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玲莉
【摘要】碘遇淀粉的顯色反應實驗是驗證碘或淀粉性質的驗證性實驗,高中學習階段,我們認為淀粉遇碘單質顯色并且為藍色,而在學生實驗過程中,卻出現(xiàn)了不同的結果。因此本人從本實驗的條件考慮,探究淀粉遇碘顯藍色可能會受淀粉濃度、溶液溫度以及溶液酸堿度的影響。
【關鍵詞】淀粉 碘 顯色反應 原因分析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12-0146-02
本人從溫度、溶液酸堿性、淀粉濃度等方面設計系列實驗,探究淀粉與碘顯色反應靈敏度的影響因素。
實驗藥品及儀器:
實驗室用可溶性淀粉在熱水中溶解,再冷卻至室溫,配成淀粉過飽和淀粉溶液;碘水;蒸餾水;稀硫酸溶液;氫氧化鈉溶液;燒杯、玻璃棒、膠頭滴管、pH計。
1.實驗步驟及現(xiàn)象
1.1溫度的影響
取一支試管加入5ml淀粉溶液加5滴碘水,馬上出現(xiàn)藍色;取另一支試管加入5ml淀粉溶液,在酒精燈上加熱至沸后再加入5滴碘水,現(xiàn)象是不出現(xiàn)藍色,呈現(xiàn)的是淺棕色,放置一段時間,現(xiàn)象不變。
由此可得出結論,淀粉遇碘顯藍色受溫度的影響。溶液煮沸后加熱不出現(xiàn)藍色,常溫出現(xiàn)藍色。所以進一步做探究實驗,分別把淀粉溶液至于40°C,50°C,,60°C,70°C,80°C的水浴中進行實驗,得出現(xiàn)象是:
實驗結果表明,在80℃以上時,淀粉溶液遇碘不變藍;70℃時,變藍,但很快褪色;60℃時,變藍,顏色消失也很快;只有在50℃以下時,淀粉溶液變藍,且不褪色。
1.2溶液酸堿性的影響
取上述淀粉溶液分別通過稀硫酸、氫氧化鈉和pH計調成pH約為4、10和中性淀粉溶液,取三種溶液5ml分別裝入三支試管,滴加5滴碘水,中性及pH約為4的試管都出現(xiàn)了藍色,而pH約為10的溶液未出現(xiàn)藍色。
從以上結果表明,淀粉遇碘在中性或酸性條件下顯示藍色,而堿性條件為無色。
1.3淀粉或碘水濃度的影響
取上述溶液適量于三支試管中,其中一支大概稀釋成原來的兩倍體積,一支大概稀釋成原來的四倍體積,一支不變。分別加入5滴碘水,出現(xiàn)現(xiàn)象為第一支深藍色,第二支淡藍色,第三支無色。
現(xiàn)象表明,溶液濃度會影響顯色。這組實驗中,淀粉溶液濃度不同,碘水濃度也不同,實驗結果表明,淀粉濃度/越高,呈現(xiàn)的顏色越深。實際在這反應中,碘水的濃度從左到右也在逐漸變小,所以,當兩者的濃度都高時,呈現(xiàn)顏色較深,當兩者濃度都較低時,顏色就較淺,甚至呈現(xiàn)無色。
2.結果分析
2.1淀粉的組成、結構及與碘反應原理
淀粉可分為直鏈淀粉和支鏈淀粉。淀粉分子中各葡萄糖單位有游離羥基,可以形成分子內氫鍵而形成螺旋結構,螺旋結構中有一定的空腔,剛好能容納碘分子鉆入。碘分子與淀粉之間借助于范德華力聯(lián)系在一起,形成一種絡合物,這種絡合物能夠吸收除了藍色以外的其他可見光,因此使淀粉呈現(xiàn)出藍色。支鏈淀粉與碘單質顯紫色。
2.2影響因素分析
(1)淀粉與碘顯色的實質是形成“淀粉-碘包合物”,改變了吸收光的性能而變色的緣故。當在較高溫度下,分子運動加快,碘分子不易與淀粉形成包合物,因此,溫度越高,分子的運動就越快,結合也就會越困難,從而顯色也會越不靈敏。
(2)淀粉與碘反應出現(xiàn)藍色的與溶液中的pH值有關。從實驗結果分析,可以是中性,也可以是酸性,但不能是強堿性。實驗表明在不同的pH值溶液中淀粉與碘呈現(xiàn)顏色反應的顯色情況是不同的。
在弱酸性溶液中,碘基本不參與歧化反應,淀粉也未水解,兩者可以很好的結合。在強酸性溶液中,淀粉有可能發(fā)生了水解,產生了糊精,碘單質遇糊精產生的顏色可能是棕紅色、淺紅色等,和藍色混合,就有可能呈現(xiàn)藍紫色。
在強堿性溶液中,本人認為應該是碘單質迅速發(fā)生歧化反應,堿將碘歧化成次碘酸鹽和碘化物,基本無單質碘的存在,而不能與淀粉形成包合物,因而不顯色。
為此,本人進行了如下三組實驗:
①按順序加入淀粉溶液+氫氧化鈉溶液+碘水,現(xiàn)象為無色,繼續(xù)滴加碘水,出現(xiàn)藍色。由此可以得出堿性條件是碘單質不能存在,而淀粉無影響。
②按順序加入淀粉溶液+氫氧化鈉溶液+碘水,現(xiàn)象為無色,繼續(xù)滴加稀硫酸溶液,出現(xiàn)藍色。由此可以得出碘單質是發(fā)生了歧化反應,然后在酸性條件下,碘酸鹽和碘化物又生成了碘單質。
③按順序加入淀粉溶液+碘水,現(xiàn)象為藍色,繼續(xù)加氫氧化鈉溶液,溶液變?yōu)闊o色,再滴加碘水,又出現(xiàn)藍色。由此可得出堿性環(huán)境下,包合物中的碘單質也會被反應,從而不能出現(xiàn)藍色。
(3)淀粉濃度或者碘水的濃度都會影響顏色。淀粉或者碘單質的含量較少,那生成包合物的含量就較少,那呈現(xiàn)出的顏色就會不一樣。
而且在實驗的過程中。如果淀粉與碘水顯示的是淡藍色,再滴加碘水,碘水本身是棕黃色,所以甚至可能會出現(xiàn)綠色。由此可得出濃度不同,聚合的量不同,顏色深度就不一樣,呈現(xiàn)的顏色就不一樣。
因此,在實驗的過程中應注意滴加碘水的量。
參考文獻:
[1]趙琦,彭偉民.化學教育[J],2008,9: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