲錢,時常吵著要去買玩具、買零食和玩游戲等,弄得我們還要與他爭吵、討論、協(xié)商如何安排與管理壓歲錢。
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壓歲錢的數(shù)目也水漲船高,孩子收到的壓歲錢一年比一年多,而帶給父母的壓力與擔心也一年比一年明顯。一方面,自家孩子收到紅包,也要給其他家的小孩紅包,收壓歲錢給父母帶來了經(jīng)濟上的壓力,另一方面父母擔心孩子錢多了會胡亂花錢而導致他們學壞。因此,許多父母也經(jīng)常會困惑于如何管理孩子的壓歲錢,與孩子之間為壓歲錢的處理而鬧得很不開心。
一般來說,壓歲錢的管理有幾種典型方式:一是要求孩子直接上交父母充公,這直接引起孩子的反感與不滿,當然多數(shù)孩子最后也會迫于父母的壓力而屈服;二是由父母替孩子保管,當他們想要用錢時,再從父母那里申請;另外還有一種,那就是孩子與父母分成,大額鈔票歸父母管理,小額零鈔由孩子自己保管與支配。其實,對于壓歲錢的處理方式?jīng)]有絕對的對與錯,主要是要通過壓歲錢的管理與支配,讓孩子從小明白錢從何來、錢有何用、錢如何花等問題,從而使孩子既不回避金錢的問題,又讓他們逐漸形成正確的金錢觀,同時還要教孩子逐漸學會理財。
錢從何來?孩子通過向長輩問好、磕頭、拜年等方式得到了壓歲錢,他們可能會認為這就是錢的來源。父母一定要讓孩子清楚向長輩拜年并不是掙錢的方式,因為長輩給的壓歲錢是他們辛苦工作掙來的,錢是他的勞動所得。父母應讓孩子了解工作與勞動才是錢的真正來源。甚至可以嘗試讓年長幼兒通過自己的勞動掙錢,如賣報紙、幫父母做家務等,讓他們知道錢的來之不易。
錢有何用?認識錢有何用的最簡單方式就是買東西。對于年齡稍小的幼兒來說,父母可以帶著他們一起去便利店、超市等購買水果、飲料、玩具等,讓孩子觀察、了解和認識這些東西都需要花錢購買;對于年齡稍大的幼兒,可以嘗試讓他們自己計算所購買商品的總價,再由父母陪著他們?nèi)ナ浙y臺付錢并找回零錢等;另外還可以鼓勵孩子給貧困小朋友捐錢買衣服、書本等,讓他們了解錢還可以用來幫助別人,從而真正認識錢的用途。
錢如何花?孩子不愿把壓歲錢交給父母主要是因為他們想要自己支配。孩子花錢是很正常的行為,但要學會合理花錢。購買玩具是幼兒最主要的花錢方式,而且一般都是父母替他們購買。其實父母也可以帶著孩子去玩具店、超市等,去之前可以與孩子商量并列出購物清單,然后再具體比較各種商品的價格,最后做出合理的購買行為。父母要讓孩子知道花錢是有限度的,而且想要的物品與必需的東西之間是有差別的。另外,父母可以給孩子準備存錢罐,當孩子積攢到一定金額后,就可以換取一個自己想要的東西,從而讓孩子學會延遲花錢與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