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芹芹 姚遠 羅小燕
走進伊莎的客廳,映入眼簾的就是她的三個分別位于西、南、北的放滿書的書架,這里面一共有1100多本原版英文書籍。因為看到學校圖書館外文書籍很少,為了拓寬學生的閱讀視野,伊莎每年暑假回美國總是會用心挑選很多原版英文書籍,然后在開學時打包托運到中國。為了方便同學借閱之后將書放到指定位置,伊莎還細心地將書本分類,在每本書的書角處貼上不同顏色的膠帶。黑色代表小說,綠色代表散文,紅色代表文學、地理、歷史,白色則是雙語書籍。每當周三下午“圖書館”開放時,很多學生都慕名而來,他們只要登記自己的英文名和專業(yè)就可以借得心儀的書籍。
1998年, 伊莎還是美國的一名普通小學教師,并在此之前去歐洲擔任過一段時間高中教師。“其實我對中國一無所知,但我也不知道為什么會想來中國,可能命運是這樣安排的吧!”她笑著解釋自己當時想來中國的原因。而恰好,她的同事也是安慶師范學院的一名外教,當時要回到美國。于是,在那年8月,她作為替換順利地來到了安慶。
“還記得剛來到中國的時候,在路上看到騎自行車的人很多,還有些騎摩托車的,但開汽車的很少,路面也很窄。現(xiàn)在騎自行車的騎摩托了,騎摩托的開汽車了,路面也寬了。站在陽臺就能看見外面的高樓大廈,中國的發(fā)展真的很快?!?伊莎感慨著這些年在中國看到的變化。雖然在安慶教書,但是在每個假期她都會去中國各個城市游玩。北京、上海、昆明、香港、南京等20多個城市都有她的足跡,“發(fā)展”“友愛”“美食”“忙碌”,這是她對這些城市總體的印象和評價。
伊莎在安慶師范學院教授的是“英語視聽說”課程,她以解說和討論英文電影情節(jié)的方式給自己的學生提升視聽說能力。在中國十幾年的教書經歷讓伊莎深刻地認識到中美教學理念的不同。“美國老師通常教學生怎樣去思考,而中國老師則教學生思考什么?!彼f。但是,為了能讓中國的學生得到更好的教育,Esther在來中國后依舊保留了美國教育中一些中國學生能接受的好的教育方法,如利用學生自己“說電影”來培養(yǎng)他們如何去思考。“如果中國想成功,成為一個強大的國家,中國人就必須學會如何去思考。如果中國不想做落后者,不想落后其他大國的話,中國人也必須學會如何思考?!庇械膶W生向她抱怨說諾貝爾獎大多數(shù)都是外國人的,很不公平。但她覺得要獲得諾貝爾獎不是通過模仿別人或跟隨別人,而是必須要學會自己創(chuàng)造。這也是她給中國提出的誠懇建議。
可是,在中國生活這么多年也不是一直這么有條不紊,有時也會讓伊莎覺得很“囧”。
有一次伊莎廚房里的水槽漏水,每次洗菜都會把鞋弄濕。她第一次聯(lián)系維修工人后,因交流不暢,維修工人誤以為是下水管道壞了,把下水道修了一遍,而并沒有修水槽。她不得不第二次聯(lián)系了維修工,可是因為維修工依舊沒有理解,沒有帶零件,又沒能把水槽修好。還沒來得及打第三次電話,水槽就支撐不住整個脫落了?!拔耶敃r被嚇到了,但是想想整個過程又覺得很有意思?!?她又忍不住大笑起來。溝通不暢給她生活上帶來的不便有很多,但她不用“困難”這個詞來表述,而是把它們形容成“有意思的事”。
但是她對于中國餐飲文化還不能完全適應。在傳統(tǒng)中餐中,大家都是拿筷子一起分享同一盤菜,但在美國這是一種很不禮貌的行為?!霸谶@邊的菜油放得多,比較辣,我不能吃辣椒?!?她邊說,邊吐出舌頭,表述她不能忍受辣椒的刺激。因此,伊莎根據(jù)自己的口味創(chuàng)造出“中美混合菜”,她用美式的口味制造出中式的飯菜,并且邀請自己的學生來品嘗。
雖然還要很長時間才能適應中國美食的口味,伊莎卻是極喜歡中國過年時的團圓飯,尤其是最具年味兒特色的餃子。每當過年的時候,她的中國朋友都會邀請她去吃飯?!霸顼?、中飯、晚飯,我會接受不同朋友的邀請,到處吃飯。我也會和朋友的家人們一起包餃子,就像我在美國圣誕節(jié)的時候和家人一起做曲奇餅一樣,感覺很快樂?!?/p>
“中國人都很友好,我也很喜歡在中國的日子。伊莎說自己并沒有回國的打算,“我愿意在自己還有能力的時候留在中國,可能對于我來說這并不是最好的選擇。盡管在這里生活還存在一些問題,但問題到別的地方也依舊存在。而我在這里已經有很多很多的學生和朋友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