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媒體時代,傳統媒體除了面臨技術、機制等瓶頸外,其傳統的盈利模式也正遭受著沖擊。有盈利才能生存,無論是對于廣告量“斷崖式”下滑的傳統媒體、還是向前摸索中的新媒體產品來說,這都是一個繞不過去的現實問題。5月20日,在海峽兩岸新媒體峰會暨“兩美溫州”采風活動舉行期間,兩岸媒體人集聚溫州,探討在融合背景下,傳統媒體該如何締造新的盈利模式。
澎湃新聞自去年7月正式上線,如今未滿“周歲”,仍然在走“以內容吸引用戶、靠廣告保本贏利”的傳統模式,這讓外界忍不住對其發(fā)展之路打了問號。澎湃新聞總監(jiān)孫翔直言,澎湃目前仍處于投入的回收期,從“廣告收入單”中可看到澎湃如今已有幾千萬的廣告營收,但仍舊未達到“反哺”的效果。在新媒體時代,新聞的采編與運營應采取分工模式,堅守新聞的“麥田”,讓觸及深處的筆墨飄香,蝴蝶自會翩然而至,媒體運營應交由專業(yè)團隊來探索。
臺灣東森新聞云董事長李傳偉表示,臺灣的傳媒產業(yè)鏈觸角已然鋪開,購物、生活、娛樂等已銜接到新聞平臺中。將優(yōu)質的新聞內容通過技術支撐、渠道運營,轉化為激發(fā)流量的入口,繼而圍繞娛樂、教育、健康等服務實現“商業(yè)變現”,是臺灣媒體正在探尋的“掘金之路”。李傳偉認為,媒體業(yè)應首先抓取用戶“眼球”,繼而在高人氣下摸索出一條盈利之路?!懊襟w產品在依靠優(yōu)質內容獲取‘粉絲團后,如何在之后融入商業(yè)模式,使媒體迸發(fā)出更大的潛能,擁有更多的‘含金量,是所有媒體人都需要考慮的?!?/p>
《南方都市報》除了在外部進行盈利模式探索,還將“創(chuàng)業(yè)經”搬進屋內。南都COO欒春暉表示,憑借積累的豐富資源,《南方都市報》不僅將目光聚焦在廣告業(yè)務,還積極布局和拓展傳統業(yè)務之外的增值業(yè)務,注重全媒體內容產品平臺、廣告運營平臺、活動營銷平臺之間的相互策應所帶來的綜合效應,逐步建立起內部開放的客戶資源和商業(yè)資源交易市場。
(李佳赟文,摘自2015年5月20日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