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蔻蔻
荷蘭以“小國大業(yè)”而聞名,“通商和賺錢”堪稱荷蘭文化之一,荷蘭人絕不掩飾自己的愛財之心,賺錢之道。那么,在荷蘭父母的耳濡目染中,在整個社會的影響下,荷蘭孩子的理財觀念是怎樣的呢?
“再給你42歐元?對不起,我做不到?!?/p>
在荷蘭,父母都不刻意避免讓自己的孩子受挫折,也少有父母會用錢來幫孩子擺平問題。
我一個荷蘭朋友的女兒讀大學一年級。荷蘭大學的教科書不強制購買,學生可以選擇向圖書館借閱。女孩為了復習方便,還是花了42歐元買了這本書,可在考試前一周她把書弄丟了,于是她決定向圖書館借書應付考試。
她預約在第二天上午十點前去圖書館拿書。考試季需要借書的人很多,圖書館規(guī)定如果誰沒有在約定時間取書,那么書會馬上順延給后一個預訂者。而她偏偏在取書的前一晚參加了一個派對,結果第二天睡過頭,誤了取書的時間,等她趕去圖書館時,館存的書已經(jīng)全部被別人借走了。
于是她回家向爸爸再要42歐元,否則她沒書復習,考試肯定過不了。她爸爸在聽完事情的經(jīng)過之后,斬釘截鐵地拒絕了,理由是:“你把自己的書弄丟了,已經(jīng)是不負責任的表現(xiàn);而該去借書的時間你又錯過了,再一次不負責任,不遵守承諾。發(fā)生了兩次這樣的行為,你應該接受教訓,承擔后果。你還想指望別人幫你清理現(xiàn)場?”
當時我在邊上為孩子說話:“可孩子沒書考試就過不了,她已經(jīng)知道錯了,就給她買書吧。”結果他對我也對著他女兒大聲表明態(tài)度:“她這次最壞的結果只是過不了一次考試,可是她如果沒有承擔這個后果并且消化它,以后就會過不了很多人生的關口??雌饋碇皇且槐?2元的書,可背后是比42元的書嚴重得多的責任感和規(guī)劃性問題。如果我們幫她,她今后可能因為缺乏責任感自律性,要承擔‘4.2億元的問題時,誰來管她?”
結果當然是沒有給女孩買書。女孩當晚哭了一場,很快就振作起來,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了:她和另外一個有書的同學談好,一起復習功課,當同學不用此書而復習其他功課時,每天借給她看兩個小時。每天兩個小時的閱讀,無法讓她考到一個好成績,但是她至少考試及格了。我想她應該一輩子都會記得這次經(jīng)歷。
孩子出生后就給辦銀行卡
和中國人一樣,荷蘭人喜歡存錢理財。孩子出生后的第一件事情,荷蘭父母就是給孩子辦張銀行卡并制定一些長期理財?shù)幕鹩媱?。一般到孩子五六歲的時候,父母就會教他們使用網(wǎng)絡銀行,和他們共同探討理財?shù)挠媱?。因此在荷蘭的家庭,不難見到父母和孩子一起坐在電腦前梳理賬目、探討理財儲蓄方案的情景。
當然在這個階段,孩子最關心的是自己的零用錢該如何處理,是全部存起來,還是分成幾部分做不同用途?那么父母會和他們一起分析利弊。有時,父母也會帶孩子一起去銀行咨詢理財計劃。
荷蘭的銀行,有很多約見客戶的小會議室,里面都放著很多讓孩子一目了然的理財玩具和工具,比如很萌的分類存錢罐、卡通圖解的理財玩具等,孩子可以像下棋一樣做一些排列組合,然后得到理財?shù)檬У拇鸢浮?/p>
等孩子12-14歲,這張卡基本上就能交給孩子了。因為荷蘭的銀行卡都是一卡兩用,活期帳戶和理財賬戶捆綁在一起,孩子可以自由使用活期賬戶提款或刷卡,可是理財賬戶的錢是無法擅自動用的,這樣既保護了理財?shù)难永m(xù)性,又可以讓孩子自由支配一些錢。
總之,和錢有關的事情,孩子很早就參與規(guī)劃。而有了這些鍛煉,他們總會從似懂非懂逐漸形成一些理財觀念并學會對錢的管理。
值得一提的是,在荷蘭家庭的交流里,父母不時把慈善理念灌輸給孩子。孩子們都很有同情心,在他們賬戶的每個月花費里,總有一部分是他們自愿定期捐助給需要幫助的人和動物的,比如每個月1歐元捐給非洲教育機構,讓女孩子也可以讀書;或50歐分捐給動物保護組織,可以讓一些發(fā)展中國家的驢不負重勞動等等。孩子們也會整理自己的玩具衣物捐獻給宗教組織,用來幫助窮困家庭的孩子。
讓孩子自己做活動預算表
荷蘭孩子對錢的態(tài)度是務實和精細的。我主要是指荷蘭小孩并沒有把從家人處取得經(jīng)濟支持當成理所應當。
比如,從小學開始,校慶活動都是孩子在老師家長的協(xié)助下自己組織,一般模式是家長和孩子互動的文藝演出和體育比賽?;顒拥慕?jīng)費預算都是孩子通過團隊合作方式自己制定。
老師一般會指定3個小組來做預算,一個小組兩三個孩子,然后PK性價比最高的預算計劃來執(zhí)行。為了被選上,孩子會嚴格根據(jù)活動流程制定一個最劃算的詳盡計劃?;顒尤绻枰埲司幣盼璧?、搬運東西,孩子一般會找親友幫忙,并對親友投入的時間、車馬費等都算成基本的成本投入。
有一次,因為我任職的營養(yǎng)公司有很多展會留下的飲料,我就贊助了老公侄兒校慶活動的所有飲品。后來我看到孩子在預算上清楚注明“所有飲品為某某某贊助,市值多少歐元,請明年作預算的同學把這筆費用考慮在內”。
這種做法很理智,很現(xiàn)實,從孩子們做預算的態(tài)度來看,就是專業(yè)和明晰的。如果把親人的投入完全當成無償,在經(jīng)費預算上就會有偏頗,這種習慣和思維在成年后的職場上非常不利于實際項目的策劃和執(zhí)行。
先自問擁有這件東西的三個理由
荷蘭父母并不把金錢和物質占有進行直接關聯(lián)。如果孩子看到一個很貴的東西想買,父母不會很生硬地拒絕:“那么貴,沒錢買。”這種方式雖然直接,但有一個弊端就是孩子很小就會認為自己的愿望無法達成完全是錢的原因,這樣的心態(tài)對以后的生活態(tài)度很不利。
而荷蘭父母更多地是和孩子探討對這件東西(如玩具,衣服)擁有的原因和必要性。他們會問孩子:“你為什么喜歡這個???”“你給我三個想擁有它的理由?!?/p>
在這種看似簡單的分析交流中,孩子會更理性地對待這個事物,對購買它的必要性也會有更明確的認識。這種思維方式和邏輯的建立,可以更好地幫助孩子學會思考和審視,分析和考量,對日后做任何決定都有幫助。
以談判契約的方式來獲取、分配和管理金錢是荷蘭人的強項,也影響著荷蘭人的日常生活模式、思維習慣和對孩子的教育。荷蘭人看重錢,但不濫用錢,不夸大錢的力量,對金錢的態(tài)度是平和的,那么孩子對錢的態(tài)度自然就會是理性的。
編輯 朱璐 zhulu8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