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淼儉 全守堯 蔡榮輝 林浙龍
替代組織擴大甲床面積治療甲床不育基質缺損的研究
陳淼儉 全守堯 蔡榮輝 林浙龍
目的 觀察替代組織擴大甲床面積治療甲床不育基質缺損的臨床療效。方法 112例136指甲床缺損≥5 mm, 甲床近端生發(fā)層殘留≥1/4的患者, 急診行筋膜皮瓣、脂肪組織、真皮下血管網皮瓣等不同組織替代甲床不育基質的缺損面積, 減少甲床缺損。待創(chuàng)面瘢痕愈合后, 對63例(71指)甲床不育基質缺損的患者進行隨訪, 觀察甲床恢復情況。結果 本研究隨訪63例71指甲床不育基質缺損恢復中優(yōu)46指, 良16指, 差9指, 優(yōu)良率達87.3%。結論 應用替代組織擴大甲床面積在甲床不育基質缺損修復中, 方法簡單, 療效滿意, 是修復甲床不育基質缺損的理想方法。
替代組織;擴大甲床面積;甲床不育基質缺損;修復外科
甲床不育基質損傷在急診手外傷中是十分常見的一類損傷, 多伴有指端及側方軟組織及指骨損傷。過往常采用的方法有切除殘留甲床、殘端修整、皮瓣修復、游離斷層甲床或全層甲床移植, 但均對患指的長度及美觀有一定的影響, 給患者帶來一定的心理影響。利用小面積甲床瘢痕愈合, 使指甲生長后不留畸形及無明顯功能障礙是目前研究的熱點, 選取本院2010年1月~2014年8月收治的112例136指甲床缺損≥5 mm, 甲床近端生發(fā)層殘留≥1/4的患者, 急診行筋膜皮瓣、脂肪組織、真皮下血管網皮瓣等不同組織替代甲床不育基質的缺損面積, 減少甲床缺損。待創(chuàng)面瘢痕愈合后,對63例(71指)甲床不育基質缺損的患者進行隨訪, 觀察甲床恢復情況, 發(fā)現(xiàn)甲床均可獲得不同程度擴大及延長, 而且指甲外觀較滿意, 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63例患者共71指, 其中男42例49指, 女21例22指。年齡18~54歲, 平均年齡29.35歲。包括左手37例41指, 右手26例30指。其中拇指25指, 食指21指, 中指19指, 無名指4指, 小指2指。采用同指指背、側方筋膜皮瓣修復19指, 鄰指翻轉帶蒂皮瓣修復6指, 同指指背筋膜帶脂肪組織修復的17指, 腹部及其他部位真皮下血管網皮瓣修復29指。
1.2 手術方法 傷指根部局部麻醉或上肢臂叢麻醉后, 患者取平臥位, 手指根部環(huán)扎橡皮止血帶, 仔細清除污染壞死組織, 殘存甲床組織盡量保留。單純甲床缺損, 可選擇指腹或側方小面積筋膜瓣覆蓋缺損區(qū);甲床及指端側方缺損, 行同指背筋膜帶脂肪組織皮瓣修復;指端橫斷缺損, 行真皮下血管網皮瓣修復。根據指端及甲床缺損的程度選擇筋膜皮瓣、同指指背筋膜帶脂肪組織或真皮下血管網皮瓣修復指端缺損, 利用上述組織替代修復甲床的不育基質的缺損面積,盡可能減少甲床不育基質的缺損面積。術后常規(guī)使用抗生素2~3 d, 術后2周拆線, 待創(chuàng)面瘢痕愈合后, 隨訪4~9個月, 觀察患者指甲生長情況。
1.3 療效評判標準[1]療效評定的內容:①外形(與健側對比)是否光滑平整, 有無縱棘、嵌甲、裂甲等;②甲上皮有無粘連和切跡;③甲體附著力;④有無感覺過敏、疼痛癥狀。評價標準:優(yōu):上述4條均達到或幾乎達到要求;良:基本達到要求或1~2條次要內容為達到要求;差:未達到評價要求。優(yōu)良率=(優(yōu)+良)/總例數×100%。
63例71指甲床不育基質缺損恢復中優(yōu)46指, 良16指,差9指, 優(yōu)良率達87.3%。甲床損傷修復療效評估情況。見表1。
表1 甲床損傷修復療效評估情況(n, %)
3.1 指甲的功能包括保護指端, 使指端有較好的握持功能;對指腹的壓力形成反作用力, 增加指腹的感覺強度;輔助手指完成精細動作;手指美觀的修飾作用[2]。甲床位于指甲下方, 由未角化的表皮和真皮合成, 在甲根和甲弧影下方的生發(fā)基質層很厚, 其表面細胞不斷繁殖、角化、肥厚加入半透明的甲, 此區(qū)為指甲的生長區(qū), 損傷后可導致指甲的缺失。其余部分為甲床不育基質, 是甲生長前移的滑面和附著面[3]。不育基質也稱為模板區(qū), 與甲體緊密相貼, 提供指甲向遠端生長的軌道, 起指甲鑄型的作用[4]。因此, 恢復甲床不育基質的外形是指甲良好生長的前提。
3.2 甲床缺損后末節(jié)指骨背側外露, 游離植皮經常難以成活, 且甲床組織缺乏彈性, 也無法進行直接縫合;甲床移植需取自體甲床, 不僅造成傷指的增加而且成功率較低;甲床缺損直徑<5 mm, 經過清潔傷口包扎換藥, 待肉芽生長, 最后瘢痕愈合, 指甲生長后往往不留畸形或功能障礙;甲床缺損較多, 若直接縫合傷口, 必將截除末節(jié)指骨或遠節(jié)指間關節(jié)結構, 造成患指的縮短及功能障礙;皮瓣移植保留殘留甲床,雖然保留手指長度, 但存在鉤形指甲或指甲過短或指甲凹凸不平;將殘留甲床、甲基質及部分上甲皮切除, 避免殘甲再生,雖然保持了手指的長度和功能, 但缺少指甲, 外形和功能存在都有一定的缺陷[5]。
3.3 指甲床缺損≥5 mm, 甲床近端生發(fā)層殘留≥1/4的患者行筋膜皮瓣、脂肪組織、真皮下血管網皮瓣等不同組織替代甲床不育基質的缺損面積, 減少甲床不育基質的缺損, 增加甲床表面積, 改造甲床表面形狀, 且甲床與替代組織瘢痕愈合, 使甲床不育基質表面光滑, 這不僅為指甲的生長提供良好的軌道, 而且使指甲表面生長光整, 使患指恢復良好的功能并增加美觀度, 大大減少指甲生長后遺留的畸形或功能障礙。
3.4 操作要點及注意事項:①適用于指端軟組織及甲床不育基質缺損的患者;②無論采用何種組織替代甲床, 需注意恢復甲床的表面積, 或將較大面積的甲床缺損變成較小面積的缺損, 甲床及指端組織血供豐富[6], 瘢痕愈合較快;③可利用皮瓣本身的厚度恢復甲床的表面積, 如指端橫斷缺損,皮瓣修復, 如皮瓣表皮與甲床直接縫合, 甲床面積無法擴大,但將皮下組織與甲床縫合, 將皮瓣厚度曠置, 作為甲床面積擴大的載體, 甲床愈合后多可獲得皮瓣厚度的延長。甲床及指端側方缺損, 行指背筋膜皮瓣修復, 根據甲床缺損的程度,切取皮瓣可攜帶指掌側脂肪組織填塞缺損區(qū);單純甲床缺損,可選擇指腹或側方小面積筋膜瓣覆蓋缺損區(qū);④術后需用小面積的油紗覆蓋創(chuàng)面及甲廓, 如無明顯滲液, 只更換外層敷料, 8~10 d后揭開油紗;⑤即使術后發(fā)生感染, 創(chuàng)面淺表,引流通暢, 不易影響皮瓣及甲床愈合。
3.5 優(yōu)勢:①甲床不育基質損傷多伴有指端及側方軟組織及指骨的損傷, 在急診修復指端缺損的同時修復甲床缺損,可選擇術者熟悉的手術方式, 無需特殊手術操作;②恢復或擴大甲床面積, 概念簡單, 操作要求不高, 適合推廣應用;③創(chuàng)傷小, 對患指及其他指未造成新的創(chuàng)傷, 術后功能恢復佳, 患者容易接受。
[1] 呂桂欣, 程國良.甲床損傷及甲畸形的治療體會.中華手外科雜志, 1995, 11(A01):17-18.
[2] 顧玉東, 王澍寰.手外科學.上海:上??萍汲霭嫔? 2002:7.
[3] 羅永湘.四肢軟組織的修復重建.上海:第二軍醫(yī)大學出版社, 2005:44-47.
[4] 侯寶賢, 宗丹.26例甲床不育基質缺損的急診修復.中外健康文摘, 2011, 8(13):81.
[5] 王澍寰.手外科學.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1993:181-191.
[6] 劉景臣, 辛圣, 劉偉才, 等.鄰指背筋膜皮下組織瓣及游離趾甲床移植修復手指甲床缺損.中國實用臨床醫(yī)學, 2009, 3(8): 59-60.
10.14163/j.cnki.11-5547/r.2015.16.074
2015-01-27]
528447 中山市港口醫(yī)院骨科
蔡榮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