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陽
女人對一段已經(jīng)劃上休止符的愛情之所以會拿得起放不下,有一半原因是緬懷曾經(jīng)的美好和甜蜜,另一半原因便是禮貌性分手帶來的欲罷不能的心癮。私下里對一眾女性朋友做過小調研,她們曾收到過的禮貌性分手理由大致有這么幾個:一,即便我們分手了,你這輩子都是我的親人;二,你非常好,是我配不上你;三,祝你找到一個更愛你更懂你的伴侶,四,對不起,我愛你,可我實在受不了你媽(此處省略五千字);五,我還是很愛你的,可我媽不喜歡你,我太痛苦了!……這種莎士比亞+瓊瑤的分手禮貌會讓女人愁腸百結,恨彼此愛錯了時間、地點,不然怎么會連分手都這么百轉千回,恨他嗎?不,恨這該死的愛情。只是,下一次,下下一次,男人越成熟就越是善于禮貌周全不傷顏面地提出分手,女人這才頓悟,敢情禮貌性分手就是一招好用不爽的金蟬脫殼。
撥亂反正,按照牌理出牌的分手情景,不外兩種:以仇人的姿態(tài)決絕分手,以路人的姿態(tài)漠然再見。如果是一場禮貌性分手—分手之際口口聲聲感謝對方、力挺對方、檢討自己、恨不得抽自己倆大耳刮子,那就真的滑天下之大稽了。
反常即為妖,情侶如果沒有劈腿、負心等大是大非問題,沒有愛、價值觀等不可調和的尖銳矛盾,沒有口舌之爭、拳腳之戰(zhàn),為什么要分手?如果兩人在分手之際還禮貌地贊美對方、恭維對方,不惜貶低自己,難不成真的是男人不壞女人不愛,好男人只適合用來禮貌性分手而不是天長地久?
非也非也。禮貌性分手說白了就是已死愛情的回光返照,抖擻著最后一把精氣神來自圓其說。女人對待感情按照國際慣例應是感性的,突然理性到有禮有節(jié)時,一是反話正說:他很負責任(他唯一負責任的一次就是跟我分手);他很專一(他每次都專一地只找一個新歡),我們忽然發(fā)現(xiàn)做朋友比做情侶更合適(當然是做那種老死不相往來的朋友);二是想無疾而終結束這段舊情,最好不貽害自己的未來和未來要愛上的男人;三是把他架到一個道德高位上,我都把你贊美成絕世好男人了,拜托你就高抬貴手放了我吧。女人莫不有過為愛枉做小人的莽撞和沖動,如果女人連這點勇氣都泯滅了,連抓到手的小辮子都扔了,那只能證明一條,這段感情爛到不能再爛,這個男人已經(jīng)無可救藥。
而男人在對待禮貌性分手這件事上,倒是樂觀其成。最后禮貌性地深情一把,也算是有始有終給天下人一個交代;最后禮貌性地煽情一把,總能招惹到不少看不懂門道只看熱鬧的女人前仆后繼;最后禮貌性地矯情一把,能絕了女方揭傷疤抖老底的念頭。禮貌男信仰的是用一句“禮貌用語”堵不住你的嘴就用三句、五句乃至N句,直到把你惡心地說不出話來為止。愛有多銷魂,分手就有多傷人。傷到最深,才能快速結痂痊愈。愛有多傷人,分手就有多含混,越是掰扯不清,你就越是想要回頭看,越是惦記著過往那點余溫,新生活新戀情就越是到來的遙遙無期。
看男人的段位要看他的敵人,看女人的品位要看她的閨密,看感情的優(yōu)劣要看他們如何分手,禮貌性分手給出了結案陳詞,他們在自欺,欺人。有鑒于此,能撕破臉分了就別禮貌性分手,畢竟,分手不是握手那么簡單,更不如牽手有那么多無限可能性。
更多時候,禮貌性分手是委屈了自己也討好不到別人,賣了乖但也露了怯,女人在感情事里已經(jīng)隱忍太多委屈了,何必要犧牲這最后一點撒氣、宣泄、解脫的福利?
既然做了女人,那就任性去愛強勢分手,快意恩仇才能拿得起放得下,明明白白徹底干凈地一分為二,才能置之死地而后煥然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