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云枝
人活著,就會有夢想。夢想,是我們心底最美、最真的期望。
一棵小草,會有什么樣的夢想呢?
植物的夢想,說白了很單純——逃離被束縛的命運,將種子送到盡可能遙遠的地方,使自己的種群持續(xù)壯大、繁榮。
這樣看來,每一株植物的夢想,都是偉大的,是真正的“國家夢”、種群夢。和小草相比,我們?nèi)祟惖拇蠖鄩粝攵硷@得鼠目寸光、自私自利了。
讓我們低頭,觀看一種叫做苜蓿的小草,是怎樣為了夢想而不懈奮斗的。
城市里,草坪邊、墻角、水泥路旁,到處都能見到野生苜蓿的身影。大詩人李商隱有“苜蓿榴花遍近郊”的詩句,可見在唐朝,苜蓿的領(lǐng)地已經(jīng)擴展到京城邊了。
但苜蓿卻一直活在人們的視線之外,它們太不起眼了,沒有高大的身軀,沒有嬌媚的花朵,沒有芳香的韻味,就那么安安靜靜地守在屬于自己的一隅,恬淡甚至是寂寞地活著。
在上古農(nóng)耕時流傳下的畫面里,苜蓿花是曠野中星星點點的小“蝴蝶”,淡然地在風中翻飛。但就是這弱小、卑微的野草,種子卻閃爍著智慧的光芒。
開紫色小花的苜蓿,為自己橢圓形的種子,鑲嵌了2~4道輕微的螺旋線。這樣設(shè)計的目的其實很明確,就是減緩種子成熟后,落地時下降的速度,延長種子在空中的旅程。紫花苜蓿希望能搭上“風”車,盡量飛得遠一些。
然而,紫花苜蓿遠遠早于阿基米德螺旋定律的發(fā)明,對種族本身的意義不那么顯著。因為苜蓿在發(fā)明時,沒有顧及到自己的身高——它們,太矮了!
螺旋,只有在某個高度,如從高高的大樹上或從玉米、高粱那類高大的草本植物頂端落下時,才會起作用。而苜蓿天生矮小,種子從離開種莢到落地,連四分之一圈也沒有轉(zhuǎn)到;更別說順風車了,還來不及搭載,就已經(jīng)扎到地上,英雄無用武之地!
但紫苜蓿對夢想的探索和實踐,得到了苜蓿家族的肯定。
黃苜蓿似乎看到了紫苜蓿的徒勞和失落,它們在借鑒了紫苜蓿的成果后,暗自思量,既然高度不夠,那給種子的螺旋線外再加上兩排穗狀的吊鉤裝置,會怎么樣?事實證明,在野生狀態(tài)下,黃苜蓿的勢力范圍比紫苜蓿更大,這難道不是多虧了苜蓿家族的巧妙構(gòu)思和永無止境的探索精神嗎?也多虧了紫苜蓿對夢想的努力鋪墊,所以在黃苜蓿眼里,人類的衣服和動物的皮毛,都成為它搭載種子遠走他鄉(xiāng)的“班車”,完成種族遷徙的夢想。
所以,植物的聰明才智,大多因夢想而來,并因不言放棄而持續(xù)提升。
苜蓿家族的成員,依然孜孜不倦地努力,完善它們共同的“踐夢器”——在香橙亞科苜蓿身上,可以明顯地觀察到從螺旋形莢果到螺旋體的轉(zhuǎn)變;在黃芩類苜?;蛭伵\俎I砩?,則會看到螺旋體又變成了球狀……
毫不起眼的苜蓿,為了實現(xiàn)遠行的夢想,不斷進行著積極有益的改良和探索。
我要的一種生命更燦爛
我要的一片天空更蔚藍
我知道我要的那種幸福
就在那片更高的天空
我要飛得更高……
不知道汪峰創(chuàng)作《飛得更高》的靈感來自于哪兒?千百年來,苜蓿的夢想?yún)s一直飛翔在這首歌的意境里,“飛得更高”是苜蓿永遠的“心聲”,盡管遭遇挫折、失望,但它們從沒放棄。
苜蓿明白,要想實現(xiàn)夢想,就必須清楚自己該以怎樣的姿態(tài),去飛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