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sa
默多克和鄧文迪據(jù)說是因為英國前首相布萊爾離婚了,當初為了這段婚姻花了17億美元的代價,如今看來真是冤枉。而王石戀上田小姐,傳言離婚時十處房產七處歸前妻,至少分割了上億家產。另外,王功權當年也曾因為遭遇愛情而上演了轟動一時的“微博私奔”,鬧得沸沸揚揚,卻仍是以結束愛情、回歸家庭而告終。
于是,有人便感慨道,這要是擱在古代根本就不是個事兒,即便是結婚了,遇到喜歡的,娶進來就是,家產也不用分,美人也不用舍,皆大歡喜。
真的是這樣嗎?
長久以來,現(xiàn)代人,尤其是現(xiàn)代男性,對古代生活的“美好想象”之一就是男人可以“三妻四妾”。在影視劇里面,我們也常常能見到男性角色身邊環(huán)肥燕瘦站了一圈的女人,大太太、二太太、三姨娘什么的糾纏不清。于是,人們容易產生一種印象,在古代,只要有錢,想娶幾個就幾個,如果自家夫人膽敢阻攔,“七出”里面一個“妒”字就壓死她—攔著?敢攔著就休了她!
且慢!馳騁的想象在這里就應該打住了。想象中這種簡直是男性天堂的婚姻制度其實并不存在,至少從春秋時期開始,一直到現(xiàn)在,不論朝代如何更替,哪種學說占了上風,“一夫一妻”一直是貫穿始終的法定婚姻制度。如果要說得更準確一些的話,那么也可以說是古代奉行的是“一夫一妻多妾多婢合法嫖娼制”。
三妻四妾的由來
話說春秋時,齊國有一位國王到了適婚的年紀,綜合了各方條件選出了三位妻子的候選人。這大概是一位有選擇恐懼癥的國王,他想啊想啊想啊,一直沒想出一個答案來,后來就耍賴,說干脆三個人一塊兒娶了吧!
結果,事兒還沒成,人就突然死了。這一下子史官就為難了:“王上他到底想選誰呢?”不好辦?。∽詈?,史官干脆把三個人都寫了上去,這就是“三妻”的來源。
當然,這只是關于“三妻四妾”出處的說法之一。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這個詞只是形容某人的妻妾眾多,而并不是對當時婚姻制度的科學描述。周朝確立“周禮”用以規(guī)范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禮無二嫡”便是其中之一,就連天子諸侯都不例外。
“禮無二嫡”建立的是家庭內部的權力結構,“妻”即齊,是和“夫”并肩而立的,在家庭里掌管著內院大權,“妻”生的兒子才有繼承權。
諸侯一娶九女的誤會
《后漢書》里有“古者天子,一娶九女”的說法。《新唐書》里也記載“古諸侯一娶九女”。不過,這里面都只有一個“妻”,其他的都是“媵妾”。
要真讓古代人都跟我們現(xiàn)在一樣一夫一妻一個娃,恐怕漢民族早就凋零不堪了。按照當時的生產力水平和醫(yī)療衛(wèi)生水平,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組成一個家庭單位是一件很有風險的事情。女人要是生不出兒子怎么辦?兒子還沒娶妻生子就夭折了怎么辦?那就意味著這個家庭沒有壯勞力,也沒有人可以繼承財產。
周禮在確定了家族內部的管理規(guī)則之后,當然還要有確保宗族得以延續(xù)的保險機制,也就產生了最早的媵妾制。
按周代禮俗,諸侯嫁女,新娘的妹妹和侄女也要跟著嫁過去,另外還得有其他兩個同姓諸侯國的女子帶著各自的妹妹和侄女隨嫁,這就是所謂的“諸侯一娶九女”,一個妻子八個妾,并且,要是嫡妻死了,繼室就非得在這八個妾里面挑,用骨肉血親來避免出現(xiàn)《后宮甄嬛傳》里的腥風血雨。
媵妾多半都是正室的姐妹,這也很可能就是“姨娘”這種叫法的源頭。
休妻?不可胡來
感謝這么多年各種類型古裝劇的輪番科普,大家大都知道有個“七出”,就像是古代婦女的緊箍咒,似乎男人們隨時可以搬出來休妻。其實,和“七出”相對的,還有一個“三不出”,讓男人不能隨隨便便就休妻。
首先,妻子娶進門后,娘家人紛紛離世,她若是被休就會無家可歸,不能休妻;其次,若是妻子為公婆守過三年孝,那也不能休;最后,窮的時候嫁給你,你要是發(fā)達了想換個年輕漂亮的,門都沒有!
可見,在古代“糟糠之妻不下堂”分明不是什么美德,而是必須遵守的禮教。只有在妻子犯了“惡疾”和“淫”這兩項時,也就是可能沒辦法生孩子或者生的孩子不能保證血統(tǒng)的情況下,三不出才會不適用。
納妾豈能隨心所欲
休妻不能隨便休,納妾也不是隨心所欲的事。
在漢朝,周禮作為制度延續(xù)下來,妾的數(shù)量也被嚴格規(guī)定,男人們按照爵位或是官職級別的不同,妾的數(shù)量也不同。漢朝時,諸侯一妻八妾,卿大夫一妻二妾,士一妻一妾,這就是“制”。男人要是一時被美色沖昏了頭腦想多討幾房小老婆,那就是違制,鬧不好得拿頂上烏紗、身后爵位來換。在元代,有了妾又想再娶,那是要被鞭笞四十、打得皮翻肉滾的。你想,劃算嗎?
即便在清代,對妾數(shù)量的限制變得松散,但好名聲的高門大戶仍然還是非??酥频?。從《紅樓夢》里就能看到,像賈家這樣顯赫的大家族,賈政為了名聲,也只有兩房妾室。 納妾唯一合法合理的理由就是子嗣。但那也不是口說為憑,律法是有明文規(guī)定的。比如在明朝,明律規(guī)定世子郡王最多能有四個妾,但前提條件是過了二十五歲正妻還生不出兒子。 而普通男人,即無爵位無功名的庶民,任你家財萬貫,就是不能有小老婆。到了唐代,庶民納妾才合法,但也不是沒有限制的。比如在明朝,你得年過四十還沒有兒子才能納一個妾,不然,又是四十鞭笞皮翻肉滾。
如果情況都合法合理了,還得父母同意、正妻點頭,妾才能進門。妾要是進了門,也不是男人能隨意對待的。就算是多么喜歡自己的小妾,男人也不能冷落正妻,把妾的地位抬得比妻子還高,甚至如果正妻不同意,男人都不能留宿在妾的住處。而且男人死后,妾是可以被正妻當作奴仆一樣發(fā)賣了的。說到這兒,大家還羨慕古代男人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