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買東西時,想得最多的,不外乎是這個東西好貴,或者這個價格好劃算之類。
但浪費的錢多了,慢慢悟出些不同的道理來:一件物品,價格的生命力是短暫的,價值的生命力卻可以很長。對價格的感受,在挑選和買單的時候達到頂峰。然后我們開始真正擁有它,剩下的時間里與之相處,便大都是價值在物品身上的延續(xù)了。
我們父母那一輩,勤儉持家習慣了,對價格異常敏感。尤其是我媽媽,即使我們再喜歡,也從來不會給我們買她覺得貴的東西。以至于小時候,我爸常跟我們戲言:東西越貴越省錢。東西貴了,你媽不會買就省錢了;一旦便宜,買一堆回來,反而花錢多。
這樣的消費觀也影響了我。很長一段時間里,我喜歡買便宜東西,并因此沾沾自喜:瞧,我多會省錢;看,我多會過日子。
可是一到搬家的時候,我就開始犯愁:那些買燕麥買餅干贈送的水杯飯盒質量不佳;那些打折的衣服,也許質量還不錯,但是真正特別喜歡的沒幾件,很多只是覺得特別劃算才買下的……而那些因為非常喜歡,所以覺得略貴也咬牙買下的反而利用率最高,再費勁我也愿意把它們都帶走。
我沮喪地發(fā)現(xiàn):在決定買下一件東西的時候,我更關注的是它的價格而不是價值。
后來,每當一件東西讓人產(chǎn)生“哇,好劃算啊”這樣的念頭的時候,我就開始警惕并問自己:你是不是真的需要它,是不是真的喜歡它?
當我開始看重一件物品的價值甚于它的價格的時候,身邊令我喜悅,用著順手的東西變得越來越多。
很久之前在一個攝影師微博評論里看到她回答粉絲問題。
有粉絲問:我該買什么配置的單反?攝影師回:你買得起的最貴的配置。
我想這個回答適用于一切熱愛。沒有必要所有東西都買最貴的,但是你熱愛的值得你花費。
大約兩年前決定為了看書入手一臺kindle,900塊的機器,皮套的價格將近300塊,總覺得不值。還是先生幫我下定了決心。雖然貴的感覺伴隨了我一小段時間,但是后來看到別人買的便宜保護套質感不佳,喚醒不靈敏費電,還是很慶幸自己沒有貪一時的小便宜。
物美價廉的東西不是沒有,只是需要費勁心思去找去鑒別,而在這過程中花費的時間和精力,已經(jīng)讓你的成本大大上去了。
朋友大學時候有個同學,一直很極端地發(fā)揮著“貨比三家“的精神,買完發(fā)現(xiàn)別處更便宜簡直會令他崩潰。
所以,即使只是買一箱牛奶,他也會花一下午時間去學校附近的三家大型超市比價。
最后,當同宿舍的人都穿上學士服拍畢業(yè)照的時候,他卻因頻繁掛科被降級了。面對他的是,多花一年的時間;當然,對他而言更殘酷的是:一年的學費。
他從來沒有計算過:那省下來的幾塊錢,與他花費掉的時間和精力完全無法平衡。
(摘自《新城鄉(xiā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