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噻蟲嗪與殺蟲單混配對黃螟的增效作用和田間防效

      2015-05-30 09:02:05韋茂春周潔成賴開平葉一強易芬遠馬就慶方峰
      農(nóng)學學報 2015年8期
      關鍵詞:噻蟲嗪防效毒力

      韋茂春 周潔成 賴開平 葉一強 易芬遠 馬就慶 方峰

      摘要:探討甘蔗螟蟲的化學防治,為篩選高效的防治藥劑提供科學依據(jù)。采用蔗莖浸漬法測定了噻蟲嗪、殺蟲單及其混配對黃螟幼蟲的室內(nèi)毒力。結果表明噻蟲嗪和殺蟲單復配表現(xiàn)出明顯的增效作用,噻蟲嗪與殺蟲單比值為1:18時增效作用最顯著,共毒系數(shù)為133.43。根據(jù)最佳配比配制成3.8%顆粒劑進行防治甘蔗螟蟲的田間試驗,結果表明3.8%殺蟲單·噻蟲嗪顆粒劑制劑用量55、70 kg/hm2施藥90天后的防效分別為80.1%、85.4%,可作為防治甘蔗螟蟲替代農(nóng)藥。

      關鍵詞:黃螟;噻蟲嗪;殺蟲單;毒力;防效

      中圖分類號:S482 文獻標志碼:A 論文編號:2013-1023

      0 引言

      廣西是中國主要的蔗糖生產(chǎn)省區(qū)之一,目前甘蔗種植面積超過93萬hm2。蔗糖業(yè)是廣西農(nóng)民增收和地方稅收的重要來源。甘蔗上發(fā)生危害的害蟲以蔗螟為主,蔗螟危害甘蔗后會造成甘蔗缺苗斷壟,同時還會降低原料蔗的含糖量,若不進行防治,一般可造成甘蔗20%~40%的產(chǎn)量損失,嚴重時可達60%~70%。廣西蔗區(qū)的甘蔗螟蟲主要種類有二點螟(Chiloinfusca tellus Snellen)、條螟(Proceras venosatusWalker)、黃螟(Tetramoera schistaceana Snellen)、大螟(Sesamia inferens Walker)和白螟(Tryporyza intactaSnellen)等。以往常用藥劑主要有甲拌磷、甲基異柳磷、特丁硫磷和克百威等高毒農(nóng)藥。隨著這些農(nóng)藥的大規(guī)模應用而產(chǎn)生的問題越來越突出,由于它們的高毒、高殘留等缺點,已不適合無公害農(nóng)產(chǎn)品的生產(chǎn)要求。同時,甘蔗螟蟲的抗藥性日趨增強,其為害情況更加嚴重。因此,必須篩選出低毒、高效的殺蟲劑新品種。噻蟲嗪屬于第2代新煙堿類藥劑,殺蟲單屬于沙蠶毒素類藥劑,2種藥劑都具有觸殺、胃毒和內(nèi)吸傳導作用,對刺吸式口器害蟲和螟蟲都具有較高的防效。潘方胤等在甘蔗種植時和大培土時各施用殺蟲單復配制劑5%殺單·毒死蜱75 kg/hm2具有良好的防治螟蟲效果,能減少原料蔗的蟲節(jié)率。許煥明等通過田間藥效試驗發(fā)現(xiàn),噻蟲嗪的復配制劑40%氯蟲·噻蟲嗪WG 0.75、0.60 kg/hm2處理對甘蔗螟蟲具有顯著防效,能有效控制甘蔗螟蟲危害。梁巧麗等采用浸葉法、浸漬法和藥膜法評價吡蟲啉、啶蟲脒、噻蟲嗪和烯啶蟲胺4種新氯化煙堿類殺蟲劑對棉花粉蚧3齡若蟲的毒力,結果表明3種方法測定結果均顯示噻蟲嗪對棉花粉蚧有相對較高的毒力。長期從事甘蔗害蟲的防治研究的羅志明等發(fā)現(xiàn)噻蟲嗪及其復配制劑根施對3種甘蔗害蟲稻蛀莖夜蛾、甘蔗粉角蚜及甘蔗薊馬的防效達70%以上,是甘蔗害蟲防治的有效藥劑。目前,噻蟲嗪、殺蟲單用來防治甘蔗害蟲已有研究,但關于兩者復配研究尚未見相關報道。筆者用蔗莖浸漬法測定噻蟲嗪、殺蟲單劑及其混劑對黃螟2齡若蟲的毒力作用并對復配制劑進行田間藥效試驗,以期為下一步制劑生產(chǎn)和合理用藥提供科學依據(jù)。

      1 材料與方法

      1.1 供試藥劑

      98%噻蟲嗪原藥(江蘇綠葉農(nóng)化有限公司);95%殺蟲單原藥(江蘇天容集團股份有限公司);3.8%殺蟲單·噻蟲嗪顆粒劑(廣西化工研究院配制);3%克百威顆粒劑(江蘇常隆化工有限公司)。

      1.2 供試昆蟲

      試驗所用試蟲為黃螟Tetramoera schistaceana(Snellen),該蟲是嚴重為害甘蔗的主要害蟲之一。試驗所用黃螟從甘蔗田間采集并繁殖,卵孵化后取健康一致的2齡幼蟲備用。

      1.3 飼養(yǎng)條件

      將黃螟幼蟲接入有帶鞘幼嫩蔗莖的燒杯內(nèi)(燒杯口蓋有紗布防止試蟲逃逸),放入相對濕度90%、(254±1)℃的恒溫恒濕養(yǎng)蟲室內(nèi)飼養(yǎng)觀察。

      1.4 儀器設備

      恒溫恒濕養(yǎng)蟲室;量筒、燒杯、玻璃棒、塑料盆;電子天平(感量0.1 mg);毛筆,鑷子;移液器一套(100~1000、20~100、1~20 μL)。

      1.5 室內(nèi)毒力測定

      設置噻蟲嗪、殺蟲單2個單劑以及5組不同的混配比例的混劑。在上述母液的基礎上,按照預備試驗結果,各配制7個系列供試濃度的稀釋液。兩藥劑的混配比例以及各處理使用濃度見表1。參照陶嶺梅的浸漬法,將準備好的蔗莖在配制好的藥液中浸漬15 min,取出晾干,用濕脫脂棉包住一頭,再外包保鮮膜,置于燒杯中,每燒杯20根蔗莖。每處理4次重復,并設不含藥劑(含溶劑和乳化劑)的處理作為空白對照。處理后用毛筆將試蟲移入各燒杯中,每燒杯50頭,杯口用紗布罩住,放入相對濕度90%、(25±1)℃的恒溫恒濕養(yǎng)蟲室內(nèi)飼養(yǎng)觀察。72 h后檢查幼蟲死亡情況,計算死亡率和校正死亡率。

      用數(shù)據(jù)處理系統(tǒng)(DPS)進行分析,計算各藥劑的毒力回歸方程、相關系數(shù)、致死中濃度(LC50)及其95%置信限;按照孫云沛法計算混配劑的共毒系數(shù)(CTC),當CTC<80為拮抗作用,80≤CTC≤120為加和作用,CTC≥120為增效作用。

      1.6 田間試驗設計

      田間試驗設5個處理。處理1—3.8%殺蟲單·噻蟲嗪顆粒劑40 kg/hm2;處理2—3.8%殺蟲單·噻蟲嗪顆粒劑55 kg/hm2;處理3—3.8%殺蟲單·噻蟲嗪顆粒劑70kg/hm2;處理4—3%克百威顆粒劑75 kg/hm2;處理5—空白對照(不施藥)。

      采用隨機區(qū)組排列,3次重復,共15個小區(qū),小區(qū)面積60 m2。

      試驗點在南寧市邕寧區(qū)五塘鎮(zhèn)沙坪甘蔗田進行。供試蔗田土壤為紫紅色壤土,有機質含量1.7%,田間肥力基本一致。供試甘蔗品種為‘新臺糖22號,供試蔗田為歷年蔗螟發(fā)生嚴重地塊,1年宿根蔗,于2013年3月16日結合甘蔗松蔸時施藥1次,藥劑拌土均勻撒施于蔗株基部,并覆淺土。試驗期間未使用其他殺蟲劑,栽培管理按常規(guī)進行。

      甘蔗出苗后,在第1代螟蟲發(fā)生高峰期過后且枯心穩(wěn)定時,分別于施藥后60和90天進行小區(qū)調查,調查各小區(qū)甘蔗總株數(shù)和枯心苗數(shù)。藥效計算方法參照GB/T 17980.61—2004,計算各處理的防治效果。

      枯心率=(小區(qū)枯心苗數(shù)/小區(qū)總株數(shù))x100%

      防治效果=[(對照區(qū)藥后枯心率-處理區(qū)藥后枯心率),對照區(qū)藥后枯心率]×100%

      2 結果與分析

      2.1 室內(nèi)毒力測定

      采用蔗莖浸蟲法,對噻蟲嗪和殺蟲單混配制劑進行毒力測定。從表2中可以看出,噻蟲嗪與殺蟲單按1:(6~22)各比例混配中,其共毒系數(shù)均大于120,對黃螟均表現(xiàn)出不同程度上的增效作用,其中噻蟲嗪:殺蟲單為1:18的增效作用最明顯,共毒系數(shù)為133.43,以此配方配制成3.8%殺蟲單·噻蟲嗪顆粒劑用于田間藥效試驗。

      2.2 田間藥效試驗結果

      各藥劑處理對甘蔗螟蟲的田間防治效果見表3。從表3看出,藥后60天,3.8%殺蟲單·噻蟲嗪顆粒劑40、55、70 kg/hm2的防效分別為78.8%、84.9%、88.3%。其中55、70 kg/hm2處理與對照藥劑3%克百威顆粒劑75 kg/hm2處理差異不顯著。藥后90天各藥劑處理防效雖有所下降,但70 kg/hm2處理在藥后90天的防效仍超過85%,與對照藥劑差異顯著。在試驗期間,參試藥劑對作物植株生長無不良影響,施用3.8%殺蟲單·噻蟲嗪顆粒劑的甘蔗植株長勢良好,優(yōu)于空白對照。

      3 結論

      通過噻蟲嗪與殺蟲單2種藥劑的配方篩選,發(fā)現(xiàn)它們存在增效配比,當噻蟲嗪與殺蟲單有效成分質量比為1:18時表現(xiàn)出最佳增效作用。按質量比(有效成分)1:18加工成復配制劑3.8%殺蟲單·噻蟲嗪顆粒劑,對甘蔗螟蟲有較好的防效。其使用劑量在55~70 kg/hm2,藥后60天藥效達85%以上,藥后90天達80%左右,持效期長。3.8%殺蟲單·噻蟲嗪顆粒劑防治甘蔗施藥技術簡單,在甘蔗下種或中耕培土時與肥料一起撒施于甘蔗根際,降低了勞動成本,對人和環(huán)境的負面影響很小,具有廣泛的應用價值。

      生產(chǎn)上不宜長期單一使用同一種農(nóng)藥,為延長藥劑的使用壽命,應與其他農(nóng)藥輪換交替使用,田間藥效試驗表明3.8%殺蟲單·噻蟲嗪顆粒劑可作為防治甘蔗螟蟲的替代農(nóng)藥,使用制劑量以55~70 kg/hm2為宜。

      4 討論

      甘蔗螟蟲種類多、一年多代,防治難度大,用藥次數(shù)多。目前,甘蔗螟蟲對辛硫磷、呋喃丹等有機磷類殺蟲劑產(chǎn)生不同程度的抗藥性,其主要原因是這類藥劑對螟蟲的作用位點單一,而利用不同作用機制的藥劑進行復配使用,是延緩甘蔗螟蟲產(chǎn)生抗藥性的有效方法之一。近年來一些新煙堿類高效低毒殺蟲劑用于甘蔗螟蟲的防治,效果不錯。噻蟲嗪屬于新煙堿類殺蟲劑,其作用于昆蟲神經(jīng)突觸煙堿乙酰膽堿受體,具有更高的活性、更廣的殺蟲譜及持效期長等特點,對刺吸式害蟲如蚜蟲、飛虱、薊馬等防效較好。殺蟲單是人工合成的沙蠶毒素的類似物,具有較強的觸殺、胃毒和內(nèi)吸傳導作用,特別是對鱗翅目害蟲的幼蟲如螟蟲等特效,該藥環(huán)保無殘毒,是國內(nèi)化學仿生合成開發(fā)非常成功的一個范例,曾被譽為“二十世紀綠色農(nóng)藥”。因此,利用噻蟲嗪和殺蟲單進行混配,對甘蔗螟蟲防治能表現(xiàn)出較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同時還可以兼治甘蔗蚜蟲、薊馬等。

      猜你喜歡
      噻蟲嗪防效毒力
      12種殺菌劑對三線鐮刀菌的室內(nèi)毒力測定
      云南化工(2021年6期)2021-12-21 07:31:04
      噻蟲嗪、吡蟲啉灌根防治蘋果綿蚜及砧穗組合抗性試驗
      河北果樹(2021年4期)2021-12-02 01:14:40
      噻蟲嗪在農(nóng)田土壤中環(huán)境行為的研究進展①
      土壤(2020年5期)2020-12-10 05:44:40
      阿維菌素與螺螨酯對沾化冬棗截形葉螨的毒力篩選及田間防效研究
      噻蟲嗪及其代謝物噻蟲胺在冬棗中的殘留動態(tài)研究
      鴨腳樹星室木虱的防治藥劑篩選試驗
      30%苯甲·丙環(huán)唑不同施藥期對水稻紋枯病防效及產(chǎn)量效應的試驗研究
      不同藥劑拌種防治水稻病蟲害藥效試驗初報
      除草劑混劑對水稻田雜草防效探究
      推廣新型農(nóng)藥噻蟲嗪防治甘蔗葉部害蟲突破14萬公頃
      中國糖料(2016年1期)2016-12-01 06:49:03
      合山市| 牟定县| 石城县| 武城县| 山西省| 青冈县| 勃利县| 佛山市| 新竹市| 乌兰县| 中宁县| 新疆| 那曲县| 平罗县| 东乡| 油尖旺区| 稻城县| 资溪县| 仙游县| 崇义县| 江都市| 宜兰市| 西华县| 定州市| 射洪县| 牙克石市| 曲水县| 阆中市| 泰州市| 都兰县| 贺州市| 明星| 栾川县| 达孜县| 灵璧县| 玛曲县| 铜山县| 靖西县| 玉屏| 资溪县| 伊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