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世友
前言
一個國家的國民體質是其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從社會發(fā)展的總體趨勢看,國民體質的改善和增強是國家經(jīng)濟發(fā)展的結果,同時也是社會發(fā)展的動力。然而作為祖國未來希望的青少年,他們的體質卻持續(xù)下降,原因何在?“少年強則中國強”的口號還響在耳畔,那么如果少年不強呢?從1985年起,我國共進行了4次全國青少年體質健康調查。體質監(jiān)測數(shù)據(jù)表明,盡管青少年的營養(yǎng)和發(fā)育水平不斷提高,但青少年學生的部分體能素質指標近20年來卻持續(xù)下降;超肥胖學生的比例迅速增加,城市中超重與肥胖的男生已接近1/4;中學生的視力不良率已經(jīng)超過了2/3,大學生的視力不良率高達83%。在2005年高校招生中,有85%的考生報考專業(yè)受限;在近兩年的征兵工作中,有63.7%的高中畢業(yè)生因體檢不合格被淘汰[1]。學生體質下降不僅會影響學生的身體健康,而且還會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我國的綜合國力,因此,學生體質下降不容小覷。
1.體質概念
體質,是指人的質量,是通過先天遺傳和后天鍛煉獲得的在人體形態(tài)結構、生理功能、身體素質與體育活動能力、人體適應能力以及心理素質等方面表現(xiàn)出來的相對穩(wěn)定特征[2]。影響人體質的因素有很多,如遺傳、環(huán)境、營養(yǎng)、教育、生活習慣、鍛煉習慣等,在這些影響因素中教育,特別是體育教育,對增強學生體質有著重要作用。
2.青少年體質下降原因
2.1現(xiàn)代教育制度
現(xiàn)階段我國實行的仍是應試教育,分數(shù)成為評定學生能力的重要憑證,它過多的偏重于智育,而忽視了德育、體育、美育和勞動教育。學校為提高知名度,不斷采用“題海戰(zhàn)術”給學生施壓;家長為了讓學生有個好出路,為高考“保駕護航”并切實履行“監(jiān)督”;學生也為了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學,整日爭分奪秒,過著兩點一線的生活。這也導致學校不斷給體育課“瘦身”;家長只關心學生文化成績,不督促學生進行身體鍛煉,害怕他們因為“玩”而影響成績;學生不懂勞逸結合,只知埋頭學習。長此以往,學生的體質自然而然地急劇下降。
2.2資金投入欠缺
近些年,很多人已經(jīng)意識到青少年體質下降這一問題,眾多專家學者也極力推行素質教育。然而在素質教育推廣的過程中,又存在眾多的難題。我國是人口第二大國,雖地大物博,但人均資源相對落后,人均教育資源更是相對匱乏。學校接收到的撥款有限,學校體育工作步履維艱。
2.2.1場地小,器材少。場地器材是學生進行體育活動,增強體質的基礎。據(jù)調查,很多城市學校的場地內坑坑洼洼,根本無法進行體育活動。有的學校為了防止學生打球受傷,居然將籃球場改造成教師“停車場”。在器材方面,城鄉(xiāng)差異很大,城市學校相對較好,但使用率卻不高。有些學校怕學生受傷,很多器材不準學生使用,比如鉛球、標槍、實心球、室外云梯等。農村器材擁有量小且種類少,很難滿足學生的運動需要,有的學校僅有幾個球而已。特別是在一些偏遠的農村地區(qū),學校連一塊像樣的運動場地都沒有,學生只能在校外的空地上或道路上上體育課。體育器材也都是教師們自己編織的,這不僅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而且學生也學不到技能,這直接影響到學生身體素質的提高。
2.2.2體育教師緊缺。體育教師在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教學活動中,承擔很大的教學使命,不僅要向學生傳授運動知識和技能,而且要通過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教學,促進學生健康、全面地發(fā)展。由于體育健康課程設計的運動項目較多,且專業(yè)性較強,所以體育教師必須由體育教育專業(yè)的教師承擔。然而,很多學校,特別是小學階段的學校,安排正規(guī)院校畢業(yè)的體育教師執(zhí)教其他科目的教學,體育課則由年齡稍長或隨便找代課老師進行教授,他們對動作的講解與示范能力較差,學生很難學到專業(yè)的體育知識和技能。長此以往,學生的運動興趣得不到提高,很難形成自覺參與體育活動的習慣。
2.3家長、學校影響
在家長傳統(tǒng)觀念的影響下,“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這樣的觀念已深入人心,很多家長在很大程度上“掌控”著學生思想和生活,家長普遍重視學生的學習成績,限制學生體育活動時間。很多家長怕孩子在體育活動中受傷,影響學習,不讓學生進行劇烈活動。很多學生就養(yǎng)成了“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習慣,整天宅在家中,不是學習就是在補習。即使到了假期,家長們也不讓孩子們放松休息,參加一些有益于身心的體育活動,緩解一個學期下來的壓力,而是,把孩子們送到不一樣的補習班或是特長班。
2.3.1重成績,輕體育。很多體育老師在安排見習生時常常聽到這樣的理由:老師,我感冒了,我媽媽不讓我上體育課;老師,我媽媽怕我出汗多著涼,不讓我體育課上跑。很多家長認為,體育課就是老師帶著學生玩玩,放松一下,緩解下學習壓力就行了,不能因為上體育課而耽誤了學生文化課的學習。學生放學后,家長又為學生“精心準備”了各種特長學習課,學生整天除了學習就是學習,根本沒有體育活動的時間。學校方面也是這樣,體育課被占的現(xiàn)象屢見不鮮。學校領導為提高升學率,置學生體質于不顧。少數(shù)領導認為,體育課上不上無所謂,但是文化成績必須提高,并給文化課老師提供了豐厚的物質獎勵,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文化課教師搶占體育課的不良風氣。
2.3.2怕學生受傷。體育課不同于其他課最重要的一點在于其身體參與的直接性。體育課上,學生需要在不同的場地,持不同器材或在各種器械上完成各種動作,有些動作還具有一定強度的對抗性。在這一過程中,難免會有肢體接觸,并造成運動損傷。家長習慣性的把傷害事故的責任認定為學校,要求學校進行各種賠償。學校和家長為了減少“麻煩”,共同限制學生參加體育活動,一方面,家長不允許學生參加對抗性體育項目。另一方面,學校適當刪減體育教學內容,將一些具有危險性的體育活動盡量減少,甚至直接刪掉。空置部分場地、器材,不允許學生使用。例如,田徑項目中的標槍,由于器械的特殊,在學習的過程中,具有一定的危險,學生在不注意的情況下,很容易將標槍投擲在人群中。學校為了避免傷害的產生,直接將標槍技術的學習刪掉。
2.4飲食習慣
飲食習慣是指人們對食品和飲品的偏好。改革開放以來,人民生活水平日漸提高,人民富裕起來了,餐桌上的花樣也多了。家長擔心孩子營養(yǎng)跟不上,整天大量補充營養(yǎng),加之運動不足,使得攝入能量大大超過消耗能量。我國7-17歲學生的肥胖率、超重率在城市分別為9.6%和16.7%,這些人群中的絕大多數(shù)將成為肥胖成人,成為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等的后備軍。許多中小學生在飲食中偏好口感較好的“垃圾食品”,長此以往,造成體重超標甚至肥胖。
2.5生活習慣
2.5.1睡眠不足。由于課業(yè)負擔給學生造成了巨大的壓力,學生不得不爭分奪秒的學習,晚睡早起似乎成了家常便飯。學生作業(yè)繁重,經(jīng)常到10點多才能睡覺,每天早上困倦,不想起床。白天上課沒精打采,瞌睡綿綿。殊不知,長期以往的睡眠不足會影響大腦思維,使得學習效率下降,影響學生正常身體發(fā)育,嚴重者甚至會導致各種疾病。
2.5.2接觸電子設備時間長,運動時間短。隨著全球信息化程度的提高,手機、電腦等信息化工具逐漸走進了我們的生活。據(jù)統(tǒng)計,截止到2010年7月底,我國手機擁有量達到1.206億戶,超過美國最新統(tǒng)計的1.201億戶,位居世界第一。在這樣的大環(huán)境中,學生接觸電子產品的機會自然就會增多。再加上現(xiàn)在網(wǎng)絡游戲對學生的吸引力巨大,學生自制能力也差,更沒有時間去運動了。有一部分學生整日整夜沉迷在“電子鴉片”—‘魔獸‘傳奇‘CS之類的電子游戲和網(wǎng)絡中無法自拔,這些行為嚴重危害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讓學生缺乏鍛煉時間。
總之,學生體質問題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在大環(huán)境的影響下,青少年的體質日漸下降。青少年體質的持續(xù)下降,將會成為我們社會發(fā)展的潛在危機,如何提升青少年體質,迫在眉睫,成為全民急需解決的問題。(作者單位:沿河縣官舟鎮(zhèn)初級中學)
參考文獻:
[1] 切實加強學校體育工作 促進廣大青少年全面健康成長——陳至立在全國學校體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N].中國教育報,2006-12-23.
[2] 鮑冠文.體育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