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驍飛
1813年,一個叫伯蘭特的化學家,發(fā)現(xiàn)木炭具有一定的解毒作用,在那個對中毒基本束手無策的年代,這是個偉大的發(fā)現(xiàn)。但他的發(fā)現(xiàn)受到科學界的質(zhì)疑,最終,伯蘭特為了證明他的發(fā)現(xiàn),在法國科學院的眾人面前,吞下了10倍致死劑量的馬錢子堿(加了木炭的)。結果他痛苦地在地上滾來滾去。大家目瞪口呆,卻什么也做不了。幸運的是,他挺過來了。從此,他被人稱為“不要命的傻子”,但正是這個“傻子”為人類找到了一種重要的解毒劑——木炭?,F(xiàn)在,木炭被用于解堿系毒物和防毒面具制造。
歷史上還有一對著名的“傻帽”——菲爾德醫(yī)生和莫雷爾教授。菲爾德醫(yī)生覺得硝酸甘油(也是炸藥的一種成分)對于神經(jīng)和心臟有幫助。1858年,他嘗試喝了一點硝酸甘油,結果立刻臉色發(fā)白,癱倒在地,感覺腦子要爆炸了,脈搏越來越弱,最終他幸運地挺了過來。后來莫雷爾教授接過班,在嘗試了40多次服用硝酸甘油之后,他成功地發(fā)現(xiàn)硝酸甘油能夠擴張血管,并且把握住了合適的劑量?,F(xiàn)在硝酸甘油成為緩解心絞痛的標準藥物。
有些科學家因為舉動過于瘋狂,而被人當成“瘋子”。一百多年前,美國醫(yī)生克勞德·巴羅為了研究血吸蟲致病機理,把自己當成實驗標本,多次吞下一些血吸蟲成蟲,最終讓自己染上嚴重的血吸蟲病。巴羅頭暈目眩,食欲下降,陰囊出血,并在血液中發(fā)現(xiàn)了血吸蟲卵,為了檢測皮膚里是否有蟲子,巴羅切下一塊皮,并拒絕麻醉——害怕麻醉影響寄生蟲。最終發(fā)現(xiàn)皮下也有很多血吸蟲。再后來,便血,膀胱日夜劇痛不止,每20分鐘就得排尿,體溫一直在40攝氏度左右,并且無法行動……最后,巴羅不得不接受銻治療。銻金屬毒性極大,注射到血液里可毒死寄生蟲,同時對身體器官造成極大危害,巴羅因此付出了心律失常、血管塌陷、心臟受損的代價。巴羅這樣自虐式的“瘋狂”,讓人類對血吸蟲病有了更深的了解,為進一步有效治療血吸蟲病提供了途徑。
這些被世人喚為“傻子”或“瘋子”的科學家,卻為世人帶來巨大的福音。他們像荒野上的蓬蒿花,無人欣賞,被人踐踏,但執(zhí)意孤獨怒放,最終芳香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