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菲
目前,語文教學科學有效的衡量標準是:教師與學生之間在教學中是否發(fā)揮積極主動性;在實際教學當中是否發(fā)揮語文實踐性的特點;是否正確利用價值觀的導向作用,理解語文課程人文性的特點;是否遵循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語文學習規(guī)律。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要加強學生自主的語文實踐活動,引導他們在實踐中主動地吸取知識,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促進小學生個性的發(fā)展,構建出一個充滿活力的課堂。具體來說,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以讀為主,領會情感
語文教學的本質(zhì)是“讀”,因為讀可以幫助理解課文的內(nèi)容,深刻領會文章的感情。以讀貫穿始終,要求學生在讀中自悟自得,并引導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例如:老師在教學《觀潮》,老師將教學重點放在朗讀訓練上,通過讓學生反復有感情地朗讀,使學生置身其中,感受大潮的雄偉、壯觀、激發(fā)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學生通過初讀課文,知道“觀”是什么意思?通過“觀”字可以了解到錢塘江大潮的壯麗景色。接著讓學生討論錢塘江有哪些壯麗景色?再根據(jù)問題引導學生有選擇地讀,要讀得有滋有味,有情有趣,讀出天下奇觀的氣勢,讀出觀潮人群的驚奇。然后再通過互讀,取長補短的方式來鞏固學生的語文水平。只有在充分理解了文本的內(nèi)容,并將文本內(nèi)化為自己的個人感受的基礎上,學生才能將自己的感情融入文本,讀出真情實感。因此,在學生充分理解了課文的內(nèi)容,體會到了錢塘江的雄偉氣勢后,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能夠促進學生對錢塘江大潮的認識,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并使學生體會到錢塘江大潮的壯麗和雄奇,激發(fā)熱愛祖國的熱情。
二、以議論為主,深化內(nèi)涵
議論就是強調(diào)學習小組討論、合作學習。它的步驟通常是由老師提出討論的題目、定向?qū)W習課文、小組討論、全班交流、升華提高。 例如:在學習《狼牙山五壯士》時,學生在初讀課文后,可按照作者的思路出示以下討論的題目:全文可分為幾段?各段是如何寫五壯士的英勇豪壯的?老師要求學生邊讀邊想邊劃出突出五壯士英勇、豪壯的語句,然后小組進行討論這些語句表現(xiàn)了五壯士怎樣的崇高形象。這樣,學生通過思考、讀、劃、遵循作者的思路認識了五壯士威武雄壯的高大形象,抓住了全文的重點。在這種課型中老師還應該鼓勵學生在自學中質(zhì)疑,如在學習這篇課文之后,有的學生提出:課文中為什么不用“勇士”呢?然后老師將這個問題拋給全班同學展開交流、討論,老師再適時進行點撥與幫助。這樣,不僅使學生比較準確地理解課文的重點,并且升華了課文思想內(nèi)涵與學生思想境界,達到教學的目的。
三、以人文為主,體現(xiàn)價值
語文這一學科體現(xiàn)的是以人為主,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因此,老師在教學當中要注重學生的情感交流,讓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理念,滲透更多的人文價值。例如:教學《游子吟》這一課,首先讓學生自己閱讀這首詩,靜靜地體會這首詩所講的真正的含義,其次讓學生談談學了這首詩后的感受?并談談自己母親對自己又是怎么樣的?在將來想以怎樣的方式來報答父母對我們這么多年的養(yǎng)育之恩?同學們通過一番思考之后,暢所欲言,爭先恐后地談了自己的母親這么多年來的辛苦以及對自己無微不至的照顧與關懷,并說出了自己對母親的愛,同時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使母親在將來能夠幸??鞓返厣?,從而來報答母親的養(yǎng)育之情。我在聽了學生的這些想法后,感到非常的高興與欣慰,并談了自己的一些想法和感受,同時積極地鼓勵學生從現(xiàn)在起要多理解父母,幫助父母,不論今后遇到什么事情都要學會感恩,用一顆善良的心去對待周圍的每一個人,長大之后做一個有愛、有孝心、有價值的好孩子。通過學習這首詩后,不僅讓學生理解了父母的艱辛,懂得了感恩,更讓學生懂得了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
四、以解惑為主,增強自學
語文教學的主要應用是體現(xiàn)在課堂當中,但同時也不能忽視課外的學習資源,適當?shù)匾龑W生利用課外的學習資源,讓他們真正地走進課堂。例如:教學《呼喚風雨的世紀》這一課時,老師結合本課所要講的知識點,組織學生充分利用學校的多媒體設備上網(wǎng)查閱有關課文中難以理解的問題。再根據(jù)學生所掌握的問題在課堂上進行討論交流。這樣不但有利于提高學生對課文知識的理解能力,還加深學生對本篇課文記憶力,更好地掌握課文的內(nèi)容,激發(fā)了學生對多媒體這一設備的濃厚感。之后再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通過實際調(diào)查觀看科學技術為我們的生活帶來哪些可喜變化?再讓同學們舉幾個例子,說明科學技術的作用。這樣,把課堂教學與課外生活實際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不僅提升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還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積累了社會經(jīng)驗。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的教學當中,老師要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更多地注重學生的情感交流,運用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去引導學生,讓學生真正地體會語文這一學科的魅力,激發(fā)學生對學習語文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同時,除了讓學生在課堂上獲得語文理論知識外,老師還應該培養(yǎng)學生對語文知識的實踐應用能力,將理論應用于實踐當中,讓學生在實踐中真正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yǎng)與思想境界,這樣才能真正地體現(xiàn)出語文的這一魅力與的核心價值,才能打造出一個充滿生命活力的語文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