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從砂粒到潰砂災害

      2015-05-30 15:17:07徐繼山隋旺華
      科學 2015年2期
      關鍵詞:砂粒砂體重力

      徐繼山 隋旺華

      關鍵詞:砂 潰砂機制 顆粒流 地基失穩(wěn)

      砂遵循著小尺度粒子世界的基本原理。砂體內部力學平衡的打破會造成地表沉陷、砂土液化、地基失穩(wěn)等結構性破壞。尤其潰砂災害,更是煤礦開采過程中至關重要的問題。

      英國詩人布萊克(W.Blake)有詩曰,“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一語道破了自然界的精彩與奧妙。在巖土力學研究中,一塊土、一滴水、一粒沙。絕非寥寥幾筆可盡知其韻致的。在自然法則這個偉大的指揮家面前,一粒粒砂(顆粒)或聚、或散、或連、或斷,默默演繹著滄海桑田、山川巨變,既帶來了人類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空間、物質、能源等基礎條件,同時也不可避免地產生了許多災變效應,如坍塌、塌陷、潰壩、地裂、滑坡等地質災害,給人類生命財產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從地上看,這些現(xiàn)象千差萬別。它的隨機性好似自然隨意施展的魔術,看不出什么必然聯(lián)系;而從地下看來,這些現(xiàn)象大都牽連著一粒粒砂的致災效應——潰砂機制。面對地表上下的千瘡百孔,驚嘆之余,不禁追問:是什么力量造成了它們變幻莫測的性情?水焉、人焉、地焉?普利戈金告訴我們,越是在小尺度領域,粒子間的漲落越起著實質性的作用。由砂、土、水、巖所造就的種種現(xiàn)象,也是由這些粒子所構成的。

      砂之物

      砂者,小石也。一般認為它是粒徑在5毫米以下(通常為0.15~5毫米)的巖石顆粒——這種簡單的定義強調了砂的粒徑范圍,而忽略了砂的結構、粒間黏力和自身結合力。其實砂是介于巖、土之間,具有相對較小的粒徑,其黏結力遠小于自身結合力的一種混雜而松散的物質。從定義可以得出,砂不同于巖體和土體,它具有自身的特殊性,遵循著與眾不同的法則。

      砂信奉的是“尺度主義”,即大小決定勝負。衡量砂的性質主要有三個方面——滲透性、黏聚性、流動性:滲透性是砂粒間通過水的能力,黏聚性表征砂粒作為整體存在的結合能力,流動性反映砂粒在水的參與下從整體變成松散的能力。實際上,砂并非一盤散沙,它們是大小雜陳、砂土相生的。為更客觀地研究它們,筆者研究組利用試驗方法將不同尺度、不同粒徑(等效成圓球狀的砂粒直徑)的砂粒進行比對研究。試驗發(fā)現(xiàn),砂土因具有一定的黏結力而呈現(xiàn)出“滲漏自愈”的現(xiàn)象。根據(jù)這一現(xiàn)象,將滴水試驗過程分為含泥砂段和清水段。結果顯示,就泥砂通過錐形口的流動性而言,粗砂<中砂<細砂。這樣,就可以得出,砂粒尺度越大、越不均一,砂粒各就其位、各司其職,其整體結構越加穩(wěn)定;而尺度越小,粒徑相對均一,反而越容易出現(xiàn)群龍無首、群雄相爭的局面。

      正所謂“吹盡黃沙始見金”,砂和土一樣,它們都是一奶同胞——巖石風化的混合礦物,所不同的只不過是顆粒形狀和大小。礦物就是砂的基本單位,它們的性格就決定了砂的命運。作為地質作用的產物,礦物也飽受地質作用的磨礪,在長期的“對抗”中,各自形成了保存實力的法寶。

      陽剛派——原生礦物,它們由巖石母體直接解體而來,主要由石英、長石、云母類礦物組成,也含有一定的角閃石、磁鐵礦,這些礦物信奉的是“以剛礪強”,它們具有較強的抗水或抗風化能力,因而能在漫長的風化作用下保持自身的本色。若這類礦物含量多,砂粒個性鮮明、棱角突出,彼此之間空隙變大,又成為水、黏土等至柔之物的容身之所。

      陰柔派——次生礦物,這一類礦物是原生礦物的進一步分化,它們走的是“以柔克剛”的路線,遇水則解、遇風(化)則化。最常見的是黏土礦物、含水倍半氧化物和次生二氧化硅,如高嶺石、蒙脫石、伊利石。若砂粒中這類礦物增加,砂粒細而多,比表面積因此大大增加,相互間的結合力會隨著細粒數(shù)量和程度增加而變強。因而,相較原生者,它們對土體的工程地質屬性起著更為關鍵的作用。

      原生和次生礦物的秉性何以有如此大的反差?原因在于礦物內部比納米還小的晶格結構。晶格是穩(wěn)定而重復的原子排列模式,正是這小小的晶格,才如堆積木似地建造了砂粒的不同個體。以石英和高嶺石兩種礦物晶格為例,石英晶格為正六面型,具有較高的晶格能,具有較強硬度;而高嶺石晶格明顯具有層狀結構,層間以水分子、鉀離子等大型粒子連接,結合能力較低,具有較小硬度。如果把砂粒比作戲臺,石英級的大腕和黏土級的小演員,各自發(fā)揮不同作用才能演繹出精彩好戲。

      在某種特定的地質環(huán)境或地質歷史條件下,砂會以相應的形式存在,一粒砂自形成之日起,在風化、水蝕、化學等作用下,歷經(jīng)分解-搬運-沉積-壓實等漫長過程,由砂粒聚成砂團,由砂團聚為砂層,在夾縫中生存、在磨礪中演進,逐漸擴張著自身的勢力。為了研究它們的集結方式。筆者研究組用結構和構造進行區(qū)分:所謂結構,就是砂等顆粒之間相互排列和聯(lián)結形式,它反映了砂粒的局部沉積或受力狀態(tài):而構造是指砂作為整體與其他巖土介質相比呈現(xiàn)出的關系特征,它反映了砂體的整體形成環(huán)境。也可以說,前者強調砂的沉積行為,后者強調沉積作用。砂在沉積過程中,若只受到自重力,則自由地疊落在一起形成單粒結果:若在下沉過程中又受到其他顆粒的分子吸引力作用,則形成蜂窩結構、絮狀結構,主要見于比砂的粒徑更細(粒徑<0.075毫米)的土體中??梢钥吹?,顆粒具有“壓緊”的趨勢,緊密的單粒結構無疑對建筑基礎更為有利。從沉積事件來看,若砂所處環(huán)境比較穩(wěn)定,則形成較為單一的層狀構造;若砂處于變動不居的水流之中,則受之影響呈現(xiàn)為交錯狀和分散狀。砂的賦存與水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可以說水不一定成砂,而砂的形成必然離不開水,砂之形猶水之無形,可遍及平原、濱海,我們可以從它們的結構和構造,來推知砂的受力和形成歷史。

      砂之力

      砂是一種力學規(guī)則下的存在,穩(wěn)定是力的平衡,而變化(如災化)是力的平衡破缺。作為深埋厚土之下的砂層,其形態(tài)、結構是穩(wěn)定的,即使變化也是很緩慢的。砂粒承受著來自上覆地層、內部的水以及自身這“三座大山”的壓迫,它們在暗無天日的環(huán)境中尋找突破口以轉移或化解這種壓力。在地動或采動作用下,天然的賦存場所出現(xiàn)垮塌或裂縫,形成砂體新的宣泄通道,盡管這種裂縫通道有曲有直、有大有小、有疾有緩,但都受制于同一力學機制。可將其簡化成兩種力學模型,即斜坡運動受力和垂向運動受力。細致分來,砂粒受到以下幾種力的作用。

      浮重力

      重力和浮力是一對矛盾體,重力引導砂粒鉛垂向下,而浮力托起砂粒向上,這一上一下的矛盾組合就形成了浮重力。所謂浮重力,就是砂粒體所受到的重力減去水的浮力,也稱為有效重力。砂粒在水中所受到的浮重力=重力-浮力=體積×(砂的相對密度-水的相對密度)×重度。這里重度是水的重度,即單位體積水的重力,單位為千牛/米3。假設砂的直徑為3毫米,相對密度取2.65,水的重度為9.8千牛/米3,如此便算出一粒砂的浮重力2.29×10-7千牛。一粒砂的力量,可謂是九牛之一毛,但是砂體走的是集體主義路線,正是億萬個這樣的渺小才成就了大。

      滲透力

      砂與水是一對不可分的兄弟,所謂“抽刀斷水水更流”,一方面說明了水的流動性,另一方面也說明了水對所作用的物體具有黏滯性和慣性。黏滯性反映了微觀粒子(如水分子對砂分子)之間的連續(xù)的吸引力,而慣性表征的是水流速度對砂粒的阻動作用(即阻止砂粒存在于靜止狀態(tài),而變?yōu)橄鄬\動),它們都是水流拖曳砂粒運動的力,故而放在一起研究。那么,如何定量地表達它們?根據(jù)牛頓黏滯定律,流體對砂粒的黏滯力與接觸面積、流速梯度等因素成正比(由于砂粒顆粒極小,流速梯度可視為不變),這樣就得到黏滯力=黏滯系數(shù)×截面積×流速梯度。假設黏滯阻力系數(shù)為0.8×10-3帕·秒,一粒砂所受到的拖曳力大概為2.26×10-8牛。

      阻動作用是由水流速度的變化而產生的慣性力,同樣地,可以得到慣性阻力=阻力系數(shù)×流體密度×流體加速度平方。阻動作用發(fā)生于水流變化的情況,即紊流狀態(tài)。取水體流速為0.6×10-6米/秒,得到慣性阻力大小為0.12×10-20牛,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滲透力其實就是由水流作用于砂粒,使之在受力作用下能夠通過裂隙的能力,它是黏滯拖曳力和慣性阻動力的疊加。很容易看到,這種力與砂粒直徑、流速、流體重度呈正相關。在水體性質一定的情況下,顆粒越大,將受到更大的滲透作用;反之,顆粒越小,其滲透作用也越小。需要指出的是,更大個頭的顆粒想要“鉆空子”。其對裂隙通道的要求也更為苛刻。

      內摩擦力

      砂粒不僅受到來自水體的力,還受到彼此之間的摩擦力和外界壓力,它們彼此在靠近,雖然“潰不成軍”,同樣具有一定的摩擦作用,以阻礙相鄰的砂?;蛳禄虺谅?。從整體上來看,這種阻礙似乎是一定壓力環(huán)境下對單個砂體顆粒的作用——環(huán)境約束力,它取決于砂粒的密實性、孔隙率和不均勻程度。顯然,砂粒如果想要獲取運動,則必須掙脫這種外在壓力;另一束縛來自內部砂粒之間的摩擦力,可表達為(環(huán)境約束力+內摩擦力)/裂縫尺寸。

      從以上幾種力的分析中可以看到。一粒砂要遵循多種游戲規(guī)則才能存在。這些力輕于鴻毛,與高山、大川相比,微乎其微,但是正是這些渺小的力,才筑就了奇山大川。當然,對受力的分析,只是人為在某種尺度上的量化,那些具體的顆粒選擇什么樣的方式則是不可預料的,這就是顆粒流體力學的微觀性、非線性和復雜性。不過,人類總可以選取更大一點的尺度,來研究砂粒的整體行為。

      砂之潰

      砂是巖的子女,是土的表親,它雖沒有巖石的挺拔俊秀,卻和土體一起默默地“厚德載物”。它含土、持力、藏水,其穩(wěn)定與否對地表、地下結構體的穩(wěn)定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有關砂體或砂層所造成的災害表現(xiàn)為沉陷、液化、上噴、下陷、砂化等,尤其是潰砂現(xiàn)象,更是煤礦開采過程中至關重要的問題。所謂潰砂,是指作為松散地層中的顆粒物質(單體或聚集體)在自然(重力、壓力、地震力等)或人為作用下,大規(guī)模通過孔隙通道,造成整體結構碎散、流動、轉移的災害性結構破壞的過程。由于這一過程伴隨著強烈的突砂、突水現(xiàn)象,涌入礦井,一發(fā)而潰,造成生產中斷。一粒(群)砂是如何造成地質災害的呢?

      潰砂條件

      作為一種顆粒流體,砂兼具顆粒和流體兩種獨立而矛盾的介質屬性——流動性和穩(wěn)定性,流動性的本質在于組成介質的不同質點可以自由地相對運動,而穩(wěn)定性介質的質點卻有著固定的“座位”而不容易運動。如果將砂粒群體看作一個系統(tǒng),它的來自于流體性質的大部分能量將在這一系統(tǒng)中耗散,而只有一小部分可用于顆粒的可逆過程,即從流體到流體。砂的潰變。就是在非可逆條件下的可逆過程的體現(xiàn)。

      一般說來,潰砂現(xiàn)象的形成要具備四個條件:顆粒物源、上覆水頭、裂隙通道和可容納空間。顆粒物源是潰砂成分的主體,其成分、性質及厚度,對潰砂量、災害程度起著根本作用。水在這過程中并不甘心做一配角,它對砂粒的啟動、運移等行為模式起著誘導作用。具備了物源、水頭等因素,還不足以構成砂從穩(wěn)定內耗的狀態(tài)轉向流動狀態(tài),還需要一定的通道——地層中的裂隙。這些裂隙可以是地層中天然發(fā)育著的裂隙,如巖石節(jié)理、破裂、風化裂隙,也可以是人為深部采掘活動對上部地層的擾動裂縫。裂隙通道是連接松散層和采掘層的中介,它在潰砂過程中發(fā)揮著中介作用。最后一個因素是可容納空間,如采煤工作面(巷道),是該過程的空間條件,決定了水砂涌出體的最終歸宿。

      潰砂試驗

      為更好地重現(xiàn)和控制潰砂過程,筆者研究組設計并搭建了試驗平臺。試驗平臺的主體為滲透儀,在它的外部通過進水控制閥與置于一定高度的水箱相連,從而可以控制滲透儀內部水量和水速;在滲透儀的內部充滿了密實砂粒,它們被水浸潤而達到飽和狀態(tài);儀器底部為帶孔的模板,用以模擬地層中的裂隙通道;砂粒體在一定水壓條件下,從儀器內通過孔隙和出砂口潰人到預先放置的量筒內。利用試驗手段,對砂粒直徑、水頭、裂縫寬度這三個主要因素,確定兩個因素、改變其中一個,進行組合試驗,可以獲取它們之間的關系曲線。

      試驗的目的在于解答幾個問題:一是臨界裂隙寬度——對于一定粒徑的砂粒而言,它可以在多大的裂隙中自由通過?二是大小不同的砂粒,何者更為容易通過一定裂隙通道?三是若不斷改變裂隙尺寸,一定粒徑的砂粒的潰泄行為有什么變化?四是控制水頭(水的位能),水頭高低對潰砂量有何影響?試驗設置的目的在于解答實際問題,在對試驗的觀察與分析中,可以看到現(xiàn)實觀察不到的現(xiàn)象。

      首先,將儀器裝滿2-5毫米粒徑的砂粒,孔隙大小從2毫米開始逐漸增大并記錄觀察現(xiàn)象??梢园l(fā)現(xiàn),砂粒潰泄時孔隙的尺寸為15毫米,而在同粒徑尺寸的孔隙寬度下并沒無異樣。利用X射線照相技術,看到砂粒在臨界尺寸孔隙入口發(fā)生的“拱橋”現(xiàn)象,它們像建筑師完成一項工程一樣,造出了砂粒“拱橋”。這說明砂粒的瀉落并不是單體行為,它們在摩擦力的作用下“抱團”。以抵御下落造成的狀態(tài)失穩(wěn)。反復試驗表明,臨界裂隙寬度與砂粒粒徑的比值大約為1.5。

      其次,在相同裂隙寬度下,通過觀察不同粒徑砂粒潰砂量隨時間的變化關系可以發(fā)現(xiàn),大小粒徑的潰泄行為均有不同程度的波峰曲線,即隨著試驗進程潰砂量由低到高、最終又回落現(xiàn)象。相比之下,粒徑越大,砂粒越能保持自身的性質而不會“受制于人”。其曲線也越平滑;粒徑越小,砂粒就越容易受到環(huán)境條件的擾動,而呈現(xiàn)出更為“漲落”的曲線。這就像不同的顆粒在瀉落過程中駕著野馬,能力大者能更好地駕馭,而能力弱者則受到更大顛簸。

      第三,將同一粒徑的砂粒置于寬度不同的裂隙孔之上,觀察其潰砂量變化。試驗表明,隨著裂縫寬度的增加,潰砂量的峰值提前,對于粒徑較小者這一現(xiàn)象更為明顯。這說明,在砂粒尺度的世界里,尺度是相對的,增加裂縫寬度或降低粒徑在某種程度上是等效的,這就是潰砂現(xiàn)象的相對性。

      最后,通過改變水頭進行同樣的試驗,可以發(fā)現(xiàn),隨著水頭的增加,不同粒徑的砂粒其潰砂量將會增加,這已在煤礦實踐中印證——含水層水頭越高,越將不利于煤炭開采。

      潰砂機理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對潰砂機理進行一個簡要的概括:處于松散地層中的砂體以相對穩(wěn)定的賦存狀態(tài)存在——這是一個由顆粒流體構成的非可逆復雜體系,其來自外界的力或能量大部分在其內部耗散,通過維持結構的方式,各個質點(砂粒)不斷調整自身以尋找合適的方式適應新的平衡??梢钥吹?,砂是依賴于邊界條件的存在。在邊界條件被破壞足以波及砂體時,如破裂、震動等,將打破這種力的平衡,使局部砂體以一種物質轉化、轉移的方式化解失衡帶來的結構改變。于是,砂粒在重力或水壓力作用下,通過裂隙通道潰泄下來,并在一定空間內發(fā)生堆積。砂體所在地層的改變同樣會波及其他地層,引起連鎖反應,從而造成地表裂縫、塌陷、錯動等現(xiàn)象。

      從這一機理的闡釋中,還能得出這樣的認識:砂粒遵循著微觀性原理和相對性原理,其相對尺度的大小決定了砂粒的性質,相對于觀察主體——人來說,更加趨向于流體性質,而遠離更大尺寸物質(如巖塊、巖層)。人對對象的觀察是一種相對觀察,微觀或宏觀的對象對人來說是一種觀察錯覺。用宏觀世界得出的基本原理解釋微觀世界是無限逼近,而非等于本質的。正因為砂粒的世界滿是神秘和疑問,才愈加顯露出科學魅力!

      猜你喜歡
      砂粒砂體重力
      瘋狂過山車——重力是什么
      科學大眾(2022年23期)2023-01-30 07:04:16
      河流相復合砂體不連續(xù)界限等效表征方法探討
      下降管蓄熱器中沙漠砂流動性數(shù)值分析
      CSAMT法在柴北緣砂巖型鈾礦勘查砂體探測中的應用
      礦產勘查(2020年9期)2020-12-25 02:53:40
      主動出擊
      新少年(2020年10期)2020-10-30 02:04:05
      用于粒子分離器的砂粒反彈特性實驗研究
      上海航天(2018年3期)2018-06-25 02:57:48
      仰斜式重力擋土墻穩(wěn)定計算復核
      一張紙的承重力有多大?
      砂體構型對剩余油分布控制研究—以文中油田文25東油藏為例
      河南科技(2014年4期)2014-02-27 14:07:25
      重力異常向上延拓中Poisson積分離散化方法比較
      鄢陵县| 兰坪| 咸丰县| 鄢陵县| 南充市| 上饶县| 漯河市| 如皋市| 祥云县| 清流县| 滦南县| 繁峙县| 惠来县| 东光县| 黄石市| 武威市| 宁德市| 麻阳| 湖州市| 德保县| 台中市| 辽中县| 浙江省| 夏邑县| 巫山县| 思茅市| 清涧县| 涞源县| 黑河市| 万年县| 宁陵县| 额济纳旗| 漳州市| 内黄县| 祁东县| 栾川县| 昌吉市| 芜湖市| 乌苏市| 浮山县| 松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