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立成
崔子范先生的大寫意花鳥畫在中國畫壇獨具一格,他傳承續(xù)寫了傳統(tǒng)藝術精神,創(chuàng)造豐富了新的繪畫語言形式,將大寫意花鳥畫推到了一個新的境界。崔老誕辰百年之際,對他數(shù)十年的藝術道路,試做總結(jié)分析,以饗同好。
齊魯文化的熏陶,是崔子范先生走上革命和藝術道路的根源所系
崔子范先生1915年3月出生在萊西,他自幼上私塾,孔孟之道學得多。膠東人民勇于反抗封建統(tǒng)治和外來侵略,表現(xiàn)出強烈的愛國愛家、精誠團結(jié)的優(yōu)秀品格,不畏強暴、愈挫愈堅的堅韌毅力,百折不撓、前赴后繼的革命精神,這些對崔子范先生影響深刻,山東人的樸實豪爽性格在崔老身上得到充分體現(xiàn)。他曾有詩:“家住山東一小村,阿諛奉承學不會,官府自古有好壞,青山敢做鑒證人?!庇郑骸肮枢l(xiāng)古稱桃花鄉(xiāng),沿河兩岸好風光,人民群眾性剛直,不怕嚴寒和風霜?!彼杂紫矚g繪畫,后拜吳昌碩傳人張子蓮先生為師學習繪畫。這樣的歷史人文成長環(huán)境對后來踏上革命道路、建國后又轉(zhuǎn)從藝術道路的崔子范先生來說影響是深遠的。
得遇齊白石等名師指點,籌建北京畫院,獲得了極佳的藝術學習環(huán)境
新中國成立后,崔子范先生奉調(diào)北京任職。1952年,他拜謁了齊白石先生,作品得到了白石老人的充分肯定,從此齊白石先生成了他請益藝術的老師,鼓勵他走進了中國畫藝術的殿堂。1956年,國務院通過了北京成立中國畫院的方案,崔子范先生主動請纓去建設北京畫院,齊白石先生被聘為畫院名譽院長。從此,他開始了半工半讀,邊工作邊畫畫的藝術生涯。畫院名家云集,在與齊白石、秦仲文、王雪濤等大藝術家的頻繁接觸中,他受到了很大教益,為后來的創(chuàng)作研究,在基本功及思想、悟性、理解、構思等諸多方面奠定了扎實的基礎。期間,他深入研究徐渭、陳淳、八大、石濤、吳昌碩和齊白石等傳統(tǒng)中國畫大家,他深深地感到繪畫除了筆墨技法的成分外,還要把握時代脈搏,貼近社會現(xiàn)實,作品只要有時代性就能在歷史上站住腳。為此,他不斷深入探索研究筆墨當隨時代的藝術規(guī)律,把握和開拓融合時代特點的大寫意花鳥畫創(chuàng)作方向。
哲學積淀深厚,戎馬倥傯,豐富的人生閱歷極大地充實了藝術智庫
繪畫藝術創(chuàng)作,除基本功包括筆墨功夫和造型能力等之外,還要有社會生活和傳統(tǒng)文化修養(yǎng),這些對創(chuàng)作是缺一不可的。“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贝拮臃断壬谶@些方面有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1937年抗戰(zhàn)爆發(fā)后,作為一個愛國熱血青年,他慷慨激昂投筆從戎,參加革命工作。之后,他輾轉(zhuǎn)到了延安,就讀于當時的抗日軍政學院和中央高級黨校,在那里他受到了系統(tǒng)的教育,特別是艾思奇先生所教授的哲學令他受益匪淺,開闊了人生視野,指導了命工作實踐,升華了藝術創(chuàng)作境界。他深有感慨地說:“有些人過了一生,世界觀還是糊涂的。一個人的世界觀是決定他一生之路怎么走的關鍵。我到了延安之后,人生觀、世界觀才真正得到解決,這使我受益一輩子?!庇浀?008年,93歲高齡的崔老在美術館講解大寫意繪畫藝術的時候,談了他對哲學學習的理解和心得,他從西方哲學談到中國古代哲學,從康德談到黑格爾、費爾巴哈,從德國古典哲學談到辯證唯物主義,一個半小時的講說思路清晰,邏輯嚴謹,引經(jīng)據(jù)典,毫不枯燥,在場者無不驚嘆他年輕時的扎實為學功底和過人的記憶力。他的繪畫思想是根據(jù)哲學上的審美觀點形成的,以哲學指導繪畫實踐,也暗合了繪畫意境包含的哲學意義。
崔子范先生從軍從政的豐富閱歷是中國畫家中較為少見的。他當過老師,組織過抗日武裝,參加過八路軍抗日,擔任過膠東區(qū)南海專員,新中國成立后進京履新。幾十年的紛飛戰(zhàn)火、政治風云磨礪,對藝術的喜愛從未間斷,他非同一般的人生閱歷、境界,使他對社會和人生理解更為開闊、深邃,他的藝術氣質(zhì)和內(nèi)涵更顯開放、大度、包容,表現(xiàn)在藝術作品是一種昂然向上、勃勃生機、充滿活力的獨特風格和魅力。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谒拈啔v和修養(yǎng),對傳承、駕馭和創(chuàng)新大寫意繪畫來說,更容易辯證地看待藝術史,客觀地把握當代,高瞻遠矚地看發(fā)展,千淘萬漉形成了大寫意花鳥畫獨特的“崔家樣”。
勤奮為藝,持之以恒,勇于創(chuàng)新,是他藝術成功的重要基礎
崔老一生勤奮好學,退休之后為了潛心藝術創(chuàng)作,他謝絕各類應酬活動,制定了一個九字方針:“謝應酬,搶時間,抓創(chuàng)作”。20世紀80年代初,他離開繁華的京城,回到了故鄉(xiāng)萊西小縣城,埋頭于藝術學習、創(chuàng)作。他提倡畫家應該有“十年寒窗”精神,“十年寒窗”并不是一生只要一個,一個“十年寒窗”過去回過頭來看一看,總結(jié)一下再來第二個“十年寒窗”、第三個…只有這樣才能不斷總結(jié),不斷提高,只要有不懈奮斗和追求的精神,總會有成就。
他十分強調(diào)創(chuàng)新,認為“一位中國畫家,必須在繼承和借鑒東西方優(yōu)秀文化的基礎上創(chuàng)新,加深對東西方繪畫的學習,不斷發(fā)現(xiàn)藝術創(chuàng)作的新規(guī)律,豐富前人總結(jié)出的經(jīng)驗,堅持‘古為今用,洋為中用,開辟中華民族文化藝術之新風”。他不斷實踐、思考、借鑒、融合,最終破繭成蝶。他的繪畫,貼近生活,貼近群眾,作品千錘百煉,筆墨精煉,筆筒而氣壯,景少而意長,運用重墨、重色的復色畫法,吸取了民間美術的色彩和趣味,借鑒西方抽象藝術表現(xiàn)手法,畫面熱烈,人們喜聞樂見,形成了自己的鮮明個性和時代特征,站在了大寫意花鳥畫的一個新高峰上。
淡泊名利,品格高尚,德藝雙馨,是成就大家的必備條件
他注重品格修養(yǎng),認為畫畫就是畫修養(yǎng)、畫學問。修養(yǎng)高的人畫出的畫有豐富的思想性、藝術性,讓人看了有余味無窮的魅力:修養(yǎng)不高的人其作品也高不了,平淡俗氣。他的人生和藝術始終心系祖國,“書畫有價也無價,高低相差十萬八,小畫用來換柴米,大畫精品捐國家”,愛國之情溢于言表。他關注民生,熱心捐助貧困地區(qū)教育事業(yè),支持家鄉(xiāng)文化建設,捐資建校助學、獎勵優(yōu)秀教師。國有災難,他寢食不安,南方水災、汶川地震,他慷慨捐款捐畫,一些捐款連姓名也不留,不遺余力地回報祖國和人民,他的許多精品畫作捐贈給了中國美術館、北京畫院等。
藝術不排斥市場價值,但藝術的目的不是價錢,其終極目標是價值,古人謂“成人倫,助教化”。崔老認為,畫家應該有社會責任,以傳播真善美為己任,用作品推動社會的進步。晚年的崔老堅決反對宣傳和炒作自己,認為自己的藝術創(chuàng)作應該為社會、為廣大人民群眾服務,“飛入尋常百姓家”,讓真正喜歡藝術的人擁有和欣賞。他奉行的是價值至上的理念和價值觀,其精神境界令人敬仰。崔老晚年人畫俱老,筆墨渾圓,已臻化境,精品迭出。他的大寫意那種筆力扛鼎、畫面震撼、過目難忘的藝術感染力,一定要面對原作才能切身體會到。但他的低調(diào)為人,使得晚年畫作未能廣為傳布面世,加之市面和拍賣假仿之作充斥,影響了人們對崔老晚年藝術境界的進一步了解。崔老生前對此看得很淡,“藝林巧匠多,山外青山樓外樓,人貴有自知之明,我的作品,如被美術界和人民群眾喜愛,我就心滿意足了,何需金榜題名、衣錦還鄉(xiā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