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山,項文超*,丘豐源,丘星初
(廣州市佳朋金屬表面處理科技有限公司,廣東 廣州 511483)
在鍍液的分析中,滴定法由于準確度高,相對誤差僅為千分之幾,因而被廣泛應用。根據滴定反應類型的不同,分為酸堿滴定法、絡合滴定法、氧化還原滴定法和沉淀滴定法。用這四類方法直接滴定,均可按式(1)這個通式來計算分析結果。
其中F 是有關被測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Ar或化合物的相對分子質量Mr,C 是滴定劑的濃度(mol/L),V 是滴定劑消耗的體積(mL),V試為鍍液的取樣量(mL)。
那么,按(1)計算出來的分析結果R,其極值相對誤差(或稱最大相對誤差)(其中 RE表示分析結果的絕對誤差)到底有多大呢?這是人們所關注的。根據誤差傳遞的原理,它可以按式(2)計算出來[1]49。
從式(2)可看出,分析結果的總相對誤差等于各測量值相對誤差的絕對值之和。
在式(1)中,F 是一個常數,其相對誤差為零,其有效數字的位數不受限制,需要幾位就寫幾位,通常分析結果要求用4 位有效數字表示,故F 的取值為4 位有效數字。為降低計算上的舍入誤差,也可取5 位有效數字。
滴定劑通常由有經驗的化驗員來配制和標定。C 的準確度應滿足4 位有效數字,其相對誤差不會超過0.1%,即
V 的相對誤差隨其消耗量的減少而增加,隨消耗量的增加而減小。為使消耗量保持有4 位有效數字,消耗量應保持在10.00 mL 以上,否則應增加鍍液的吸取量。為計算總誤差的方便,本文假定消耗量為25.00 mL,而使用50 mL 容量的滴定管的最大誤差為±0.05 mL,故其相對誤差
剩下的問題就是:取樣量V試以多少為宜?在出版的專著[2-4]中,許多分析項目的取樣量為1 mL。取樣量如此之小,其相對誤差如何?這就需要對我國玻璃量器的生產規(guī)格進行考察。
關于常用玻璃量器,國家有關部門制定了檢定規(guī)程(JJG 196–2006)并實行強制檢定,以保證產品的質量。根據容量允差(即量器的標稱容量與實際容量之間的差值)的不同,1 mL 的吸量管被分為A、B 兩級。對于A 級單標線吸量管,容量允差為±0.007 mL,即其相對誤差;對于A 級刻度吸量管,容量允差為±0.008 mL,其相對誤差則為0.8%。而B級吸量管的容量允差均為±0.015 mL,亦即其相對誤差為1.5%。
對于1 mL 單標線A 級吸量管:
對于1 mL 的B 級吸量管:
從式(3)和式(4)的計算結果易于看出下列3 點:
(1) 分析結果R 的相對誤差已經不是千分之幾,而是高達1.0% ~ 1.8%。顯然,這樣的準確度是不可接受的。
(2) 1 mL 單標線A 級吸量管的相對誤差占總誤差的比例為:0.7/1.00 = 0.70 = 70%;1 mL 容量B 級吸量管的相對誤差在總誤差中所占的比例則為83%。這充分說明由1 mL 吸量管取樣所引入的誤差是最大的誤差來源,極嚴重地影響了分析結果的準確度。
(3) 式(3)和式(4)的計算結果是對合格產品而言的,如果產品不合格,其相對誤差必將更大。
由1 mL 吸量管取樣分析帶來的巨大誤差應如何消除呢 ?最好的辦法就是對量器進行校準。所謂校準也就是求得1 mL 吸量管的真實容量,并以真實容量代替標稱容量,再按式(1)計算分析結果。
校準方法其實很簡單:
(1) 將一容量大于1 mL 的稱量瓶置于精密電子天平上稱量,得空瓶的質量1m(準至0.001 g)。
(2) 取一支完整、潔凈的1 mL 吸量管,用洗耳球吸取蒸餾水至吸量管的容量標線以上約5 mm 處,以手指按住吸量管管口,用干濾紙擦去吸量管流液口外面的水份。
(3) 緩慢地松動手指,使水的彎月面與標線相切,移去流液口最后一滴水滴。
(4) 使吸量管流液口與稱量瓶內壁接觸,稱量瓶傾斜約30°,讓水充分流入稱量瓶中。當水流至流液口口端不流時,等待約3 s,隨即用稱量瓶移去流液口最后一滴水珠,口端保留殘留液(本文使用的是流出式吸量管,而對于吹出式吸量管,當水流至流液口口端不流時,隨即將流液口的殘留液吹出)。
(5) 蓋上瓶蓋再稱量,得 2m。
在室溫t 下,稱量瓶中水的質量 mt可按式(5)求出。
隨后可按式(6)計算在標準溫度(20 °C)下此吸量管的真實容量。
式中的K(t)值由表1 查出。表中的K(t)值是筆者根據文獻[5]中表1-20 的γ 值除以1 000 后,再計算其倒數而得,與JJG 196–2006 中附錄B1(僅有15 ~ 25 °C 之間的值,溫度范圍太窄)所給出的值基本吻合。
作為示例,測得4 支1 mL 吸量管在標準溫度20 °C 下的真實容量 V20,結果列于表2。
實驗使用的是上海精密科學儀器有限公司的JA1003N 型電子天平,其稱量精度為0.001 g,故表2 內的稱量值為3 位有效數字,因其首位數為“9”,可視為4 位有效數字[1]52。平均值的標準差很小,說明校準的精密度很高,故平均值可用4 位有效數字表示校準結果[6]84。這樣一來,式(1)中的C、V、F 和V試均為4 位有效數字,故分析結果R 可用4 位有效數字來表示。
表2 4 支隨機抽取的1 mL 吸量管所取1 mL 水的稱量值(測量時室溫32 °C)和真實容量V20 的計算結果Table 2 Weights of 1 mL water pipetted by four randomly selected 1 mL pipettes by measuring at 32 °C and the calculation results of their real volumes at 20 °C
量器經校準后便可在實際分析中使用。其使用效果如何?以表2 中3 號吸量管為例來說明。
若以標稱容量計算分析結果,則其相對誤差為(1 - 0.967 9) ÷ 0.967 9 = +0.033 = +3.3%。就是說分析結果有3.3%的正誤差。分析結果的總誤差可按式(2)計算,即
顯然,總誤差如此巨大是不能被接受的。若按校準后真實容量計算,該吸量管的相對誤差為0.057%(將平均值視為真值,其誤差以標準差s 表示,其相對誤差即表2 中的相對標準偏差),則分析結果的總誤差為:
比較式(7)與式(8)可知,按校準所得的真實容量計算則分析結果的總誤差降低為原來的1/10??梢娦柿科鞲冻龅膭趧右愿邷蚀_度的分析結果獲得了回報,何樂而不為!若規(guī)定鍍液滴定分析的最大容許誤差為6‰,即允差為0.6%,則3 號吸量管經校準后完全達到了此規(guī)定要求。
若須進一步提高分析的準確度,在非標準溫度t 下進行鍍液分析,則真實容量 tV 可按式(9)進行修正[7]。式中0.000 025(°C-1)是鈉鈣玻璃的體膨脹系數。
例如,表2 中的1 號單標線吸量管如在27 °C 下使用,則其真實容量為0.992 0 × [ 1 + 0.000 025 × (27 - 20)] =0.992 2 mL。
筆者認為,精益求精應該成為電鍍分析工作者的座右銘。從玻璃儀器商店里購得一支A 級1 mL 吸量管:論品質,它屬A 級,已是最高級別,夠“精”了;論規(guī)格,它經過出廠嚴格的檢驗,并有完全合格的檢驗標識,也夠“精”了!那么,為什么還要對它的容量進行校準呢?有人覺得這是吹毛求疵,也有人覺得是多此一舉,還有人覺得是鉆牛角尖。其實不然。按JJG 196–2006 規(guī)定,1 mL 的A 級吸量管,其允差在±0.007 mL(即0.993 ~ 1.007 mL)范圍內就完全合格了。而我們卻要求每支1 mL 吸量管都要達到的容量精度為±0.001 mL。顯然是精益求精了。通過本文的實踐,也確實達到了這個要求,容量校準使鍍液分析的準確度獲得了極大的提高,在精益求精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的一步。如果電鍍分析工作者在精益求精的道路上有所創(chuàng)造、有所發(fā)現、有所發(fā)明,那么筆者的期待和愿望就完全達到了!
[1] 武漢大學.分析化學(上冊)[M].5 版.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2] 沈品華.現代電鍍手冊(下冊)[M].北京: 機械工業(yè)出版社, 2011: 16-3-16-437.
[3] 鄒群, 徐紅娣.電鍍溶液分析技術[M].2 版.北京: 化學工業(yè)出版社, 2010.
[4] 馮開文.實用電鍍溶液分析方法手冊[M].北京: 國防工業(yè)出版社, 2011.
[5] 國家環(huán)保局《水和廢水監(jiān)測分析方法》編委會.水和廢水監(jiān)測分析方法[M].3 版.北京: 中國環(huán)境科學出版社, 1989: 28.
[6] 鄭用熙.分析化學中的數理統計方法[M].北京: 科學出版社, 1986.
[7] 齊文啟.環(huán)境監(jiān)測實用技術[M].北京: 中國環(huán)境科學出版社, 2006: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