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逅逅
感情的皮毛
王逅逅
埃莉諾是我在美國交流時認(rèn)識的好朋友,她曾經(jīng)來中國做過交流生。雖然我們有著相反的個性,但我們的旅行一直很順利,直到最后一天晚上,我們住的青年旅舍的房間來了一個新房客。
加州來的沖浪客好奇地問:“中國怎么樣?我要不要去呢?”
“別?!蔽疫€沒說話,埃莉諾就開口了,“現(xiàn)在污染特別嚴(yán)重。對了,還有地溝油,你吃飯時可得小心。那兒遍地都是假酒!記得有一次我們出去喝酒,第二天頭疼得可厲害了?!?/p>
“那里的酒吧怎么樣?”沖浪男生繼續(xù)問。
“天啊!”埃莉諾說。
我忍不住了:“好像美國沒問題一樣。我們知道地溝油臟,所以不在外面吃飯,也知道有假酒所以不隨便喝酒,空氣不好就戴口罩。你們呢?你們什么事都抱怨政府,天天上街游行。”
然后她一下子就轉(zhuǎn)過身去,開始看手機了。我氣不打一處來,也轉(zhuǎn)過身去不理她。沖浪男孩在我們的沉默中偷偷地跑掉了。
我們沒再說過話,第二天凌晨,我就搭飛機走了。
過了一段時間,偶然間翻到埃莉諾曾經(jīng)的申請芝加哥大學(xué)中國項目的文書,我忽然才發(fā)現(xiàn)她對中國的感情:
“2008年的時候,我一個人離開家,在北京住了9個月。我那時候還不怎么會說中文,從來沒有離開過美國。在剛開始的時候,我甚至不能理解最簡單的中國風(fēng)俗——為什么我的接待家庭堅持讓我在家里穿拖鞋。過了幾個月,我總算習(xí)慣了在北京的生活。接待我的家庭有一個與我年齡相仿的女兒,我叫她姐姐。姐姐是我在中國時最親近的人之一,是我的語言伙伴、導(dǎo)游以及在睡覺之前與我交談的伙伴。我們的對話總是幫助我了解中國,讓我不再想家。沒有什么比傳遞快樂更好的了……”
看到這里,我想要給埃莉諾打電話,想跟她說說話。也許那些我們對其感情至深的東西,表露出來的只是一點點皮毛。
(摘自《像她那么有范兒》譯林出版社 圖/陳明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