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展
小唯在14歲生日那天,說是跟同學去公園玩。如果不是巧遇張姐,我還不知道她竟到KTV歌廳里過生日呢!
我氣急敗壞地找過去,隔著玻璃窗往里一看,全場早已樂翻了:到處是“蛋糕仗”留下的痕跡。桌子上除了飲料、零食外,竟有許多空啤酒瓶。幾個“小酒鬼”或躺或臥在沙發(fā)上,姿態(tài)不一。平時膽小怯弱的小唯,這回居然換了個人似的,正聲情并茂地跟一個男生合唱情歌……
“好你個臭丫頭,難怪學習成績不好,原來心思都花在這上面了!”我猛地推門而入,一把奪過了小唯手里的麥克風。看這陣勢,孩子們沒敢說什么,紛紛逃散了。
回到家,我沒想好怎么教訓小唯,她倒沖我嚷嚷:“不就是到KTV唱歌嗎?人家爸爸媽媽開的包房比這高級多了呢!”敢情他們去KTV不是一兩次,而且還為去什么檔次的地方“攀”上了!我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趕緊聯系了小唯的班主任,把情況反映給她。
老師說:“現在的孩子在一起都不懂玩什么,跟家長去過幾次KTV就學會了這個。其實,有些家長也知道,只是覺得白天去玩玩沒什么。這是孩子們自發(fā)組織的校外活動,我們老師也管不了那么多?!?/p>
從老師那里得不到外援,我只能自己管好孩子。從那以后,無論小唯去哪里,我就算答應也得親自去送。她先是鬧點小情緒,后來就安靜了,周末不再惦記著往外跑。然而,奇怪的是,盡管小唯每天都乖乖地待在家學習,成績卻下滑得更快了。
老公跟我說:“你沒發(fā)現小唯最近精神有些恍惚嗎?我看問題還是出在KTV的事兒上。咱別把它視為洪水猛獸,好不好?小唯的性格內向,能借此機會多跟同學接觸未嘗不好。再說她歌唱得不錯,沒準還能培養(yǎng)她的自信呢!”
老公的話似乎有理,可我想想還是覺得不行。且不說KTV不是未成年人該去的地方,就算有家長陪同,這消費攀比的壞習慣還是對孩子的成長不利呀!
老公又說:“教育的關鍵不在‘堵而在‘疏。要不,咱先試試在家給他們制造練歌的機會?”
對啊,我怎么沒想到呢!咱家有音響,再買回麥克風和唱片不就行了嗎?我恍然大悟。我把這想法跟小唯一說,她高興極了,立即打電話邀請同學們周末來家里玩。
星期天一早,我準備好東西就跟老公到公園遛彎了。聚會結束后,我問小唯玩得是否開心,小丫頭興奮得小臉通紅,說:“太好玩了,我朋友都說咱家的音響比KTV的還棒!還有,大家都封我為‘歌后呢!”看到小唯燦爛的笑臉,我突然明白:讓孩子融入集體獲得自信,原來比埋頭寫作業(yè)重要得多!
我決定讓孩子們的聚會形式多樣化。我仔細想了想,女兒除了會唱歌,似乎對做飯也挺感興趣。于是,我建議她在周末把同學們請過來,大家一起動手做飯吃。
聚會當天,我給孩子們準備好食材就離場了。我原本準備等散場了才回家,沒想中途竟接到小唯的電話,她說:“大家都說你辛苦了,一定要嘗嘗我們的手藝!”
這活動效果果然不錯,孩子們通過勞動居然學會感恩了!我暗喜?;丶乙豢矗妥郎系牟穗缺M管色香味都不怎么樣,可孩子們似乎都很滿意。
從那以后,孩子們的聚會形式不斷翻新,我們家似乎成了名副其實的俱樂部。小唯變得越來越開朗、越來越自信,而我呢,時常跟一群孩子打交道,心態(tài)也年輕了不少。
學期結束時,小唯第一次捧回了兩張榮譽證書:一張是“三好學生”獎狀,另一張是“優(yōu)秀家長”獎狀。是的,在全班同學的公推下,我被評為班級里“年度最優(yōu)秀家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