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章銘
生活的味道,究竟是什么?富人說:“生活的味道是香的,猶如一塊膩膩的肥肉。”窮人說:“生活的味道是苦的,好比一碗黃澄澄的黃連水?!睉?zhàn)士說:“生活的味道是辣的,是兵刃相接時那一股火焰?!倍艺f:“生活的味道是淡的,是清晨那山澗涌出的第一股泉水的味道?!?/p>
淡然的姿態(tài),即放下,放下一切私欲,以純凈的眼光去看待這個世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回歸到嬰孩,與自由相擁。這聽上去很簡單,可放眼古今,身為萬物靈長的我們似乎與淡然背道而馳,且漸行漸遠。
鋼鐵俠曾經(jīng)說過:“和平只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鄙w亞至今已有四十六億歲了,而她的愛子——人類的時間,只有這四十六億年的千分之一,而在這千分之一的旅程中,人類之間的互相傷害一直不曾減少過。曾經(jīng)有過一個著名的理論——自私基因論,即生命的本性都是自私的,都只是為了自身的利益而活著罷了。這或許科學地解釋了戰(zhàn)爭和爭吵的存在,因為有了欲望,才有了爭奪,因為爭奪時的摩擦,才有了互相傷害,有了所謂的戰(zhàn)爭。答案往往是可怖的,會給予求知者迎頭痛擊,這就是現(xiàn)實,殘酷而真實,生活又苦又辣。
但每個時代,在那戰(zhàn)鼓的尖嘯中,在那兵刃的華爾茲中,總有那么一兩個身影,悄悄扔下兵器,戴上斗笠,遠離俗世,去追尋那淡然高遠的隱居生活。他們,擺脫抑或是遏制了本性的渴望,對一切持有淡然的態(tài)度。他們選擇了放下,選擇了逃避,這不是膽小,不是懦弱,而是人性的脫胎換骨,是作為人的覺醒。
老子一生主張無為,將自己的學識見解發(fā)展成了影響社會的潮流,這是常人所渴望的,渴望出眾,渴望被人理解。但老子卻淡然地接受了這一切,并悄悄放下,在一個烈日當空的午后,這位偉大的思想家騎著自己心愛的老青牛,淡出了人們的視線。沒有人知道他去向何方,死于何時,葬于何地。但接下來與他有關的歷史記載卻是多了幾分仙氣??鬃訉W術有成,廣施私學,游說諸侯,竟也有桃李三千,集大成者七十二人,被后人尊為孔夫子。老子也行,如果他愿意為了自己去爭奪,那他也能使自己的成就大于事實數(shù)倍,但他沒有,他選擇了另一條路,他淡然地離開了這個曾滴滿了他的汗水的舞臺,走向了解脫的人生。
民間也有過一件奇事,明朝有一人,得怪疾,記憶猶如孩童,對一切泰然而視。其家人散盡家財,得一怪僧治其疾。藥到疾消,眾人皆大歡喜,唯患者唉聲嘆氣,問其何以悲也,曰:“余疾時,不諳世事,淡然視人間之事,無悲無喜,無懼無憂,卻也逍遙自在,今重入凡世,憂余將再擾于瑣事,往之瀟灑,怕是一去不復返矣?!?/p>
我尚年幼,虛歲也未成年,已經(jīng)對這人與人之間的互相傷害苦惱不已,更何況那些年邁或仍為自己的未來而不斷戰(zhàn)斗在一線的人呢?
有空時,就喜歡一個人坐在窗前,望望遠方,望望天空,感受自然那強有力的脈搏與呼吸。偶然也會專門抽出一個下午的時間,走進深山老林,忘掉得失。這是一種奇妙的經(jīng)歷,是與自由的偶遇,是和自然的約會。但我仍然太年輕了,太幼稚了,我的淡然也許只是一種 強制的回避與遺忘,與那古時的哲人窮盡一生才換來的境界相比,實在是孩童的玩物。
淡然的姿態(tài),是一種擺脫了限制的自由,是放下欲望的豁達,是與自然對話的許可證。放棄無謂的戰(zhàn)斗,用淡然的姿態(tài)擁抱自然,這很難,卻也不難,這是無志之為,卻也是人性的解脫與覺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