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玄
帶孩子散步,在路上遇到一只很大的狗。孩子突然問:“爸爸,如果狗和鱷魚打架,誰會贏呢?”
我反問他:“你看,鱷魚會贏呢?還是狗會贏?”
他說:“我不知道,才問你呀!”
“那,要先看是在水里打架或是在陸地上打架了”。我說。
“對了,”孩子眼中亮起光芒:“如果在水里,鱷魚會贏;如果在地上,狗會贏?!彼浅?隙?。
“也不一定?!蔽艺f,“還要看是大鱷魚和小狗,或小鱷魚和大狗,或者兩只一樣大?!?/p>
“我知道了,大狗咬小鱷魚,大狗會贏;小狗咬大鱷魚,大鱷魚會贏。”小孩子的反應總是快速而直接的。
“可是,還要看什么樣才叫贏呀!”
這下,孩子陷進沉思了:“贏就贏了,還有什么才叫贏呢?”
我一本正經(jīng)地說:“贏有好多不同呢,是咬到跑開就算贏?還是咬到流血才算贏?或者是咬到死吃下去才算贏?如果兩只都受了重傷,一只先死,是誰贏呢?如果兩只打起來,那沒流血的先逃走,流血的還在,又是誰贏呢?可不可能兩只都輸或兩只都贏?”
◎螢火小語:父子兩人對一個簡單問題的游戲思考,讓我們發(fā)現(xiàn)即使是最簡單的問題也沒有絕對肯定的答案,在不同的環(huán)境與情況中可能有很多變化。如同文中所講的,當一只鱷魚沒有和一只狗打起來,沒有人真正知道情況如何。
◎文題延伸:贏的真諦;不一樣的教育;沒有唯一的答案……
(南亭摘自《青年博覽》2015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