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敏
【摘 要】本文在對性別、性別原型、性別差異和禮貌理論的分析基礎上,提出對性別、語言及禮貌的關(guān)系下結(jié)論時要避免簡單化,而應該放在具體語境中并結(jié)合聽話者的理解進行分析。
【關(guān)鍵詞】性別原型;禮貌;語境
自Lakoff提出女性比男性在言語上表現(xiàn)得更禮貌或順從這個說法以來,語言與性別之間的關(guān)系成為語言研究的熱門課題。Tannen、Brown等分別進行了研究,結(jié)論和Lakoff一樣,都將女性語言與禮貌劃上了等號。本文在分析性別、性別原型與性別差異,以及禮貌的表現(xiàn)與解釋的基礎上,提出我們應該從語用學的角度出發(fā)分析性別與禮貌之間的關(guān)系。
一、性別、性別原型與性別差異
英語中表示性別的兩個詞:sex和gender。前者是男女的生理標志,后者為社會標志。Eckert認為,“sex和年齡一樣, 屬于生理范疇,是gender固定不變的基礎;而gender由社會角色、規(guī)約、期望等構(gòu)成,受到社會和文化等多種變量的影響?!闭Z言是社會化的產(chǎn)物,所以在討論語言與性別的關(guān)系時,我們主要關(guān)注的應是人的社會性別而非生理性別。
在不同的國家或文化發(fā)展過程中,人們對男女性別角色適切行為的社會期望逐步形成了相對固定的性別原型。最初的性別原型就像Atwater所說的那樣,“男性擅長抽象思維,女性擅長形象思維;男性傾向個人行動,女性則重視建立與他人的關(guān)系”。性別原型在人類社會生活的許多方面都有所反映,尤其在兩性語言中反映最為明顯。
西方語言研究都堅持語言中的性別二元論, 即把男女兩性截然對立。Lakoff認為,女人和男人使用不同的語言反映了他們各自的社會政治地位,女性的從屬地位決定她們“要像女人一樣說話”。West等認為女子處于一種無權(quán)的社會地位,在言語交際中她們總是被動并受人支配,男性卻表現(xiàn)出很強的支配性。女性與異性交談時常被對方打斷,在選擇話題和談話量上受到一定的限制。相反,男性傾向于控制話題和話語,時常打斷女性的談話,并且說話直接、不考慮對方的面子。
隨著男女地位的平等化,一些學者提出了性別角色社會化理論,但他們?nèi)匀粓猿终Z言中的性別二元論。Tannen指出,男女兩性各自在屬于自己性別的圈子里長大,從而形成不同的語言風格。他們在言語交際中的目標決定了不同語言風格。女性的目標是建立與其他團體成員的良好關(guān)系,保證對話順利進行,一般表現(xiàn)為與交際對象合作和避免沖突。男性卻更關(guān)心自己在團體中的地位,他們傾向于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力圖維護自己的聲譽和威望。不過Tannen聲稱,人們也能采用與自己性別原型相反的談話風格。
Cameron為代表的建構(gòu)論者竭力反對傳統(tǒng)的二元論。他認為語言學家們不能簡單地認為性別決定語言,或者靜態(tài)地、模式化地描述男女的語言現(xiàn)象。其他語言學家也指出,男女交談中的表現(xiàn)并不能證明兩種性別的差異,他們在控制話題和話輪、使用的所謂女性標志語(如反義疑問句)表現(xiàn)完全一樣,甚至有男性有超過女性的現(xiàn)象。
二、言語交際中的性別與禮貌的關(guān)系
新西蘭學者Holmes借用Brown和Levinson的禮貌理論, 對新西蘭白人所使用的英語中反映出的性別差異做了分析和解釋。她認為女人比男人總體而言更有禮貌,具體表現(xiàn)在女人在語言交際中比男人更多地使用積極禮貌或消極禮貌策略。贊揚和道歉分別是她們表現(xiàn)積極禮貌和消極禮貌的兩種重要方式。然而Brown和Levinson的理論將禮貌看成是一種交際的手段和策略,忽略了現(xiàn)實中交際的具體場合和對象,如果將其拿來作為評判人們是否禮貌的標準未免過于簡單化。因此以上社會學家以及語言學家們提出的“女性的語言更禮貌”這一說法值得重新考慮。
在男女地位越來越平等的今天,語言學家們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原來人們認為的男女說話的特征越來越傾向于交叉和對換?,F(xiàn)代男性和女性會將兩性性別原型中的優(yōu)秀品質(zhì)混合起來,或根據(jù)不同的情形自動調(diào)節(jié)自己的言語行為,新的性別原型產(chǎn)生了。Bem建議用一個新的術(shù)語androgyny來表示這種新的性別原型。受過高等教育的年輕人更傾向于這種新的原型。如越來越多男性開始遵循會話角色轉(zhuǎn)變規(guī)則。他們一般不會粗暴地的打斷別人的話,也很少使用生硬的祈使句,更難得使用咒罵語和禁忌語。相反,有時街上的年輕小姐卻會說與其外表很不相稱的咒罵語和禁忌語。
Brown等語言學家們的禮貌論實際上是在強化“女性的語言更禮貌”的原型,他們得出的結(jié)論是建立在禮貌原型基礎上,而不是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去分析的。因為在西方社會里,禮貌總被認為是女性的美德,禮貌的概念也是同女性相聯(lián)系的,所以在研究時她們的腦子里就預先有女性的言語更禮貌這個假設。另外她們研究的主要是說話者的目的而不是實際的言語行為。雖然得出了女性比男性更禮貌的結(jié)論,但她們自己也不敢肯定這是否正確。因為在實際生活中,禮貌的表現(xiàn)方式受到特定的文化背景,年齡、職業(yè)、性別和社會地位的影響,禮貌的解釋也根據(jù)具體場合、具體對象而不同。
言語交際是雙向的,禮貌與否要看交談者雙方如何解釋。言語交際又是具體的,禮貌與否要以具體的語境決定。如Kaharraki對一個摩洛哥女人和男老板討價還價的語言的分析就證明我們在分析言語的性別差異時最好不要有“女性語言更禮貌”的假想。女人和男人講話的一樣直接、強硬,但老板并不認為她不禮貌,而只會認為這是女性常用的討價還價的策略。
三、結(jié)論
性別和禮貌兩個概念都是社會化的產(chǎn)物,人們對兩者的認識受到社會文化中多種因素的影響,在討論性別與禮貌的問題時我們應該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任何將性別與禮貌對等起來的觀點都會過于簡單化。在解釋言語方式的差異時,生理性別只能看作是其中的一個因素,甚至算不上特別重要的因素,說話者所處的語境才能起到關(guān)鍵性的作用。另外聽話者如何理解也是判斷說話者禮貌與否的重要因素,不應該簡單的使用女性禮貌論來主導我們對男女言語交際的研究。
【參考文獻】
[1]Bem Sandra L. Sex Role Adaptability: One Consequence of Psychological Androgyny [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75(31).
[2] Holmes, Janet. Women, Men and Politeness [M]. New York: Longman, 1995.
[3]Kharraki, A. Morrocan Sex-based Linguistic Difference in Bargaining [J]. Discourse and Society, 2001 (12).
[4]Lakoff, R. Language and Womens Place[M]. New York: Harper & Row, 1975.
[5]Mills, Sara. Gender and Politeness[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3.
[6]Tannen, Deborah. You Just Dont Understand [M] .New York: Ballantine Books,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