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華
2015年4月25日下午,我在新聞上看到尼泊爾地震的消息,隨即請了假,報名參加中國藍天救援隊志愿者。
4月27日,我與劉曉紅、葉興相等三名來自閩北的志愿者,在中國民間“藍天救援隊”的安排下,從福建出發(fā)到廣州登機,于當地時間4月28日凌晨2點30分抵達尼泊爾加德滿都。
我們一行19位志愿者在飛機落地后,立即簽證、搬運救援物資,到達現(xiàn)場時已是6點。漫天塵土下到處都是廢墟,樓房倒塌、廟宇損毀、路面斷裂,昔日的國際著名旅游城市、世界遺產,頃刻間成為廢墟,數千條人命瞬間消逝。昔日縈繞在身邊屬于這個國度的香氣不復存在,大批民眾聚集在空曠地帶等待救援。
當時還屬于黃金救援期,容不得有任何遲疑和其他選擇,在這里除了救人還是救人。因為每一處廢墟下,都可能有微弱的生命存在。
我們所有隊員都顧不上吃飯,立即投入到救援工作中,任何一個瓦礫的空隙,都是救援隊員和志愿者仔細搜索的目標。我們用鏟子、錘子、棍子等工具在廢墟上挖土、抬石塊。在救援的同時,我牢記一個攝影記者的使命,在被困人員成功被抬出的間隙,我迅速取出背上的相機,按下快門,定格那驚心動魄的一幕幕。
在救援隊員的眼中,每一個生命都是平等的。在倒塌的樓房下,有一位被埋人員已無生命跡象,遺體已發(fā)出陣陣腐臭,但搜救隊員仍用手小心翼翼地扒開壓在遇難者身上的土塊,將逝者裝入裹尸袋,抬出并默哀。
地震災區(qū)停電斷水,余震不斷,通訊受阻,我們只能用對講機聯(lián)系。在救援現(xiàn)場,我們十幾個人擠一個帳篷。白天我盡可能參與救援,晚上通宵選照片、寫報道,讓更多人及時了解尼泊爾地震后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