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曄
少年時為沒有書讀而發(fā)愁,盼過,哭過,鬧過。
書使年少的我有了自己的夢想,那就是走出去,長大后能到一個離書近的地方工作和生活。
上學(xué)的時候,學(xué)習(xí)之外的書被稱作“課外讀物”,算作“閑書”之列。家長是不支持的。為了多讀書讀到好書,年少的我心生志氣,要自己掙錢買書——夏天冒著酷暑去山上捉蝎子刨藥材,秋天拾花椒核桃,賣錢后讓人從縣城捎書。但是,自己一次也沒去過,非??释幸淮斡H自買書的經(jīng)歷。父親不讓我去,說你才十三四歲,家里有那么多書看,不用買了。家里的書我已經(jīng)看了幾遍了,我要看新書,買我喜歡的《少年文藝》、《兒童文學(xué)》。父親不理解,也許是他工作忙沒時間,也許是去一趟縣城要花很多的錢,也許因當(dāng)時還沒通班車來去不方便。在沒有允許的情況下,一個星期天我自己偷偷進了縣城,搭了一輛拉礦石的汽車。下午回來的時候,沒了車,又趕上雷陣雨。我用衣服護著書,怕被打濕。好不容易等到一輛拖拉機,那是本村的一位叔叔雇的,給他孩子看病要回去。我買回了自己想看的書。父親知道我去了縣城,不放心,自己又搭車去了,他當(dāng)天沒能回來。原以為父親回來會罵我,可他什么也沒說。
為了書我還挨冷受凍,一個冬天沒有穿棉鞋。到山那邊的沙窩鎮(zhèn)上中學(xué)后,我依然愛買書。但家里給的錢是有限的,每周回去給十塊八塊的生活費和零花錢,沒有多余的錢買書,只能從嘴頭上省,為了買一套《中學(xué)生周報》合訂本,我把父親給我買棉鞋的錢買了這套書。天氣冷了,沙窩是風(fēng)口子,呼嘯而來的冷風(fēng)攜裹著沙子,幾乎將身體打穿。我僅穿著單鞋過冬,不久,右腳著凍了,凍得傷口化了膿,流了膿水,有了爛肉,與襪子粘到一塊了,我就這么堅持著。最后,腳不能伸進鞋里,只能頂著鞋走,體育課和早操也不能上了。我一瘸一拐地走在校園里,成為一道特殊的“風(fēng)景”。我堅持到寒假,寒假里回去,父親心疼得不得了,問我:“買棉鞋的錢呢?”我說:“買書了!”恰好那年繼母剛進門,父親有些事情不好處理。我的凍腳讓父親著急,他去冬天的菜地里,找來凍茄根。這是一個土偏方,他用它熬水給我洗腳,一邊洗一邊埋怨:“傻小子??!”
在凍茄根水的清洗下,我的凍傷慢慢好了,只是傷腳包著紗布,不能出門,父親又給我買了一雙黑條絨的新棉鞋。傷腳穿不進去,等好一點兒,結(jié)了痂,我就穿著爺爺?shù)难蛎龅拿扌?。寒假里,同齡的孩子們來看我,他們不讓我出門,每天按時在我家里打撲克、聊天,陪我度過了一個寒冬。但是,凍傷的地方留下了一個永遠的疤痕。
我沒有后悔,那個沒有棉鞋的冬天,是我求知若渴自力更生的驗證,人生中吃一點苦怕啥呢!因為昨天的吃苦,才有了今天的甘甜。一天,我們共同起草單位的一個重大會議的報告,我負責(zé)的部分很快就通過了,而其他人還在絞盡腦汁。同事說:“你寫東西就是快!”我的老領(lǐng)導(dǎo)聽到了,他知道我的根底,語重心長地對他們說:“你知道他吃了多少苦啊,很多時候?qū)懙桨胍梗B家也不回!”
他的話又一次讓我回想走過的往昔,特別是那個沒有棉鞋的冬天,那個十幾歲的少年因凍了腳而一瘸一拐的身影。
沒有棉鞋的冬天已經(jīng)走遠了!我身上的那股子學(xué)習(xí)勁頭,咬牙堅持的意志,至今依然還在。我相信:有執(zhí)著和堅持,有毅力和能吃苦,再大的困難也能克服!
(池小生薦自《燕趙晚報》)
責(zé)編:Es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