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軍淇 何志君
摘 要:我國的煤層氣資源豐富,開發(fā)潛力巨大。然而,煤巖儲層巖性致密且?guī)r石強度低,敏感性礦物含量高,在鉆完井、水力壓裂和后期的生產(chǎn)過程均極易產(chǎn)生儲層損害。為了保護儲層,提高和維持氣井產(chǎn)能,文章從黏土礦物、非黏土敏感性礦物、外來流體與儲層的相互作用三方面系統(tǒng)地總結(jié)了煤巖儲層的潛在損害類型。并解釋了相應的損害機理,為后期的儲層保護工作作出了有益的指導。
關鍵詞:煤層氣;儲層損害;黏土礦物;非黏土敏感性礦物
前言
煤層氣(coalbed methane)是一種煤層本身自生自儲式的非常規(guī)天然氣資源,主要成分是甲烷。我國煤層氣資源豐富,近年來的勘探開發(fā)取得了重要進展,但也存在諸多亟待解決的難題,如何預防和控制煤巖儲層損害便是其中之一。
煤巖儲層節(jié)理發(fā)育,巖石強度低,在鉆井過程中極易發(fā)生井漏,同時大規(guī)模的水力壓裂也有大量流體侵入,這是儲層潛在損害的外來物源。同時,煤巖儲層黏土礦物等敏感性含量高,在儲層溫度壓力條件改變或與儲層流體、外來流體相互作用之后,也極易誘發(fā)儲層損害[1-2]。因此,有必要對煤巖儲層的潛在損害因素做出梳理和分類,明確損害類型和機理,為鉆井完井、壓裂改造和氣田開發(fā)中的保護技術工作提供技術支持。
1 煤巖儲層分類概述
煤巖的主要成分為有機碳,黏土礦物含量在10%左右,此外還含有一定量的石英、長石等礦物。煤巖儲層的巖性致密,節(jié)理發(fā)育,節(jié)理縫、微裂縫是主要的滲流通道,煤巖基質(zhì)中大量發(fā)育納米級孔隙,甲烷在其中主要以擴散方式運移。針對煤巖儲層的上述特點,其潛在儲層損害類型可分為三大類:黏土礦物、非黏土礦物和外來流體與儲層相互作用三大類型。
2 黏土礦物及潛在損害
2.1 黏土礦物類型及產(chǎn)狀
煤巖儲層黏土礦物中,非膨脹型黏土礦物高嶺石、綠泥石和伊利石含量很高,而膨脹型黏土礦物伊/蒙混層含量較少,甚至不含。
高嶺石:單體呈六方片狀,集合體呈書頁狀、蠕蟲狀、手風琴狀。其晶間孔孔徑太小,較大的毛管力為外來流體進入儲層提供了足夠大的動力,加之巖石的比表面積大,因此外來水相易于在高嶺石集合體中形成水相圈閉。所以,高嶺石對儲層潛在的損害為水相圈閉、堿敏、酸敏和速敏。
伊利石:晶體細小,掃描電鏡下呈不規(guī)則片狀、蜂窩狀。集合體形態(tài)為鱗片狀、板條狀、羽毛狀等。伊利石的這些產(chǎn)狀將儲層中大孔道分割成小孔道,造成儲層高含水飽和度,形成水相圈閉;同時,毛發(fā)狀或絲狀的伊利石微晶集合體可能會進一步分散,造成微粒運移,堵塞孔道。因此伊利石對儲層的潛在損害是強水相圈閉、速敏、堿敏,其次是鹽敏/水敏、酸敏等。
綠泥石:多為自生成因,在掃描電鏡下單體形態(tài)為針葉狀、玫瑰花朵狀、絨球狀;集合體呈薄片狀、鱗片狀可形成孔隙襯邊。綠泥石主要為層狀構造,損害方式包括鹽酸酸敏和速敏。
伊/蒙間層:掃描電鏡下粒表呈絲狀、蜂窩狀。形態(tài)與伊利石相似,膨脹性微弱,損害方式主要有水敏、堿敏和速敏。
2.2 黏土礦物物理化學性質(zhì)
與儲層損害相關的常見黏土礦物理化特性參數(shù)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1)陽離子交換性質(zhì):通常黏土礦物離子交換能力依次降低的順序是蒙脫石-伊利石-綠泥石-高嶺石。由于本研究區(qū)是以高嶺石含量為主,高嶺石的離子交換能力很低,研究區(qū)離子交換能力很低。(2)膨脹性:大部分黏土礦物都具有膨脹性,常見的黏土礦物中,膨脹性由高到低的次序是:蒙脫石-間層礦物-綠泥石-伊利石-高嶺石,這是由礦物的結(jié)構所決定的。由于本研究區(qū)是以高嶺石為主,高嶺石的膨脹性較低,研究區(qū)總的膨脹性也不會高。(3)比表面:比表面指單位體積的煤樣內(nèi)所有顆粒的總表面積,顆粒愈細,比表面愈大,愈容易與外來流體發(fā)生反應,化學成分的差異與流體的反應亦不同。
3 非黏土敏感性礦物及其潛在損害
除黏土礦物之外,儲層中還存在一定量的非黏土敏感性礦物,包括碳酸鹽礦物、硅酸鹽礦物、硫化物和氧化物礦物等。碳酸鹽礦物主要是指充填次生粒間孔、粒內(nèi)溶孔及包裹有濁沸石溶蝕殘余的含鐵方解石、鐵方解石和鐵白云石。鐵方解石、鐵白云石等為鹽酸敏感性礦物,與HCl反應釋放出Fe2+、Fe3+。在富氧流體中,F(xiàn)e2+還會轉(zhuǎn)化為Fe3+。當液體pH值升高到一定程度時,會生成鐵絮狀沉淀而堵塞喉道,造成儲層損害。
一些高含鈣和鎂的礦物對HF較為敏感,如方解石、白云石等與氫氟酸反應后,礦物溶解釋放出離子作用生成不溶解的氟化物,滯留在孔隙中。同時一些硅酸鹽礦物,如石英、長石等,與氫氟酸作用后,在一定條件下可形成氟硅酸鹽、氟鋁酸鹽及硅凝膠沉淀物,堵塞喉道,降低滲透率。
4 外來流體與儲層相互作用后的潛在損害
4.1 無機垢
煤巖儲層結(jié)垢類型主要為無機垢。研究區(qū)地層水中富含Ca2+、Mg2+等二價離子,煤巖氣藏主要結(jié)CaSO4、CaCO3垢,對煤巖氣藏開發(fā)滲透率影響較大。高pH值工作液進入儲層,易于與Ca2+、Mg2+結(jié)合形成沉淀,堵塞孔喉,這類離子的存在致使儲層潛伏著強堿敏,壓裂作業(yè)過程中也會誘發(fā)無機垢沉積。
4.2 相圈閉損害
鉆井完井、增產(chǎn)改造作業(yè)中,工作液濾液侵入使近井地帶儲層含水飽和度增加,形成水相圈閉,氣相滲透率降低。并且,由于煤巖比表面積較大、吸附性強、微裂隙發(fā)育,低孔低滲和毛管壓力高等特點導致侵入流體難以返排,造成嚴重的水相圈閉損害[3]。
4.3 應力敏感與固相侵入損害
由于儲層裂縫一定程度發(fā)育,欠平衡鉆井、測試、生產(chǎn)等過程中壓力降低及波動易引起扁平狀的喉道閉合,發(fā)生應力敏感性損害[4-5]。正壓差作業(yè)時開容易發(fā)生滲透性漏失,漏失進入儲層的液相可以弱化巖石強度,加劇儲層應力敏感性,而侵入的固相則可能堵塞流通通道,造成滲透率降低。
5 結(jié)束語
文章從煤巖儲層的基本特征出發(fā),考慮外來流體對儲層潛在影響,系統(tǒng)總結(jié)分析了煤巖儲層潛在的儲層損害類型:黏土礦物、非黏土礦物和外來流體與儲層相互作用。并解釋了相應的儲層損害機理,為后期煤巖儲層保護工作奠定了基礎。
參考文獻
[1]張紹槐,羅平亞.保護油氣層技術[M].北京:石油工業(yè)出版社,1993:12-74.
[2]盧擁軍.壓裂液對儲層的損害及保護技術[J].鉆井液與完井液,1995,12(5):36-43.
[3]張國華,梁冰,侯鳳才,等.滲透劑溶液水鎖效應對瓦斯解吸影響實驗研究[J].科學導報,2011,29(22):45-50.
[4]楊勝來,楊思松,高旺來.應力敏感性及液鎖對煤層氣儲層傷害程度實驗研究[J].天然氣工業(yè),2006,26(3):90-92.
[5]張亞蒲,何應付,楊正明,等.煤層氣藏應力敏感性實驗研究[J].天然氣地球科學,2010,21(3):518-21.
作者簡介:敬軍淇(1988-),男,漢族,四川成都人,石油工程專業(yè)本科生,主要從事煤層氣相關工藝與技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