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
國慶期間,新聞廣播《北京新聞》將推出特別報道《國慶萬花筒》,通過挖掘開國大典上的國旗旗桿、天安門廣場的花壇、第一面國旗、廣場上的和平鴿、參與安全保障的警犬等背后的故事,展現(xiàn)時代變遷以及為國慶慶典付出努力的人們。
《國慶萬花筒》由新聞熱線的編輯記者們采制,突出趣味性、故事性以及典型音響的使用。您知道開國大典上的國旗旗桿是用幾根不同口徑的自來水管焊接而成的嗎?這根旗桿從1949年到1991年一直矗立在天安門廣場,后來被國家博物館收藏。2009年國慶的時候,它重新服役,挺立在國博門前。為何新中國60周年國慶這根旗桿又重新上崗?它為何如此耐久?需要特殊的維護保管嗎?熱線記者將為您探尋答案。
紀念抗戰(zhàn)勝利70周年,天安門廣場及長安街沿線花卉布置將延續(xù)到10月底。用植物花卉搭建自然山水花壇是天安門廣場節(jié)慶景觀布置的傳統(tǒng)工藝,花壇洋式的設計靈感是怎么來的?都使用了哪些花?如何養(yǎng)殖這些花讓它們持續(xù)一個月之久?
9月3日閱兵式上放飛了7萬只白鴿,這些白鴿來自于哪里,是如何飼養(yǎng)挑選的?在運送放飛時有什么方案確保完成任務?放飛之后它們飛哪去了,是怎樣找回的?記者還將結合往年國慶慶典放飛白鴿的情況,講述其中的小故事。
天安門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紅旗是用5幅紅綢子拼接軋制而成,其中黃星采用黃色緞子。記者將采訪相關人士為您講述國旗的圖案設計過程以及在制作過程中發(fā)生的故事。如今的國旗是什么材質(zhì),又是在哪里制作的?平時多久清洗一次,多長時間更換?每天升起的國旗都是同一面嗎?
《國慶萬花筒》將為您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