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莉
隨著高中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以及浙江省高考改革新方案的實行,“選課走班教學”成為普通高中教學改革的必然趨勢。2014年2月,杭州師范大學附屬中學高一年級開始必修課分類分層走班探索,至今已有兩個年級進行全科走班,逐漸建立了基于“選課走班教學”的“雙軌制”班級管理模式。
一、問題的提出
“選課走班教學”擴大了學生的自主選擇權,使教育不斷趨近“好的教育”,“讓每一個學生都擁有自己的跑道(課程)”。然而,隨著改革的深化,在走班過程中行政班不斷弱化,年級概念也逐漸淡化,這給原先以班主任為核心的年級組管理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zhàn)。
在實施“選課走班教學”的教學過程中,我校選擇了行政班和教學班并存的管理組織體系。日常行政班配班主任,教學班分層分類走班(除班會課、自修課按行政班進行外,其他所有課程分層分類:語文、數(shù)學、英語分層走班,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能力進入相應的教學班進行學習;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技術七門課分類走班,學生根據(jù)自己的選擇進入不同教學班進行學習)。同時,為每一位學生配備成長導師,負責學生的思想教育、生涯規(guī)劃、學習指導、選課指導和心理疏導等工作。
基于“選課走班教學”下班主任管理工作可能被弱化的情況,如何建立一種班主任和成長導師“雙軌制”班級管理模式來推進育人模式的轉變、實現(xiàn)人的個性化和差異化發(fā)展?對此,我們對“選課走班教學”下實施班主任和成長導師“雙軌制”班級管理工作的有效性進行了探索。
二、“雙軌制”管理下班主任和成長導師工作現(xiàn)狀的調查
2014年12月,我們對已經(jīng)走班的兩個年級進行了關于班主任和成長導師工作的問卷調查,經(jīng)統(tǒng)計與分析,主要情況反饋如下:
(一)班主任工作的狀況
1.班主任作用被弱化
43.29%的學生認為較傳統(tǒng)意義下的班主任,現(xiàn)今班主任的作用被弱化了;42.03%的學生認為基本沒有變化;僅有11.65%的學生認為變得更重要了。
2.學生與班主任的心理距離在拉大
只有9.62%的學生認為較傳統(tǒng)意義下的班主任,與現(xiàn)今班主任更親密;55.7%的學生認為兩者相較沒有變化;31.39%的學生認為與班主任變得相對疏遠。
3.團隊歸屬感減弱
認為在人際交往方面沒有變化的學生占34.18%;認為團隊榮譽感、集體榮譽感減少的學生占28.35%;認為同學之間互幫互助減少的學生占17.97%;認為不同學科同學變化大,找不到知心朋友的學生占16.96%。
4.希望班主作工作側重于班級團隊建設
關于班主任對班級的管理更應側重哪一方面,認為應側重班級團隊建設的,占36.46%;其次是學業(yè)成績,占28.61%;再次是思想情緒,占20.51%;還有13.67%的學生認為班主任的工作重心不需要變化。
5.班主任對班級的掌控力取決于自主管理能力的培養(yǎng)
關于走班以后班主任對班級的掌控力,認為沒有變化的學生占51.9%,認為降低的占32.66%,認為更高的占12.91%。走班之后,有44.81%的學生認為行政班的班風和凝聚力一般,34.94%的學生認為很好,17.22%的學生認為不太好。走班之后,50.89%的學生認為行政班的班風、班級凝聚力主要在于同學們的自主管理能力,22.28%的學生認為是班主任對班級的掌控力,17.97%的學生認為是班主任的個人能力。
(二)成長導師工作的狀況
1.學生對成長導師工作滿意度的評價主要基于導師的責任心
學生對成長導師滿意的達到81.01%,認為一般的占15.44%,不滿意的僅占2.28%;而他們評價的標準,基于導師責任心的占50.38%,基于與導師相處時間的占17.72%,基于導師處理問題的能力的占22.78%。
2.學生與成長導師的交流機會偏少,交流方式以學生主動為多
學生和成長導師每周交流0~2次的占70.13%,3~4次的占14.43%,5次及以上的占11.65%。在交流方式上,有固定時間和地點的占49.11%,學生主動的占23.85,成長導師主動的占13.92%。
3.學生希望能與成長導師增加交流次數(shù)
學生認為,成長導師最需要改變的是增加與學生的見面次數(shù),持這一觀點的學生達到45.06%;認為成長導師需改變交流方式、談話內容的學生,分別占16.71%和17.72%;選擇“其他”的占18.73%。
4.導師對學生在思想引導上幫助最大,使學生心態(tài)更平和、對未來發(fā)展更有目標
學生認為成長導師在思想引導方面起的作用最大,持這一觀點的達到58.73%;其次為學業(yè)輔導,占23.39%;再次是生活指導,占10.13%。同時,認為和導師交流后能讓自己心態(tài)更平和的學生,占36.46%;對未來的發(fā)展有了相對明確目標的,占31.9%。
5.導師與班主作對學生都很重要,但遇到問題需要解決時以找班主任為主
認為“成長導師和班主任都很重要”的學生,占66.08%;認為“導師更重要”“班主任更重要”和“其他”的學生,人數(shù)相差不多,都比較少。遇到困難,學生想到求助的第一對象仍是班主任,選這一項的學生,占38.48;選擇“導師”的,占17.47%;選擇“因兩者分工不明確而猶豫不決”的,占17.72%;選擇“其他”的,占20.76%。
綜上所述,“選課走班教學”下實行班主任和成長導師 “雙軌制”管理后,班主任的努力如班級團隊建設得到了學生的認可,總體認同感較強。學生對成長導師總體評價滿意度較高,大多數(shù)成長導師有較強的責任心,能正常開展成長導師工作和實現(xiàn)成長導師的價值;成長導師角色定位恰當,學生能夠較好地認識到處理問題時需要尋找的幫助對象。從中可以認為,班主任與成長導師在育人過程中是不可或缺的兩方面,他們的工作各有側重,相輔相成,有效地促使了學生的健康成長,也保障了“選課走班教學”的正常開展?!斑x課走班教學”使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加強,人際交往面增大,學習心態(tài)變得平和,人生更有目標。因此,班主任和成長導師“雙軌制”是目前實施“選課走班教學”的一種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
三、“雙軌制”管理下班主任和成長導師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成因分析
班主任和成長導師的“雙軌制”較好地推動了“選課走班教學”的有效開展,但也存在著一系列的問題。
一是行政班班主任與學生見面時間減少,對班級的掌控相對減弱,班主任與學生在心理上相對疏遠,學生的班級歸屬感相對弱化。
二是成長導師與學生的交流次數(shù)較少,交流的內容涉及生涯指導相對較少,學生希望通過固定時間、地點,以主題的方式來增加交流次數(shù),豐富交流內容。
三是年級組工作落實困難加大。走班不能調課,部分科目遇到大型教研活動時,只能改為自修,并且因為涉及每一個行政班,所以紀律很難落實。課程成績的反饋亦是如此,以前“一刀切”,“自己的孩子自己抱”,現(xiàn)在,一個班的某門課可能是全年級的教師在負責,課程責任人趨于模糊。
經(jīng)分析,筆者認為導致上述情況的出現(xiàn)主要有下列三種原因:
一是班主任的地位和工作方式發(fā)生改變。由于必修課全科走班,行政班的學生只有一部分仍由班主任授課,在學生心里班主任的角色產(chǎn)生了重大的變化:地位降低,班主任不再具備學科的高度,而僅僅是一個瑣碎事務的管理者,部分學生甚至可能會將班主任和宿管員等其他管理人員等同起來。同時,班主任由于不再授課,工作中缺少了了解學生的一個重要渠道——課堂。行政班班主任和學生在課堂上的交流,僅限于班會課和自修課,而這是遠遠不夠的。
二是成長導師的業(yè)務能力不均衡。在工作中我們發(fā)現(xiàn),成長導師和班主任的工作敏感度差異很大。同樣面對一個問題,班主任能迅速地分解任務并安排落實,而成長導師或由于沒有經(jīng)驗,或很多年沒有當班主任,以至于在接受任務的時候往往要慢半拍。高中學生學習任務重,時間安排緊,育人過程中的談話機會稍縱即逝,加上每個教師和學生溝通的方式不同,選擇不同的教師做成長導師,學生覺得差異很大。
三是多年來“班主任負責制”的慣性使然。事實上,不管是教師還是學生,都習慣了“班主任負責制”。教師習慣了管好自己的學生,對別班學生可以“友情相助”,卻不便過多管理,以免越俎代庖之嫌;尤其是班主任,由于作為管理重要依據(jù)的班規(guī)各不相同,班主任在管理別班學生的過程中會有手足無措之感。而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則習慣了班主任的事事包辦,主動獲取信息的習慣沒有形成,自我規(guī)劃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也沒有被充分培養(yǎng)起來,一旦計劃有變,年級的各項工作和紀律落實工作會顯得倉促忙亂。
四、“雙軌制”管理下班主任和成長導師工作的進一步思考
班主任是成長導師的一部分,但又是成長導師中一個比較特殊的群體,他們責任更重,事務更多。筆者認為,兩者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互為補充。作為成長導師隊伍中的中堅力量,班主任更多地起到領頭羊的作用。要做好班主任和成長導師的團隊建設,厘清職責,必須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一)從理念行動上,要進一步從育人根本和學生需求出發(fā)
學校被賦予的歷史使命是立德樹人。遵循“有教無類”的思想,每個學生在學校經(jīng)過培養(yǎng)后都要成才。然而人是有差異的,不但個性、特長、興趣、愛好有差異,而且職業(yè)傾向的差別也較大。這就決定了班主作或者成長導師要增強育人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花更多精力與時間去了解學生、讀懂學生,從學生需求出發(fā),積極引導,“因材施教”,促進學生的適性發(fā)展。
“選課走班教學”下,學生以前成長過程中熟悉的“班主任負責制”發(fā)生了改變,無論是班主任還是成長導師,都要幫助學生提高自我管理素養(yǎng),提升自主發(fā)展能力。所以,平時要注意引導學生思考:我需要的幫助是什么?我需要的幫助誰可以提供?同時,還要了解家長希望學校對學生的幫助是什么。對“您覺得孩子除了人格培養(yǎng)外,最欠缺的或最需要學校提供幫助的是什么”這一問題進行的調查顯示,認為需要在學法指導方面給予幫助的家長占35%,認為需要在選課指導和職業(yè)規(guī)劃方面給予幫助的占27%,認為需要在抗挫折能力方面給予幫助的占25%。
學生與家長希望學校提供幫助的訴求,需要班主任和成長導師在平時的教育和教學工作中加以落實。在新高考和選課走班教學的背景下,面對學生前所未有的選擇權,班主任和成長導師進一步做好學法指導、選課指導和心理疏導工作就顯得非常有必要了。
(二)從組織建設上,加強團隊合作,做到分工不分家
在調查中我們發(fā)現(xiàn),大部分學生認為班主作與成長導師對他們的發(fā)展都非常重要。但遇到自己不能解決的困難時,學生第一個想到尋求幫助的對象是班主任,而平時,他們則更愿意向成長導師傾訴。因此,學校要注意區(qū)分班主任和成長導師的功能,讓他們在不同層面上引導學生發(fā)展。
1.班主任側重于班級團隊建設
班主任要利用團隊建設增強班級歸屬感和凝聚力。班主作除了要增強自身育人自覺性外,還要認真開好主題班會,設計每次活動。一要強化團體目標意識,使班級每一個學生齊心協(xié)力,擰成一股繩,朝著一個目標努力。二要根據(jù)學生在平時學習過程中形成的習慣、動機、興趣等心理,引導他們產(chǎn)生班級歸屬感和認同感,反過來逐漸強化團隊精神,產(chǎn)生一種強大的凝聚力。三要建立班級的榜樣作用,引導每個學生自覺地要求進步,力爭向班級中最優(yōu)秀的同學看齊。四是建立一種自我管理機制,通過班級內部所形成的一種觀念的力量、氛圍的影響,去約束規(guī)范每個學生的行為,保障“選課走班教學”的正常開展。此外,學校開展的以行政班為單位的各類比賽如跑操、合唱等,也是彌補走班后學生班級歸屬感降低和凝聚力減弱的一種良好方式。
班主任要利用團隊建設提升學生的自主發(fā)展能力。自主發(fā)展是促使學生適應社會和實現(xiàn)個人價值的重要前提。班主任要著力養(yǎng)成學生的行為習慣,培養(yǎng)自我管理素養(yǎng)。平時要不斷嘗試把班級還給學生,讓學生自主管理;把舞臺還給學生,讓學生自己成長;把評價權還給學生,讓學生自我評價。如以“我們的舞臺”“我們的聲音”“我們的足跡”為載體,創(chuàng)設一切有利于學生身心發(fā)展的活動,尊重學生個性,努力構建學生的精神家園,實現(xiàn)“不讓學生的精神去流浪”。同時,建立學生自主發(fā)展的管理模式,培育學生“自尊、自信、自強”的理想人格。
2.成長導師側重于思想引導
如果說班主任在學生成長過程中具體以“管事”為主的話,那成長導師則是以“管人”為主,兩者共同促進學生的進步。成長導師要樹立“立德樹人”的意識,除了確保與學生多交流外,還可以從以下三方面作出努力:
一是充分了解學生,增強“導”的針對性。成長導師通過相應的課程和活動,幫助學生認識自己,妥善處理自己的興趣特長、潛質傾向與未來社會需求的關系,提高生涯規(guī)劃能力和主動發(fā)展能力。做好“導”的針對性工作,關鍵在于充分了解學生,筆者建議可以從下列10個方面入手。(1)請講述你和你的家庭,包括出生地和目前生活所在地、父母的工作(具體)、兄弟姐妹(如果有)的年齡和他們的工作/學習情況;(2)你是如何了解到就讀的學校的?你認為學校什么方面做得最出色?有那些地方需要改變?(3)最喜歡哪一門課程?為什么?(4)在報考高中時,你選了哪些學校?為什么選擇這些學校?在選擇時,你在尋找什么樣的學習氛圍?你希望在高中遇到什么樣的人?(5)請描述你參加的各類活動,包括在初中期間參與的各種俱樂部活動、組織活動、體育運動、社區(qū)服務、實習等。(6)請描述一次你克服障礙的經(jīng)歷,并描述從這次經(jīng)歷中你學到了什么。(7)你最好的朋友會用哪三個詞來描述你?你的老師怎么評價你?(8)在初中階段什么對你最有挑戰(zhàn)性(教室外發(fā)生的事例也可以)?(9)你認為什么使你與眾不同?請敘述一件獨特的事。(10)還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可以讓你的成長導師了解?仔細想想你個人的努力,家庭、學習中的困難,或者任何能更好地說明你初中生涯的事例。
二是改變交流方式,提高“導”的影響力。學生具有選擇成長導師的權力,這一點深受學生歡迎。有的學生選擇自己的主要任課教師,因為他們認為可以更好地交流學習方法;有的學生選擇音樂、美術、體育、信息等學科的老師,因為他們認為這與自己的某個特長相一致;有的學生選擇心理老師,因為他們覺得心理老師專業(yè)性強,和他們聊天沒有任何心理負擔;還有的學生選擇不任教自己的老師,這樣和成長導師聊天不會過多涉及學習,可以更輕松自在。因此,成長導師在與學生交流的過程中,如何把這份信任加以鞏固是提升交流質量的關鍵。杭師大附中滕朱偉老師在接受浙江電視臺采訪時說:“導師與學生交流,用一種輕松自如的方式做朋友,讓學生感受到教師是生活化的,而不僅僅是嚴肅和嚴謹?shù)摹嶋H上,導師的工作是德育細化的過程?!?/p>
三是利用交流內容,提高“導”的有效性。很多學生愿意把內心的小秘密向成長導師傾訴,比如與父母的代溝、自己與他人相處時的困惑、男生女生之間相互有好感,等等。學生在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大小事情,都可以是和成長導師交流的內容。這些內容是很好的教育素材,通過適時引導,學生會變得心態(tài)平和,人生更有目標?!皩А钡挠行孕枰獙煹慕?jīng)驗、智慧與交流技巧。
(三)從機制保障上,加強對成長導師工作的指導
成長導師負責學生的思想教育、生涯規(guī)劃、學法指導、選課指導和心理疏導等工作,但成長導師的生涯規(guī)劃指導職能,在缺乏培訓和有效訓練的前提下,還存在極大的成長空間。
由于我國基礎教育階段學生沒有選擇權,多年來學生都處于被選擇的地位,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能力都有待提高。學生習慣了由家長和老師包辦,面臨選擇的時候,缺乏了解每一個選項背后的內容的意識,對衡量標準拿捏不定,更多選擇“貴的”,而不是“對的”。成長導師長期浸淫在專業(yè)知識領域的探索中,對職業(yè)、職業(yè)和專業(yè)的匹配等都不了解,同樣缺乏指導能力。因此,學校要從機制上保障對成長導師技能的培訓,要及時安排導師總結交流工作經(jīng)驗,進行榜樣推廣,并在物質和精神上給予獎勵。
五、結束語
班主任和成長導師隊伍建設的重要性不容忽視,這是關系到育人質量能否提升的大問題?!斑x課走班教學”是對人的差異性的尊重,給學生選擇權,既是放手,又是對學生的自我發(fā)展能力的培養(yǎng)。而班主任和成長導師“雙軌制”的完善,良好的隊伍建設,都有助于從實和虛兩方面落實工作,推進“選課走班教學”的開展,進而推動育人模式的轉變,真正實現(xiàn)人的個性化和差異化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