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智超,張立芳
(吉林大學軍需科技學院,長春 130062)
軍工上市公司是國防工業(yè)與證券市場有機結合的產物,亦是軍工企業(yè)發(fā)展的必然結果,軍工上市公司的相關研究對中國國防、經濟都具有極重大的意義?,F(xiàn)有的研究主要表現(xiàn)為定性與定量兩個方面。已有的研究多以資本結構、經營管理為視角,評價軍工上市公司的經營管理,但缺乏對軍工上市公司經營績效的總體評價。雖然中國軍工企業(yè)的股份制改造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經營管理中仍存在著國家政策時滯、理念陳舊等問題,導致一些軍工上市公司的經營績效不佳。因此,解決好中國軍工上市公司的經營績效問題對促進國防、經濟和諧健康發(fā)展具有極大的理論與現(xiàn)實意義。鑒于此,本文選取十大軍工集團控股的30家以軍工產品為主營業(yè)務的軍工上市公司為研究對象,以其經營績效為核心,運用因子、聚類等計量經濟方法分析最接近現(xiàn)階段軍工上市公司經營狀況的2012年財務報表數據。
軍工上市公司的經營績效需借助財務報表數據反映,但因相關財務指標過多,難以對其進行有效評述。綜合分析多種方法,不難看出,將錯綜復雜的變量歸結為少數幾個主因子的因子分析可以有效評價軍工上市公司的經營績效。
綜合考量數據的可比性、有效性、連貫性,并借鑒中國企業(yè)績效評價[1]的相關因素,選定30家以軍工產品為主營業(yè)務的軍工上市公司的15項財務指標作為樣本進行因子分析,分別為:主營業(yè)務利潤率( Xl)、總資產利潤率( X2)、凈資產收益率( X3)、每股收益率( X4)、資產負債率( X5)、流動比率( X6)、速動比率( X7)、總資產周轉率( X8)、存貨周轉率( X9)、應收賬款周轉率( X10)、總資產增長率( Xl1)、主營業(yè)務收入增長率( X12)、凈利潤增長率( X13)、每股凈資產( X14)、每股公積金( X15)。
1.提取公因子。選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出6個主因子,累積貢獻率為89.34%,能夠較好地反映樣本數據的特征。而后進行因子旋轉,將相同的累積貢獻率在6個公因子上重新分配。
2.因子命名。 因子 1 在 X8、X10、X4、X2、X3、X12變量上具有較大的載荷,命名為資產收益因子( F1);因子 2 在 X7、X6、X5變量上有較大的載荷,命名為償債因子(F2);因子3在X15、X14上具有較大載荷,命名為權益因子(F3);因子4在X1上具有較大的載荷,命名為主營業(yè)務利潤因子(F4);因子5在X9、X11上具有較大載荷,命名為成長因子(F5);因子6在 X13上具有較大的載荷,命名為擴張因子(F6)。
3.計算因子得分。將6項公因子得分按相應的貢獻率比重進行加權平均求和可知,2012年軍工上市公司綜合經營績效得分。
F綜=0.2846F1+0.2302F2+0.1467F3+0.1226F4+0.1205F5+0.0952F6
因子指標而言,30家軍工上市公司綜合經營狀況較好。軍工上市公司的各類指標表現(xiàn)極不均衡,必然會制約著公司的進一步發(fā)展與壯大。
軍工上市公司聚類分析的基本思想是根據6項主因子的相關程度進行類別的聚合。此次聚類分析的樣本總數為30,總有效樣本個數為30個,樣本有效率100%。當將整體分為兩部分時,太極計算機股份有限公司、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為一類,其余28家公司為另一類。當將整體分為三部分時,太極計算機股份有限公司為一類,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為一類,其余28家公司為另一類。當整體分為四部分時,太極計算機股份有限公司為一類,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為一類,保定天威保變電氣股份有限公司為一類,其余27家公司為另一類。聚類分析結果與因子分析結果基本一致,分類趨勢也與因子分析中綜合得分的趨勢相同。
現(xiàn)階段,中國軍工上市公司的主營業(yè)務盈利能力較差,但主營業(yè)務盈利能力較差并沒有影響軍工上市公司的整體經營績效:30家公司的所有者權益均為正,24家公司的凈利潤為正。這表明中國軍工上市公司非主營業(yè)務存在較大的盈利空間,彌補其主營業(yè)務上的劣勢。提升主營業(yè)務盈利能力是中國軍工上市公司的經營管理的當務之急。
國有控股是一把雙刃劍,在為軍工上市公司保駕護航,促進其發(fā)展的同時,也使得軍工上市公司的經營管理較為被動,并不能主動迎接市場化挑戰(zhàn),在經營績效的評價中表現(xiàn)為軍工上市公司的擴張能力不足。究其根源,中國軍工上市公司發(fā)展時間較短,與其他行業(yè)的上市公司相較主動吸納社會閑散資金意識較弱,經營能力不強,并未將公司的經營管理完全與證券交易相融合。
軍工上市公司的主營業(yè)務以軍工產品為主,民用產品為輔。但軍工產品國內的供需渠道極為有限,少量出口外銷也受到國家安全、核心技術保密等諸多因素的限制,制約了軍工上市公司的發(fā)展,直接表現(xiàn)為盈利能力較差。因此,在國家安全允許的范圍內與強化軍工上市公司主營業(yè)務的基礎上加強軍民融合,推動軍、民兩用技術合理高效轉移于民用產業(yè),促進軍工技術、民用技術相互協(xié)調發(fā)展,不僅對完善軍工上市公司的主營業(yè)務布局,提高其盈利能力具有積極作用,更能促進國防、經濟的協(xié)調發(fā)展。
主要可從完善國家政策與強化經營管理兩方面著手,增強軍工上市公司的擴張意識,提升其市場化水平。因軍工上市公司的特殊性,國家對其政策扶持是極其必要的。但國家政策需在保障國防安全的前提下,遵循市場經濟的原則合理適度實施。
中國軍工企業(yè)的上市發(fā)展時間不長,國外可借鑒先例有限,在經營管理過程中也面臨著諸多問題,如不能妥善解決,將制約軍工上市公司的發(fā)展。雖然綜合績效表現(xiàn)較好,但普遍面臨著主因子排名極不穩(wěn)定,在資產結構、盈利能力、擴張趨勢等方面發(fā)展不均衡性的弊端。軍工上市公司首要與核心是服務國防的特點決定了軍工上市公司國有控股的身份特征,但這同時也是經營管理的雙刃劍:在產品設計、研發(fā)、運營等方面保障資源的穩(wěn)定供給,發(fā)揮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集中力量辦大事的規(guī)模效益;也制約了軍工上市公司的市場化、證券化運營,削弱了“看不見的手”對整個軍工上市行業(yè)的調節(jié)作用。因此,可從優(yōu)化軍工上市公司的主營業(yè)務布局,提高盈利能力;增強擴張意識,提高軍工上市公司市場化水平入手,切實提高上市公司的經營績效,最終實現(xiàn)國防工業(yè)與證券市場、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的有機整合,為國防、經濟的發(fā)展做出貢獻。
[1]孟建民.中國企業(yè)績效評價[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