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俏到
公司有客來訪。會議室主賓相談甚歡時,偶然注意到一個有趣細節(jié)。當時來訪的男老總正在說話,手機隨手放在一邊,鄰座陪訪的女副總百無聊賴,非常自然地順了男老總的手機把玩起來。把玩良久忽有振動,想是來了短消息。女副總把手機推給男老總,男老總輕瞄一眼又推給女副總,眉頭一皺示意她代為回個消息。坐在對面的我們正好看到,免不了心底暗笑。
世界真是奇妙。一個動作,一個眼神,一個措詞,就可能把彼此關系暴露得一清二楚。我不是非要眼色迷離猜測他和她有什么故事,只是聯(lián)想到人與人之間,都是細節(jié)佐證關系。若碰到如林黛玉眼里“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的職場政治,則是一顰一笑、一字一句都不可含糊,否則一不留神就要火——這火是把人們搞火的火。
做人哪有那么簡單?《太平御覽》的引文提到,唐太宗要送櫻桃給雋公,按例可能需要附個貼子以示鄭重??陕涔P之際,領導突然覺得留貼說“奉”把對方抬得太高,說“賜”吧又顯得自己不夠低調(diào)親民,不禁猶豫再三。幸虧身邊有聰明人給了個提示:當初梁帝給齊巴陵王送東西,稱為“餉”。餉的本義是給田間勞動的人送飯,被送者當然辛苦,相送者自顯體恤,既體現(xiàn)了上級的親切關懷,又體現(xiàn)了距離的遠近相宜。這個櫻桃實在“餉”得不卑不亢妥帖到位。
對比太宗的謹慎,杜甫就顯得有點粗線條了。這位杜老師寓居成都時曾經(jīng)說過“西蜀櫻桃也自紅,野人相贈滿筠籠”,那是他身處草堂,接受鄉(xiāng)野平民送來的櫻桃;接著又說“憶昨賜沾門下省,退朝擎出大明宮”,這是聯(lián)想到以前身處中央機關時皇帝發(fā)放櫻桃福利的情景??梢姍烟疫@東西,皇帝賜得起,平民送得起,歸不到享樂主義奢靡之風。唯一令人遐想的是,此時野人相贈,彼時又賜又擎,這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咋這么大呢?
不要見怪,我不是非要找碴埋怨杜老師厚此薄彼,而是想提醒自己記住一個小小的生活經(jīng)驗:話要怎么說,帖要怎么留,事要怎么做,必須時刻小心一點,否則一不留神就會火。好比前些時候某位央視名嘴,因為說錯了話,一不留神也火了——這火是走火的火。借用同屬櫻桃界的櫻桃小丸子的話說就是:在有檔次的餐廳吃飯,卻說了些沒有檔次的話,如果盤子里的魚聽到,沒死也得給氣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