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未都
今天看不見誰在使用鋼筆了,連我這么愿意使用鋼筆寫字的人都記不起多長時間不用鋼筆了。我還有幾只好鋼筆一直未啟用,無意間成為了收藏品。
西方人認(rèn)為鋼筆的歷史很長了,有一千年,那和毛筆比較起來,至少還差著一千多年。我小時候,父親老用蘸水鋼筆,桌子上有一套玻璃制的文具,墨水瓶嵌在其中,用時打開蓋子,蘸上鋼筆水能寫半行字,然后再蘸再寫,寫完一定記著蓋上蓋子,否則鋼筆水易干。
蘸水鋼筆寫出來的文章有意思,有輕重有緩急,剛蘸的水筆跡重,水快使完了筆跡急,所以蘸水鋼筆寫出來有毛筆書法之韻??上н@東西太不方便了,也不能隨身攜帶,當(dāng)吸水鋼筆普及后,蘸水鋼筆就漸漸消失了。
吸水鋼筆是俗稱,官稱應(yīng)是蓄水鋼筆。吸一下墨水能使許久。小時候知道兩個品牌的鋼筆有名,一個是北京的金星,一個是上海的英雄。最早的英雄100的金筆是黑膠木旋蓋的,從旋開到拔開是鋼筆的一個飛躍。我使用的第一支好鋼筆就是英雄100的,筆尖14K黃金,看著金燦燦的。這支鋼筆是我爹使過又給我的,仔細(xì)想想,我平生第一次真正意義擁有黃金就是這支鋼筆了,說來令人唏噓。
這支蓄水鋼筆至少陪伴我三十年,后來各類水筆涌入中國市場,使之方便,丟了也不心疼,“英雄”就無用武之地了。改革開放后有個臺灣朋友送給我一只德國萬寶龍鋼筆,告之它只需要換水芯,無需去墨水瓶人工汲取,一開始我覺得十分方便,可時間久了,我忽然有些傷感,過去鋼筆沒水了,打開墨水瓶,把筆伸入墨水之中,在反復(fù)捏放蓄水膠囊時能獲得一種莫名的樂趣,可惜這樂趣再也體會不到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