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焰
今天早上,天氣變冷,外面淅淅瀝瀝地下著雨。沒有開展戶外活動,比較早到的孩子們都在活動室里自選玩具各自玩。“小螞蟻,小亭子搭好了,你快快去里面躲躲吧!”一句清脆稚嫩的話語傳入我耳邊并引起我的注意,我回頭一看,是大寶在小聲地說話呢。只見他的桌前用五塊積木壘高搭了座小亭子。一層、兩層、三層、四層,哇!是四層壘高,第二層的兩塊長條型積木還是對稱的豎立起來的,他是怎么做到的?他的建構能力這么強?他已明白要找兩根一樣長的積木當亭子的柱子才會穩(wěn)定嗎?大寶搭建的積木亭子頓時引起我的興趣,讓我想認真觀察他。
大寶一只手拿著一塊小小的積木,繞著小亭子一圈圈地“游”著,嘴里繼續(xù)喃喃自語:“哦,船開來嘍!小狗,我送你到亭子里躲躲!”糟了,一不小心,袖子碰到亭子上的兩根“柱子”,“嘩……”亭子全倒了。大寶發(fā)現(xiàn),搖了搖頭,嘆了口氣:“唉,可惜了!橋倒了,亭子也倒了?!薄皹颍窟€有橋?”我定睛一看,果然,亭子的最底下,是一塊拱型積木。
正當我思考時,大寶重拾起這些積木又搭了起來。先橫著擺上拱形積木,然后左右兩手各一塊長條形積木,同時分別立在拱形積木上。大寶雙手剛離開積木瞬間,這兩條長條形積木,雙雙往里靠在一起,倒了。大寶快快地用手接住這兩塊積木,重復著上次的動作,可是等他的手一離開,積木又是不聽他使喚,倒了。放了倒,倒了放,大寶重復三次,失敗了三次。第四次,他先單手小心翼翼放一塊積木在拱形積木上,然后再慢慢地又放了一塊在右邊?!斑祝晒α?!”大寶緊皺的眉頭終于打開,小臉也露出一絲絲笑容。短暫的成功沒讓大寶停太久,幾秒后他繼續(xù)拿起一塊長條形積木要放在立著的兩根“柱子”上。這次,他更是鎖緊眉頭,一手拿著積木,一手輕輕扶著下面的“柱子”,大氣不敢出地輕輕把積木放上。積木剛碰在一塊,便“嘩”一聲又倒了?!捌婀?,怎么又倒了?”大寶有點失望地把頭歪向一邊。一會兒,又重拾起積木,對著它們細細瞧著、研究著,滿臉寫著疑惑?!笆沁@兩塊積木有問題?”他把這兩塊積木拽在手上豎著比較著。像是發(fā)現(xiàn)了什么問題似的,又把這兩塊積木放回玩具筐中,重新找來三塊不一樣粗的積木放在手心比較著。接著,開始了他新的嘗試:一根粗一根細的積木立起來放;兩根橫著放;兩塊積木立在拱形積木的邊上。這樣擺弄了好一會兒,正當他還想繼續(xù)研究時,收玩具的音樂響起。他一點也沒拖延,動作干凈快速地把玩具放入筐中。有個小朋友不小心把積木碰倒在地板上,大寶看到了二話不說立刻蹲下身子鉆到桌底,把積木撿起放回玩具筐中。整組小朋友齊心協(xié)力把玩具收好之后,大寶走到二寶的邊上,對二寶說:“二寶,快收玩具啦!”并伸手幫這組小朋友收玩具。
在這個故事里,我發(fā)現(xiàn)了……
大寶是剛入園四個月左右的小班小朋友,與二寶是雙胞胎。雙胞胎的身份,相同的容貌,相同的衣著,從入園第一天起就注定引起大家的關注。大寶充滿稚氣的話語“這個……”“為什么……”更讓人印象深刻,總讓人禁不住想了解他,想問問他腦子里藏著哪些秘密。
今天,我真慶幸自己看到了一個有耐心、會思考、專注的大寶。大寶,你真是好樣的!當積木那么“不聽話”地倒了時,你一次又一次地重建,重復了四次。四次你都不急不躁,一點也沒被困難嚇倒,越挫越勇,充滿信心。小小年齡就有這么堅韌的精神,讓老師非常感動!更讓老師嘆服的是,在失敗中,你懂得思考與調整。前三次都沒有成功讓積木立穩(wěn),到第四次時,你懂得調整,放慢速度。不再雙手同時放,而是一塊積木放穩(wěn)之后再放一塊積木。老師還看到最精彩的一幕,面對一連串的失敗,你開始新的探索和嘗試:把三塊積木拽在手上豎著比較;一根粗一根細的積木立起來放;兩根橫著放;兩塊積木立在拱形積木的邊上……瞧,你探索時的眼神是多么專注,動作多么一絲不茍,真是個十足的小小探究家!大寶,今天,老師從你身上學到了許多,做事的專注,遇到困難的不放棄,不斷嘗試解決問題的方法,這些都是小朋友和老師要向你學習的!同時,老師發(fā)現(xiàn)你還是個特別有愛心的孩子,看到下雨了,便擔心起小動物會不會被淋濕,給它們建小亭子避雨。老師特別希望有機會再聽聽你和你的小動物之間的故事。最可喜的是,入園四個月,你從不懂事的調皮小男孩變成個懂得遵守規(guī)則的哥哥??吹絼e人不小心把玩具弄倒在地上,你二話不說,便主動撿起。在完成自己的事情之后,還會關心二寶,提醒并幫助他收玩具。你的變化讓老師感到特別欣慰。
大寶在自選的搭建積木活動中,表現(xiàn)出很強的探究學習能力。自己不小心把建好的亭子碰倒后再重建,重建的過程顯然沒有第一次那么順利。幾次失敗之后他不僅沒有氣餒,而是嘗試著尋找原因,自己解決問題,表現(xiàn)出強烈的探究欲望和堅韌的意志品質。從他拿著三塊不同積木對比開始,就可以發(fā)現(xiàn)他找到拼建小亭子的關鍵點。雖然在這次的嘗試操作中,他還沒有明確悟出——兩根“柱子”要一樣高,粗的積木比細的積木立得穩(wěn)這道理,但我相信,只要給他充足的時間他一定能眀白這個拼搭“技巧”。這次的搭建過程,讓我深深地感受到大寶的獨自學習、探究能力和超強的專注力,他是個有能力和毅力的孩子。
我還在思考
在橋上建座小亭子,大寶這個獨特的經(jīng)驗是從哪里來的?是書本還是家長,還是從主題活動?“下雨天為小動物們建座亭子給它們避雨”,這是個很有趣的故事?;蛟S,我還可以和大寶一起動手把今天的故事,用照片做成一本小書籍,和全班小朋友一起分享呢!
我還應該給孩子更多的空間和時間。有些自選區(qū)的材料擺放位置可作調整,要放置于便于幼兒自選操作,便于保留未完成作品的地方,方便孩子過會兒可再繼續(xù)完成。當孩子正在深入探索某個活動,對這個事物表現(xiàn)出強烈的探究興趣時,老師可以給他更多的時間,不一定要對他作統(tǒng)一的要求。
幼兒用積木搭亭子,或是搭建別的建筑物是幼兒園司空見慣的事情。如果我當時看到大寶桌前擺放著建好的亭子,就盲目下定論:大寶的建構能力很強,已經(jīng)懂得找兩個相同的積木當“柱子”,能一層層疊高,動手操作能力很強,那么我就會錯失大寶給我的一連串驚喜。很高興自己沒有想當然地下定論,而是帶著疑問,靜靜地觀察孩子。這一觀察,讓我有種“撥開云霧見月明”的感覺——原來,有時我們以為明白了,其實我們只是看到事物的表面現(xiàn)象。在這個幼兒學習故事中,我深刻體會到“尊重兒童、研究兒童、促進兒童主動發(fā)展”這句話的含義。作為老師不能只關注學習結果,而是要關注了解孩子的學習與操作過程,從他的操作過程中了解發(fā)現(xiàn)孩子的學習方式、學習特點,以及體驗孩子在學習過程中的快樂與困難。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了解一個孩子,理解他的成長過程,將教育回歸最自然最本質的狀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