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麗娟
作文是高考語文的“半壁江山”,高考語文作文占整個試卷總分近二分之一,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認識到了作文的重要性。應該把作文訓練放在平時,有別于兩個禮拜的大作文,也和周記區(qū)別開來。由寫大作文改為片段練習,由每周寫改為隨時寫,循序漸進,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奠定之后寫大作文的基礎。具體操作如下:
一、第一階段:積累在課本
中學課本中的文言詩文是經過時間淘洗而流傳下來的,也是語文界精英反復挑選出來的膾炙人口的精品,有些甚至是詩文中的極品。這些作品中,千錘百煉的語言,斐然可觀的文采,匠心獨運的章法,都足以垂范后世,成為學生取之不盡的寶藏。
1.高一第一學期:第一學期主要教學生如何積累素材,以每篇文章作為切入點,每學完一篇文章,讓學生整理,整個過程劃分為兩個部分:(1)這篇課文適用于什么話題。(2)在這些話題中任選一個話題,以課文為素材寫一段不少于300字的作文片段。
2.高一第二學期:在第一學期的基礎上,做一些方法性指導。議論文的寫法是多樣的,但對于剛進入高中的學生,只能先從最基本的方法教起。比如,并列法、遞進法、假設法、因果分析法、正反對比法等。每個星期教學生一種議論的方法,讓學生在整合書上的素材時,能適當?shù)剡\用這些方法。
二、第二個階段:積累在課外
書籍是作文之本,豐富多彩的課外閱讀為作文提供了取之不竭的材料。但對于高二的學生來說,花大量的時間去讀課外書是一件不太現(xiàn)實的事情,所以本階段主要是讓學生能夠資源共享。
1.高二第一個學期:學生的課業(yè)也很忙碌了,為了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激發(fā)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要充分利用課前五分鐘,可以講讀《中華上下五千年》。每講一個歷史故事,就讓學生提煉話題、寫片段、積累名句,但本階段比第一個階段要求就更進一步了。
2.高二的第二學期:可讓全班學生輪流講,任選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此階段還是主要側重歷史性的素材,通過前面的不斷積累,學生再也不需要教師要求字數(shù)了,總是不知不覺地超出要求的字數(shù)范圍。不但有話說,而且還能說到位了,一些議論文寫作的典型方法技巧已經能用得輕車熟路了。但依舊要階段性地展示成果,對寫出來的作文要進行學生互評,教師點評,讓學生體會到教師的關注。
三、第三階段:積累在當下
通過前兩個階段的積累,學生已經對課本的和歷史上的很多素材做了積累和整合,議論文的基本寫法也有所掌握。本階段主要進行綜合訓練,本階段的實施辦法如下:
1.高三第一個學期:依舊沿用上個學期的基本模式,充分利用課前五分鐘,由學生自選話題,前提必須是當下的。比如,當下的熱點問題、熱點事件、熱點人物等,學生對此非常感興趣。像奧巴馬、普京等,都是他們津津樂道的話題人物。他們也能涉及到一些社會熱點和社會敏感的話題,還有些學生還關注到國外的世界政局,雖然觀點還不夠成熟和完善,但是能體現(xiàn)出智慧的光芒。
2.高三第二學期:主要是在第一學期的基礎上進行整體的訓練。第一步,通過欣賞優(yōu)秀作文,讓他們從這些優(yōu)秀作文中汲取一些好的構思、好的結構、好的語言等。第二步,讓學生能用前面所積累的東西寫完整的大作文,并且讓學生互批,找出問題,并在旁邊備注上修改的方案。第三步,爭議作文教師改,有些作文,作者和批改者意見不統(tǒng)一,那么這時候就需要教師出馬了。
高考作文訓練從來就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通過平時點滴的積累和訓練的。所以,根據(jù)教師的教學經驗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分學期、分步驟的訓練,是爭取讓學生的這“半壁江山”更為牢固的有效途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