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同
小時候,我想成為我爸,這樣我能給自己很多錢。
后來我想成為班上最帥的那個人,因為他身處的那個世界我永遠都不可能懂。
后來看電視劇,我想成為律師,覺得一個人哪怕長得不好看,只要口才好,也能顯得特別威風。
第一次進五星級酒店,我覺得如果能夠在大堂的鋼琴那兒特別唯美地坐下來,手往上一放,各種曲子都能彈出來,那該多棒!
也想象過在機場和人吵架的場景,對方吵著吵著開始夾雜英文,我依然堅持用中文和他吵。他看我不會英文,于是開始全部用英文,我知道他想讓我尷尬。周圍的人越來越多,突然我轉換語言,輪流用英文、日文、法文、中文變著花樣和他吵,最后他崩潰了。
從懂事到現(xiàn)在,我一直喜歡做夢,很多夢都破碎了。比如學英語,我曾下過幾百次決心要學好英語,什么方法都嘗試過:背單詞,背文章,上培訓班,和英語好的人談戀愛……均半途而廢。
籃球我學了十年,然后失敗了;學過美術,也失敗了。在失敗的日子里,我又發(fā)現(xiàn)很多有各種特長的人都被人欣賞,被人喜愛,我就更恐慌了——如我一樣一無是處的人究竟該如何面對未來?
我想成為的那些人,我都成為不了。我究竟要成為誰?
這是困擾我的問題,從高一一直到大四。因為你不知道自己要成為誰,所以你就活得很沒有安全感,總想通過各種方式獲得他人的關注。
后來有朋友對我說:“先別想著成為遠方的某個人,先成為你身邊的某個人吧。如果你覺得一個朋友不錯,就觀察他身上哪一點令你欣賞,然后要求自己也這樣去做?!?/p>
按照這樣的方法,我發(fā)現(xiàn)有人的口頭禪是:“先別著急,讓我想一想?!泵慨斢腥诉@么說的時候,我都覺得對方既可愛又沉穩(wěn),然后就告訴自己,安靜下來,想一想。嗯,掌握了新技能。
有人在會議中習慣說:“您的意思我理解了,我再重復一次,您看是不是這樣的?”這樣的人我也喜歡,不僅加強了所有與會人員的記憶,同時避免了自己理解的錯誤。再次掌握新技能。
還有人在吵架的過程中會說:“如果你是因為我說的某一句話而生氣,我道歉,我原本的目的是……”這樣的人我也喜歡。
漸漸地,你處事的方式開始變得像你喜歡的那些人,更重要的是,這樣的處事方式讓你的思考方式也開始變得不太一樣,而世界也漸漸明朗了起來。那時的你會突然明白:我們沒有辦法突然成為某個人,但我們能慢慢地變成一個自己喜歡的人。
常有大學生問我:“同哥,我怎樣才能成為一個成功的人?”
我們沒法一下子成為一個成功的人,我們只能一點一點模仿自己喜歡的人,然后將這些改變組合在一起,就能成為一個自己喜歡的人。若你能客觀地與世界相處,并且喜歡當下的自己,我相信周圍一定有更多的人比你還要喜歡你。那時的你,多少算是成功了吧。
(摘自《誰的青春不迷茫》 中信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