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萌
北京城是草原游牧文化與中原農耕文化的交會地,歷代草原帝王都由此逐鹿中原,一統天下,留下了千古絕唱。
發(fā)祥于今內蒙古赤峰市西拉木倫河畔的草原游牧民族契丹人,轟轟烈烈地創(chuàng)建了大遼國,在距今1080年間,在北京建立了“南京幽都府”,使北京有史以來第一次成為“京都”。發(fā)祥于今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阿城地區(qū)的漁獵民族女真人,推翻了大遼國,建立了大金國,在距今860年間,在北京建立了首都“金中都”,使北京第一次成為全國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發(fā)祥于今內蒙古呼倫貝爾草原的蒙古人,創(chuàng)建了中國歷史上最大版圖的大元帝國,在距今750年間,將北京定為國都,史稱“元大都”。發(fā)祥于今遼寧省撫順市赫圖阿拉城的女真后裔滿洲人,闖入山海關,攻進北京城,創(chuàng)建了大清帝國,在距今370年間,在明朝“京師”的基礎上修繕了規(guī)模龐大的北京“紫禁城”。綜觀歷史,北京城成為草原帝王特別青睞的皇都,草原風情也孕育著千年古都文化。
現在的北京城依然保留著許多草原文化元素,除了皇宮系列建筑之外,“胡同”也是民間最普遍、最重要的一個草原文化元素。有學者說,“胡同”的稱謂屬于北京土語,泛指北方“胡人通道”。也有考古人員說,“胡同”是由蒙古語“忽洞格”演變而來,漢譯為“水井”之意?!霸蠖肌睍r期,北京城的“胡同”多達六千多條,最寬的“胡同”能夠同時行駛多駕馬車,故而后來改稱為“馬路”;最窄的“胡同”只有一尺多寬,兩個人側身才能相向通過,而且墻頂上有林蔭遮蔽,故而被稱為“錢眼兒胡同”?!昂眹@著四合院,構成了北京城獨具特色的“古都文化”。
北京小吃聞名遐邇,種類繁多,且多數具有草原文化情結。“豆汁”就曾是大遼國契丹人的民間食品,已經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如今被譽為老北京的“下午茶”。據說,慈禧太后小的時候就非常喜歡站在胡同里喝豆汁,被選秀入宮后也念念不忘豆汁的余香,直到當了太后才下懿旨將胡同里的豆汁引進紫禁城,升格為“清宮御膳”。
北京“涮羊肉”原本是草原游牧民族的飲食遺風,后來加以進化而成;“薩其馬”是滿族人的一種傳統餑餑,俗名“狗奶子蘸糖”;“褡褳火燒”是一種長方形的葷素兩種火燒連在一起的面食,其形狀像舊時北方人肩上搭的“布褡褳”;“驢打滾兒”學名“豆面糕”,是將黃米糕滾沾豆粉制作而成,其外形像野驢在沙地里打滾揚起的沙塵。清人曾有一首竹板詞,繪聲繪色地描述了京城街頭小吃的繁多和膾炙人口:三大錢兒賣好花,切糕鬼腿鬧喳喳;清晨一碗甜漿粥,才吃茶湯又面茶;涼果炸糕甜耳朵,吊爐燒餅艾窩窩;叉子火燒剛賣得,又聽硬面叫餑餑;燒賣餛飩列滿盤,新添掛粉好湯圓……
938年,契丹大遼國舉兵南下,穿越古北口,橫跨長城,勢如破竹,滅掉了五代十國的后晉,占據了黃河以北幽州、云州等廣大地域,史稱“幽云十六州”。大遼國將北京城設置為“南京”,始稱“幽都府”,后改稱“析津府”。大遼國實行上京、中京、南京、東京、西京等“五京”管理體制,下轄6個直轄府、156個州、309個縣,國土面積相對于北宋王朝的兩倍,實現了自秦、漢、隋、唐以來,對中國北方游牧草原的最大統一。
《契丹國志》記載:北京城“大內壯麗,城北有市,陸海百貨,聚于其中,水甘土厚,人多技藝?!蹦菚r,北京長居人口達三十多萬,有漢人、契丹人、庫莫奚人、渤海人、女真人等諸多民族,屬于當時世界上比較大的城市之一。城內劃分為26個坊,各坊有圍墻和坊門,坊門上有坊名,可謂井井有條,一派繁華都市景象。大遼國的帝王習慣于游牧生活,北京城是遼代帝王來得最多、逗留時間最長的京城。
北京城是大宋朝向大遼國輸送貢品的交接點,也是貿易樞紐。兩朝商賈云集,貨幣通用。據不完全統計,僅從宋真宗景德二年(1005年)到宋仁宗慶歷二年(1042年)這38年間,宋朝就向大遼國進獻白銀三百八十多萬兩、絹七百六十多萬匹。北京城由此成為大遼國的一座金銀庫和“國際”金融貿易中心。
我國著名建筑學家梁思成曾在《中國建筑史》中描述了遼代北京城的建筑特點:“以雄樸為主,結構完固,不尚華飾。”始建于遼道宗咸雍年間(1065-1074年)的清水院,后稱靈泉寺,其正殿坐西朝東,體現了契丹人崇拜太陽的信仰和“尚東”習俗。清水院的藏經記碑,堪稱北京最著名的遼碑。
佛教是遼代的國教,北京一帶寺院遍布,佛塔林立。始建于遼咸雍年間的良鄉(xiāng)塔,為樓閣式五層空心磚塔,是北京地區(qū)僅存的一座完整的遼代樓閣式磚塔?!懊茉仆獍司啊敝坏摹耙彼蔁簟?,初建于遼代重熙年間(1032-1054年),塔基出土的綠釉凈瓶是遼代瓷器中的精品。北海曾是遼代的皇家行宮,當時稱為“瑤池”。那里湖光浩渺,水天一碧,猶如天宮瑤池一樣美妙至極。
北京作為大遼國的“南京”長達一百七十多年。直到后來,在東北白山黑水之間,又崛起了女真人。他們揭竿而起,以摧枯拉朽之勢,推翻了契丹人的大遼國,創(chuàng)建了大金國,將大遼國的“南京”改為“燕京”,北京由此有“燕京”別稱。
大金國第四位君主完顏亮是歷史上一個富有傳奇色彩又毀譽參半的皇帝。他的爺爺就是金太祖完顏阿骨打。完顏亮18歲時就跟隨大金國的元帥金兀術征戰(zhàn)中原。北宋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陷了北宋王朝的首都東京汴梁(今河南開封),俘虜了宋徽宗和宋欽宗,北宋覆滅。南宋抗金名將岳飛在憤然激書的《滿江紅》中曰:“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睆拇?,演繹了岳飛大戰(zhàn)金兀術的歷史傳奇故事。
完顏亮因其雄才大略,足智多謀,作戰(zhàn)勇敢,屢立戰(zhàn)功,而被金兀術提升為龍虎衛(wèi)上將軍。按照女真人的舊俗和金朝的新規(guī),完顏亮都不能繼承皇位。但他暗藏野心,城府甚深。在時機成熟之際,他發(fā)動宮廷政變,弒君篡位,登上了大金國皇帝的寶座。
大金國創(chuàng)建時首都在上京會寧府,俗稱“白城”,位于今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阿城區(qū)南。大金國滅掉大遼、北宋兩個王朝后,威服高麗、西夏等國,統治了中國北方十分廣袤的疆域。但因首都偏于東北一隅,交通信息不便,政令下達多有違誤。從東京汴梁到上京會寧府,路程達四千三百多里,按當時車馬行進速度計算,每天行走七十多里,即使一路順利,也需要費時兩個多月,這對于女真人統治全國十分不利。
位于華北平原北部的北京,是平原與山地的交會處和交通要沖,地勢險要,依山襟海,形勢雄偉,正如古人所言:幽州之地,左環(huán)滄海,右擁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濟,誠天府之國?!吨芤住贩Q“天人合一”,山環(huán)水抱必有氣,可成千古帝王大都。
1153年,金主完顏亮力排眾議,不顧女真舊俗和貴族的強烈反對,毅然決然地頒布詔書,將首都從上京會寧府遷往北京。同時,將金太祖等10個帝陵也一起遷往北京房山區(qū)。爾后,又一把大火燒毀了上京會寧府,以絕牽戀。北京城從此改稱大金國的首都“中都”,正式成為中國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的管理中心。
金主完顏亮改“燕京”為“圣都”,不久改稱“中都”,在大遼國“南京”城都的基礎上,歷時兩年多時間完成了首都建設。“中都”呈“回”字形布局,分外城、內城、宮城,環(huán)環(huán)相套。宮城前有千步廊,正門是通天門,門樓系琉璃瓦頂,高8丈,深11間。宮城中主要宮殿有仁政殿、仁政門、大安殿。外城墻周長達二十多公里,有13個城門。至今,“麗澤門”仍遺存有“麗澤橋”,“豐宜門”仍有“豐臺”稱謂。金章宗在《宮中絕句》贊美中都:“五云金碧拱朝霞,樓閣崢嶸帝王家。三千六宮簾盡卷,東風無處不飛花。”
金章宗欽定“燕京八景”,留存史冊。它們是位于居庸關南山的“居庸疊翠”,位于玉泉山上的“玉泉垂虹”,位于中南海的“太液秋風”,位于北海公園的“瓊島春蔭”,位于西直門的“薊門飛雨”,位于香山的“西山積雪”,位于朝陽門的“金臺夕照”,位于盧溝橋上的“盧溝曉月”。
“盧溝曉月”,曙景蒼然,至今令人感嘆不已。原來,在永定河上架起的盧溝橋,是大金國歷時三年時間于1192年修建完成的,距今已有823年的歷史。盧溝橋被稱為“九省御道”,聞名遐邇,是南方各省進京的必由之路和燕京的重要門戶。拂曉時從盧溝橋出發(fā),望月趕路,辰時進京,恰到好時。有詩為證:“盧溝石橋天下雄,正當京師往來沖。”
盧溝橋是12世紀中國建筑藝術的珍品,工程宏大,構造精美,可以與當時世界上任何一座橋梁相媲美。千百年來,民間流傳一個有趣諺語:“盧溝橋的獅子——數不清?!痹诒R溝橋建成80年后,意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來過中國。他十分推崇盧溝橋,說它是“世界上最好的、獨一無二的橋,各處橋梁之美鮮有及之者”。他還贊賞盧溝橋的獅子群“共同構成了美麗的奇觀”。
歷史難以預料的是,在盧溝橋建成745年后的1937年7月7日,在盧溝橋發(fā)生了震驚中外的“盧溝橋事變”。日本帝國主義開始全面發(fā)動侵華戰(zhàn)爭,中國人民也由此拉開了全面抗戰(zhàn)的序幕?!爸腥A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刻”的《義勇軍進行曲》,唱遍全國,恰似盧溝橋上的群獅怒吼。
北京城作為大金國的首都“中都”,只存在了六十多年。1215年,北方草原的又一個游牧民族蒙古人,在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的率領下,以銳不可當之勢,攻下了大金國的“中都”,在兵荒馬亂之中,金碧輝煌的皇城宮闕被付之一炬,女真人的大金國徹底覆滅了。
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孫子,也是少數民族皇帝中全面統一中國的第一人。他根據《周易》“大哉乾元”之意,于1271年建國號“大元”,在中國歷史上開始了大元帝國的統治。元人認為:“幽燕之地,龍盤虎踞,形勢雄偉,南控江淮,北連朔漠,且天子必居中以受四方朝覲,大王果欲經營天下,駐蹕之所,非燕不可?!庇谑?,忽必烈定國都于北京,史稱“元大都”。
“元大都”在“金中都”的基礎上,重新進行了設計和修建,遵循的原則是《周禮·考工記》和《周易》“陰陽八卦”原理。都城內東西南北各有9條大街,大街寬24步,小街寬12步,胡同寬6步,符合“國中九經九緯,經途九軌”格局。太廟和社稷壇一左一右,體現了“左祖右社”原則。官署在南,市場在北,遵循“面朝后市、日中而市”規(guī)矩。都城呈中軸布局,彰顯“王者必居天下之中”的封建皇權思想。
“元大都”的皇宮附近有北海、中海、南海,取象于“天河銀漢”?!叭!敝辖ㄓ协側A島、廣寒殿和瀛洲,象征著神話傳說中的“東海三神山”?!霸蠖肌钡脑O計者出身佛門,當過和尚。他認為北京地區(qū)原來是一片苦海,有孽龍作惡,只有請“三頭六臂”的哪吒才能降服。于是,在“元大都”城南設三門,城東西設六門,城北設兩門,相當于哪吒的“三頭六臂”和兩只腳。有詩云:“大都周遭十一門,草苫土筑哪吒城。讖言若以磚石裹,長似天王衣甲兵?!?/p>
從茫茫草原來到北京城,蒙古人躍馬揚刀,馳騁天下,不僅創(chuàng)建了中國歷史上最大版圖的大元朝,還在文化藝術發(fā)展史上樹立了新的里程碑。在中國24部正史中,《遼史》、《金史》、《宋史》都是由元代官方修撰而成,這是對中國歷史作出的貢獻。在“三史”中,分別開辟了文學作品和作家專輯,《遼史》為“文學傳”,《金史》為“文藝傳”,《宋史》為“文苑傳”,可謂異彩紛呈,精華薈萃。
由于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及其子孫們三次大規(guī)模的西征,先后滅掉了西方四十多個國家,占領了中亞、西亞、東歐、西歐腹地,實現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亞歐大統一。成吉思汗將領土分封給四個兒子,在歐洲北部和俄羅斯南部創(chuàng)建了“金帳汗國”,在伊朗和伊拉克地區(qū)創(chuàng)建了“伊利汗國”,在烏茲別克斯坦和土庫曼斯坦等中亞地區(qū)創(chuàng)建了“察合臺汗國”,在蒙古西部和新疆地區(qū)創(chuàng)建了“窩闊臺汗國”,在中國本土則創(chuàng)建了“大元”帝國。成吉思汗創(chuàng)建了中國歷史上最大的版圖,統治了當時世界上五分之四的人口。中國由此成為“天朝上國”,北京“元大都”可謂“世界中心”。正如《詩經》形容的那樣:“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p>
然而,北京城作為“元大都”也只存在了96年。1368年,放牛娃出身的朱元璋率領起義軍攻占了“元大都”,元朝滅亡。朱元璋將“元大都”改名為“北平”,封第四子朱棣為燕王。后來,朱棣發(fā)動“靖難之役”,攻占了大明首都“應天”(今南京),當上了明朝第三位皇帝,并遷都北平,改北平為“北京”。
1616年,生活在白山黑水之間的北方少數民族女真人的后裔再度崛起,建州女真部落首領努爾哈赤占據遼東,以祖父十三副遺甲起兵,統一了東北女真各部落,在撫順赫圖阿拉城建國稱汗,立國號“大金”,史稱“后金”。后來,努爾哈赤第八子皇太極即位稱帝,廢除女真舊族名,改為“滿洲”,改國號為“大清”。1644年,明末農民起義軍“闖王”李自成攻占北京,明朝覆滅。清軍乘機入關,順治帝自盛京(今沈陽)遷都北京,統治全國,剃發(fā)易服。
北京城再度成為滿洲人創(chuàng)建的大清王朝的首都。滿洲人對明皇城進行了大規(guī)模修繕和擴建,將“承天門”改為“天安門”,取“受命于天、安邦治民”之意。重建后的天安門有城門五闕,東西寬9間,南北進深5間,以“九五”象征帝王之尊。紫禁城位于北京城中心,現稱“故宮”,成為中國乃至世界上現存規(guī)模最大、保持最完好的古代皇家建筑群。
我的老舅是科爾沁草原蒙古王爺府一帶一位著名的民間藝人。他在母親九十壽誕之際,借酒說出了晚年的最大愿望,就是想到北京城逛一逛,了卻一個草原民間藝人一輩子夢牽北京城的情結。母親對我說,你老舅吹拉彈唱了一輩子,就是逛北京這個“?!睕]吹出去,你帶他去一趟北京城吧。我立刻答應了母親的要求,老舅高興地問我,是騎馬,還是坐轎?我說坐轎。老舅就把馬奶酒壺拴在了腰上。
我開車載著老舅行駛在遼闊草原上,一路高歌向北京城進發(fā)。不到兩個小時,老舅就抱怨我的汽車坐墊硌屁股。我讓老舅拿枕頭靠在后背上,老舅卻把枕頭騎在了屁股下面,說這樣才像騎馬一樣舒服??磥?,老舅已經習慣騎馬了,只有“騎馬”坐轎車,才能找到牧人的感覺。老舅喝了幾口馬奶酒,便鼾聲如雷了。
清晨,我和老舅擠在天安門廣場的人群里,排著蜿蜒的長隊去看升國旗儀式。老舅望著寬闊的廣場說,這里多平坦??!咱倆昨天夜里就應該睡在這兒,免得住賓館花錢,大清早的還往這里趕路。我勸老舅說,在廣場上睡地磚,你老身體受不了。老舅不以為然地說,草原牧人經常睡在草地上和馬背上,如果能在這廣場上睡覺,該有多敞亮啊!我心里好笑,老舅敢在天安門廣場上吹牛。
雄壯的國歌響起來了,鮮艷的五星紅旗在萬眾矚目中徐徐升起。從四面八方趕來參觀升旗儀式的人們,凝目聚神,接受著這一心靈上朝圣般的莊嚴洗禮。升旗儀式很快結束了,注目遠送威武的儀仗隊闊步走回天安門城樓,我激動的心許久才平靜下來。忽然,我發(fā)現老舅不見了,大概是被潮涌的人群擠散了。我擔心他會出什么危險,剛剛平靜的心不由得又緊張起來。
我開始在廣場上四下尋找老舅。驀然,我發(fā)現不遠的地方集聚了一大群人,他們有說、有笑、有拍照,好像出現了什么奇特景觀。我的腦袋嗡的一聲響,好像被什么預兆撞擊了一下,就急忙擠進人群里觀瞧。
哎呀!那不正是老舅嗎?只見他身穿天藍色蒙古長袍,頭戴紫色游牧騎士禮帽,腰系紅色綢緞束帶,腳穿黑色長筒皮靴,一手拿著馬奶酒壺,一手端著金杯,正興高采烈地唱草原《贊歌》:“從草原來到天安門廣場,高舉金杯把贊歌唱……”
責任編輯:黃艷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