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暴雨中,200多名孩子手舉雨傘,相向而立,搭起了一座近200米長的遮雨“彩虹”,沒帶傘的孩子,通過這座“橋”去到食堂的餐廳就餐。6月24日,這組拍攝于南京師范大學附中宿遷分校校園內(nèi)的溫馨照片,感動了眾多網(wǎng)友,但也有一些網(wǎng)友懷疑這是學校在利用學生作秀。(據(jù)6月28日《華商報》)
200多名帶傘的同學,為沒帶傘的同學搭起一座“傘橋”,不管是學生自發(fā)的,還是學校呼吁的,無疑都是充滿了正能量,讓人異常感動的事情。
其實類似的事情做起來并不難,對于每一個帶傘的同學來說,幫助其他同學不過是舉手之勞,而且最為關(guān)鍵的是,事實上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在關(guān)鍵的時候,去幫助別人一下的基本善良,我們?nèi)钡?,只是實際行動,是喚醒我們心中這份善良的某個呼吁或者機緣,比如學校的廣播提醒,比如少數(shù)學生的帶頭等等。
質(zhì)疑這是作秀,倒不如寬容看待,甚至不如從內(nèi)心進行反思:我會在別人需要的時候,為別人撐傘嗎?為什么會,又為什么不會?
(文/劉 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