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文貞
【摘 要】
中學生這個年齡的特點是:愛說愛動,自我約束、自我控制能力不強,如果教學中忽視這些特點,單純沿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使用傳統(tǒng)教學方法進行機械地講解,把學生純粹當成知識的容納器,填鴨式地向他們灌輸冷冰冰的語法、詞匯,他們便不感興趣,也就談不上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因此,初中英語實施趣味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樂學”,全面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最有效舉措,應大力提倡。
【關鍵詞】
初中英語 趣味 主體作用 合作學習
目前,中學英語教學質量不佳,恐怕這是一個主要原因。學習需要興趣,就某種意義上講,學英語就更需要興趣。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保持它,使之成為他們學習的動力,正是趣味教學考慮的出發(fā)點。因此,筆者就此談幾點拙見,共同探討這個問題,來推動中學英語教學。
一、放下“師道尊嚴”的架子,走進學生的內心深處
一個只有上課時隔著課桌與學生見面而課余對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對學生的苦與樂漠不關心的教師是不會了解學生,也是不可能贏得學生真正尊重和喜愛的。師生間的情感是在彼此不斷接觸了解,相互關心的基礎上逐漸建立起來的。因此,要走進學生的內心深處就要深入到學生之中和他們一起談天,一塊勞動,一塊出操,真正關心學生,幫助學生克服困難解決問題,與學生同呼吸共憂傷。這樣,學生就愿意和教師在一起而且有親近感。教師尊重理解關心學生,學生也會更加尊重理解教師。青少年的心理特點告訴我們,這個年齡段的學生“親師性”較強。如果他們對某個老師有好感,這位老師說的一個笑話一則諺語,或由學生進行課前三分鐘的英語會話練習,自由演講,一首兒歌都能夠活躍氣氛,激發(fā)學生興趣,完成教學前的預熱活動。
二、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
單一的教學方法是乏味的,即使是一個好的方法,經常用也就失去了它的魅力。為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保持學生的興趣,鞏固學生的興趣,教師要認真鉆研教材,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如初學、鞏固和復習而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對老師的課感興趣并分外重視,肯下大力氣,花大功夫學這門課,因而成績卓著。這種現象大概就是我們常說的“愛屋及烏”吧!反之,如果他們不喜歡某一位老師的課,由于逆反心理,他們也就不愿學或不學這位老師的課。這種現象也是大家司空見慣的。為了在英語課堂上吸引學生的興趣,要“寓教于樂”“動靜結合”“學用結合”“師生配合”。
比如教字母,26個字母說起來很簡單,但真正教得快、教得準、教得好,讓學生學得有趣味,也并非每一位教師都能這樣做的。有人照本宣科,每次幾個字母,依次教完就過去了。而我卻是讓每個學生準備一張紙,并在上面畫一個井字,將紙分成九格,然后教師隨便念九個學過的字母,學生邊聽邊將字母填在格子中,隨便填在哪個格里都行。學生填好后,教師再打亂順序逐個念這九個字母,學生邊聽邊在聽到的字母上畫圈,當畫的圈在橫行、豎行或對角線上成一條直線時,學生便可以邊喊"賓狗(bingo)"邊將紙舉起讓教師檢查,最先喊“賓狗”并寫得準確的獲勝。兩種做法,兩種效果,前者索然無味,后者其樂融融。單詞背了容易遺忘,這是初中生英語學習中的一個大問題。我覺得可以這樣做游戲來鞏固單詞的記憶:我先把所學過的單詞寫在卡片上,按英語單詞和漢語意思把卡片分成兩組貼在黑板上,然后把學生分成兩組。游戲開始,每組的第一名學生上黑板前等候,我說出一個單詞,這兩名學生就立即摘下我所念的單詞卡片,放到講臺上,一人摘英語單詞,另一人摘漢語意思,摘得對而快的得2分,對而慢的得1分,不對的不得分,在我念第一個單詞時,各組的第二名學生應上前等候,在第一名學生摘完單詞卡片后,我立即說另一個單詞,游戲接著進行,最后得分多的組為優(yōu)勝。 在快樂的游戲中,學生愉快的記住了平時很容易遺忘的單詞。
三、創(chuàng)造輕松愉快的學習環(huán)境,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英語課程標準》關于"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部分指出:“在教學過程中,要始終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應充分發(fā)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寬松、和諧的學習氣氛……”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和方法,總是教師“一言堂”,課堂上教師總是向學生灌輸,學生始終處于消極、被動的學習地位,沒有什么輕松、愉快而言,因而也就無興趣可談。即使那些認真學習的學生,也無非把自己當作知識的記憶器,為分數不得已而為之。但就多數同學而言,由于不感興趣也就逐漸放棄英語學習,從而導致“兩極分化”,教學質量不佳。
課堂環(huán)境如何,對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影響極大,教師的責任在于為學生創(chuàng)造輕松、愉快的學習環(huán)境。為了做到這一點,教師要以滿腔的熱情,全心地投入課堂教學,儀表要灑脫,精神要飽滿,表情要輕松愉快,目光要親切,態(tài)度要和藹,舉止要大方、文雅,談吐要簡潔,語言要純正、地道、流利,書法要規(guī)范、漂亮,版面設計要合理醒目等。
教單詞,可以采用兒歌的形式。比如在教學人體部位名詞時,我借用了兒歌的形式:我有一個head,head的正面是face,face的兩邊是ears,face的中間是nose,nose的上邊是eyes,nose的下面是mouth,head的下面是neck,neck的兩邊是shoulders,shoulders連著arms,arms連著hands,兩條長腿叫l(wèi)egs,兩個膝蓋叫knees,兩個腳丫叫feet,十個腳指頭叫toes。兒歌練熟悉了以后,還可以讓同學們一邊念著兒歌一邊畫簡圖,比比看,哪位同學畫的最棒,在這樣輕松愉快的學習環(huán)境中,大家一下子就把十四個單詞背的滾瓜爛熟了。
教課文,可根據不同體裁和內容及不同階段,靈活地采用模擬對話,扮演角色,講故事,述大意,改變人物,變對話為敘述,變敘述為對話,即興口頭作文、看圖說話、組句成文等多種形式。這樣就會把死教材活用,學生學得興趣濃,用的機會多,效果必然好。
四、運用課堂小游戲,促進小組的合作學習
合作學習(cooperative learning)是20世紀70年代由美國著名教育家David Koonts首先倡導并實施的。它實際上是一種教學理論與策略體系,以教學中的人際合作和互助為基本特征。在英語教學中,如果能把課堂小游戲與小組合作學習有機結合在一起,就能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體會到學習的挑戰(zhàn)性和成就感,并能提高他們的自信心、人際關系、社交能力、時間的控制能力和組織管理能力。初二有一個教學難點關于問路的,我用課件用彩圖上課總覺得效果一般,后來試試用小組扮演的方式來鞏固問路指路的句型,效果出奇的好,我當時是這樣做的:把班級的課桌組合擺放,設計出街道,路口及建筑物,先讓每組各自討論,設計問路的對話,再每組選出兩個組員,表演問路的對話,幾個對話表演下來,同學們就把句型熟練的掌握了。在教學初二英語Unit 5時,有一個任務Make a survey of your classmates “How do you usually go to school?”我安排他們去調查班上同學來學校采用的交通方式,每種各有多少同學。同學們表演非常投入,小組討論非常熱烈,利用小組合作的方式探究到問題的答案。學生從中獲得的不僅是語言知識的增多,語言能力的提高,而且還學會了如何與人合作的方法。
五、組織生動活潑的課外活動,拓展學生的學習渠道
《英語課程標準》指出:“英語課外活動是學生英語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能為學生的語言實踐和自主學習提供更大的平臺。”提高初中英語成績,單靠課內教學是不夠的,應課內教學與課外活動兩手抓,把課外活動作為課內教學的有效補充。針對中學生的心理特點,教師要組織各種興趣小組活動,指導同學們閱讀簡易的英語讀物,教唱英語小兒歌,做英語小游戲,舉辦英語晚會,自編自演英語課本?。贿€可以進行英語書法,英語黑板報,單詞默寫,課文朗誦等各種比賽,這些活動都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增強他們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有利于鞏固課堂知識,構建英語第二信號系統(tǒng),防止英語兩極分化,從而提高英語成績。
總之,在英語課堂上進行趣味教學,不僅可以使學生在學習中享受到快樂,而且還可以發(fā)展學生的各項素質。一學期來,筆者通過對初三2班和初三10班所進行的《 初中英語課堂游戲與合作學習的構思與設計》教研專題的實施過程,使全體同學對英語課程的學習注入了情感,產生較大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取得令人滿意的教學效果。兩個班的學生現在能認真對待英語,勤學好問,效果較好,幾次質檢的班級平均分都有大幅度的提高。因此,我們在今后的教學中應不斷進行探索與創(chuàng)新,讓趣味教學走進課堂,讓我們的英語課流光溢彩,活力四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