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遠
他是蜚聲中外的水利學家,他是恪守良知的知識分子,他曾對三門峽、三峽等工程提出過獨到見解。
然而,在新中國成立前他擔任甘肅省水利局局長兼總工程師的往事,卻至今鮮為人知。揭開塵封的檔案,通過一段段往事,一個個故事,黃萬里在黃河上游調查水利的往事就浮現(xiàn)在我們面前。
■ 為黃河規(guī)劃 毅然來到甘肅
如今我們或許可以這樣說,黃萬里和黃河的結緣,就是從甘肅開始的。如果沒有他在甘肅對黃河上游的實地考察,或許就不會有后來對三門峽工程獨到的見解了。
新中國成立前的甘肅,地處黃河上游,交通不便,資金缺乏,科研落后也是不爭的事實。作為全國知名水利學者,黃萬里為何會來到甘肅?艱難歲月中,黃萬里在甘肅留下了哪些故事呢?不久前,甘肅省檔案館發(fā)現(xiàn)了部分和黃萬里有關的檔案,其中有黃萬里的手跡,有他簽名的文件,這些珍貴的檔案見證了當年的故事。甘肅省檔案館的張瓊給我們詳細解說了歷史的細節(jié)。
黃萬里是著名教育家、革命家黃炎培的第三子。1927年進入唐山交通大學,1934年赴美留學,1935年獲得美國康奈爾大學碩士學位,1937年獲得美國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水利工程博士學位。他是中國第一個獲得水利工程學博士的人。1945年,黃萬里在南京出任水利部視察工程師。1947年至1949年4月出任甘肅省水利局局長兼總工程師、黃河水利委員會委員。
那么,在那些珍貴檔案中黃萬里的故事,究竟是怎樣的呢?在塵封的檔案背后,到底有什么秘密呢?
原本黃萬里是不來甘肅的。1946年,國民政府水利部要在江西修建水利工程,就派他去江西視察,那時,計劃讓他擔任江西省水利局總工程師,主持江西水利規(guī)劃。
然而,1947年3月,忽然調他到甘肅參加黃河上游規(guī)劃。原來,當時甘肅省政府主席換人了,新任的省政府主席向國民政府水利部請求派人支持甘肅水利,最后這個人選就落到了黃萬里身上。黃萬里不僅學識過人,而且人脈也相當廣泛,他到甘肅后可以迅速組織一批人開展工作,這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尤其是當時水利部還有一個想法,黃河上游水利規(guī)劃也在進行中,黃萬里到甘肅后,可以將當?shù)厮ㄔO和黃河上游規(guī)劃兼顧起來。于是,黃萬里就被任命為甘肅省水利局局長兼總工程師、黃河水利委員會委員。
就這樣,黃萬里從江南來到塞北,這一待就是兩年。那時,甘肅還沒有水利局的建制,只有一個屬于建設廳的林業(yè)公司管理水利。白手起家,一切都要自己動手。他利用自己的關系從全國各地召集了20多人,組建了甘肅省水利局和勘測總隊(后來改為工程隊),迅速開展工作。依據甘肅的地理水文狀況,他將勘測隊分區(qū)劃片,駐扎在武威的專門負責涼州這一片,駐扎在張掖的負責勘測祁連山水資源,同時在全省范圍內籌建水文站。黃萬里非常務實,他的計劃是首先修繕舊渠道,其次才是開建新工程,同時全面勘測甘肅河西走廊的水資源。
張瓊說:“我曾經仔細翻閱過相關檔案,其中有黃萬里的任命檔案,有黃萬里的親筆批文,還有當時的水利部部長薛篤弼、蘭州市市長孫汝楠等人寫給黃萬里的信。”
這些檔案材料記錄了黃萬里在甘肅的星星點點。當年黃萬里的任命檔案,是一頁藍色的油印文件,大體分為兩部分,前半部分是給甘肅河西水利工程總隊的,后半部分則是他個人登記,時間為民國三十七年三月十日。檔案的下方還有水利部的大印。
那時,甘肅的交通狀況非常差,有些縣甚至連公路都不通,他的工作難度之大可想而知。一次,考察途中遭遇大雨,無奈中,他頂風冒雨而行,走了40多里路,才到目的地。要了解黃河,就必須實地考察。黃河上游峽谷眾多,即便是蘭州附近也是峽谷密布,許多地方人跡罕至,要調查,只能沿著河邊懸崖上的羊腸小路而行,有時候一走就是一個星期。這樣艱辛的勘察,為他認識黃河打下了堅實基礎。
■ 民勤調查 揭開鹽堿化謎底
河西走廊是黃萬里調查的重點,在一封薛篤弼寫給他的信中,人們能看到這一點。這封信寫在水利部的專用稿紙上,一頁八行,薛篤弼用小楷寫的,其中談到了兩點,一點是關于山丹等地的地下水資源的利用計劃,還有一點是甘肅水利調查計劃。薛篤弼曾任甘肅省省長,也曾到甘肅進行過地震災情調查,對甘肅情況比較了解,黃萬里在甘肅推行水利事業(yè),得到了他的大力支持。在信中薛篤弼盼望黃萬里能盡早擬定如何利用山丹地下水的計劃。當時,山丹等地的地下水,水源充足,截引山丹地下水,發(fā)展農牧業(yè),費用低,效益大,黃萬里非常重視。
在黃萬里的眼中,河西走廊的地下水,不僅能夠用來澆灌,而且是治理當?shù)赝寥利}堿化、沙化的重要工具。這是黃萬里在民勤調查時的發(fā)現(xiàn)。
他看到,當?shù)厝酥苯臃至骱铀脕頋补嗵锏?,這樣不僅抬高了河床,而且也導致多余的地下水沒有出路,只能蒸發(fā),結果導致鹽分在土壤表面沉積,形成了土壤的鹽堿化。黃萬里想了個簡單的辦法,他建議另開渠道,或者打井澆灌,把天然河道作為排水的通道。這樣不僅能有效避免土壤鹽堿化問題,而且還保護了天然的河道。
甘肅貧窮落后,再加之當時政局不穩(wěn),水利局的工作難度非常大。最為艱難的是,當時甘肅真正懂水利的人并不多。黃萬里把培養(yǎng)人才當作另一個工作重點。他堅持在甘肅省水利局內部,每天早上開晨會,利用半小時時間,給水利局的員工上課,還要定期進行考試。他不僅在水利局開辦培訓班,而且利用一切機會,傳播普及各種知識。在培黎學校時,他就給學生們進行演講。甘肅的“留美同學會”開展活動,他積極參加,還用各種辦法從國外的慈善機構爭取支持資金。
在一些材料中,有這樣一段記載,1948年6月14日,黃萬里在蘭州中學做了一次演講,題目是《我怎樣訓練自己》。從這個題目中我們就能看出,他當時對甘肅的學生們是抱著怎樣的希望。
■ 錚錚鐵骨 為工程兌換銀元
隨著國民黨統(tǒng)治的崩潰,物價狂漲,紙幣飛速貶值,前面領了款,后面就貶值了,人們對此苦不堪言。怎么辦?只有另想辦法!曾經和黃萬里一起工作的張鎮(zhèn)華老人,在給黃萬里夫人的信中,寫了這樣一段故事,今天聽后我們能夠從中感受出,他的良知和氣節(jié)。
剛來甘肅時,黃萬里不僅要負責技術,還要負責工程款項。他用各種辦法四處爭取資金。經水利部同意兩次從銀行貸款1200億元(銀元券)。用這些資金,在甘肅開展了諸多的水利建設,他先后組織修筑了永豐渠、蘭豐渠、靖樂渠等渠道。1948年在河西開展的工程就有山丹夾邊溝截引地下水工程、高臺馬尾湖蓄水工程等。
當這些工程款到賬后,他又面臨因紙幣貶值導致許多工程難以繼續(xù)進行的問題。無奈中,他讓第三勘測隊隊長把從銀行領出來的工程款,秘密換成銀元。誰知,這件事卻被一個參議員知道了。那個參議員得知這個消息后,很是激動,以為抓到了什么把柄。一次,在省政府會議上參議員以“水利局兌換銀元是擾亂金融”為由頭向他發(fā)難。黃萬里當即回答,兌換銀元是實,我只是為工程款不受貶值,保證按計劃完工……最后,他反問這位參議員,提出這個責難究竟是真正為群眾,還是為了其他?將這位參議員駁得啞口無言。
從1947年3月8日上任到1949年5月7日,黃萬里在甘肅省水利局局長任上工作了兩年零兩個月。這兩年多時光,也是國民黨政府的崩潰前夕。在動蕩的時局中,在極端貧困的甘肅,黃萬里盡自己最大的力量開展水利工程建設,造福一方民眾。同時,如此困難的環(huán)境也成為他發(fā)揮才華的舞臺。因而,有人說,在甘肅的日子是他一生從事水利工作的一個高峰。在甘肅,他也真正認識了黃河,形成他的治水風格,后來才有“黃河是一條好河”的驚世駭俗的觀點。
他寫過這樣一首詩:水火刀兵滿世間,誰令騎馬客蘇山?風沙侵地民知守,銀堿銀田事足患;萬籟噓聲催落日,兩行紅柳到淺灣。濟時有筆空施為,且待太平氣象還。
時光遠去,如今正逢太平盛世,在甘肅的水利事業(yè)蒸蒸日上之時,我們不應該忘記這位求真務實的老人,以及他在甘肅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