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孟全
【人物小傳】
張愛英,女,山西大同人。1986年出生,2003年12月入伍,2005年9月考入解放軍西安通信學院,2008年7月進藏,現(xiàn)任西藏林芝軍分區(qū)通信連連長,期間,她被上級表彰為“優(yōu)秀基層主官”、“優(yōu)秀基層帶兵人”、“軍人道德之星”,兩次榮立三等功,四次被評為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2014年,被成都軍區(qū)表彰為“踐行強軍目標優(yōu)秀基層主官”。
一位將軍到被譽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檢查工作時,拍著一位連長的肩膀說:“小伙子,你怎么這么矮?是找關系進部隊的吧?”這位連長回答:“首長,我是女的,身高符合標準。”
這位連長就是被官兵稱為現(xiàn)代“花木蘭”的西藏林芝軍分區(qū)通信連連長張愛英。
放棄“富二代”生活和回北京機會到西藏邊防。幾年的高原軍營,將她由嬌嬌女錘煉成了一個女漢子。
張愛英說:“最有價值的東西不是金錢,而是信念和追求。”
2003年的冬天,河北廊坊某訓練基地,迎來了一群身著嶄新軍裝的女兵。這是一群剛入伍的新兵,每一個人的臉上都顯露出稚氣。一個女戰(zhàn)士站在連隊的“英雄榜”前,注視著上面一張張英姿颯爽的英雄照片,眼眸上閃爍的是敬佩與仰慕。
此時的她估計忘記了自己還是個女孩,只勾畫著如何讓自己的照片和名字寫入這個光榮的團體?!拔乙矔先サ摹保@不經(jīng)意間的一句話,鏗鏘有力,愣是讓站在她身旁的新兵連連長一驚。
“你叫什么名字”,“張愛英”,“從哪兒入伍的?”,“山西”,“像革命老區(qū)的兵,好好干。”
張愛英出生在一個殷實的家庭,其父經(jīng)營著煤礦和鐵礦,其姐經(jīng)營著一家大型服裝公司。而她,被家人視為掌上明珠。是名符其實的“富二代”“白富美”。在親友的驚詫聲中,張愛英穿上了軍裝,參軍入伍到了部隊。
然而,藍圖可以在腦海中勾勒得清晰美麗,但現(xiàn)實生活總是會用挫折給蛻變的過程加上濃墨重彩的一筆。新兵連的第一次考核,當她聽到“向后轉”的口令時,卻一屁股坐在了地上;俯臥撐,趴在地上卻怎么也起不來……考核不合格,給豪情萬丈的她當頭一擊。挫敗感暴露出了女兒心態(tài),張愛英哭了。
“成績是練出來的,不是哭出來的”,排長如是說。排長的話猶如春天的驚雷震醒了她。擦干眼淚,她開始奮起訓練。向后轉,在頭上頂一口裝滿水的水杯,衣領別上一顆大頭針;俯臥撐、深蹲、仰臥起坐,每天睡前堅持各做100個。這個不愿言敗的晉城姑娘,用自己的汗水追逐著自己心中的方向。她的照片果然貼上了光榮榜。
對于命運的選擇,張愛英更傾向于心靈的追求,當同鄉(xiāng)都認為她參軍僅是為了增加閱歷,兩年后會回家繼續(xù)在商界揮斥方遒的時候,她考上了解放軍西安通信學院。2008年6月畢業(yè)分配時,她主動放棄了回北京原單位工作的指標,瞞著母親,填寫了到西藏邊防工作的《志愿書》。
張愛英向往西藏,喜歡西藏離不開其大伯和二叔給她講述的西藏故事:英國人入侵的痕跡是否還在?墨脫邊防與崗巴邊防哪里更苦?還有那條非法的“麥克馬洪線”……
“讓我也成為西藏邊防線上的一塊磚瓦吧?!碑敱鴷r沒能去成西藏,軍校畢業(yè)如愿進藏的張愛英顯得有些激動。
2008年7月21日,張愛英來到了林芝軍分區(qū)。軍分區(qū)領導征詢她的意見:“去機關怎么樣?”“不,我要去當排長!”張愛英倔犟地回答,她心想:“到機關上班,我還用來西藏嗎?”
聽著她一天天變粗變大的嗓音,看著她一天天變黑、變瘦的臉,許多人不解地問:“放著大好的‘富二代生活不過,跑西藏這個苦寒之地來,你圖個啥喲?”張愛英總是笑笑說:“怎么樣的人生才是最有價值的人生?吃香喝辣嗎?”
望著藍天白云下迎風招展的五星紅旗,張愛英未曾開口,淚水早已盈眶。在西藏的這六年,她的手長滿了老繭,臉脫了好幾層皮,由白臉變成了紅黑臉,嬌滴滴的嗓音也變成了渾厚的男中音。但,正是這超乎常人的脫胎換骨,使她完成了敢與男兒比肩的壯舉:走遍藏南千里邊防勘察通信網(wǎng)絡,寫出了8萬多字的巡線報告,詳細掌握了林芝地區(qū)山川地理,協(xié)助地方確定12個通信基站的建設。
血水和汗水凝聚成的巡線報告,為墨脫縣的通信網(wǎng)絡建設提供了重要參考。如今,墨脫的通信基礎設施建設正在快速推進,邊防連隊哨所已經(jīng)通了網(wǎng)絡。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墨脫“孤島”將會與世界同步。
如饑似渴學本事、練技能?!佰`行強軍目標優(yōu)秀基層主官”、“優(yōu)秀基層帶兵人”,兩次三等功,四次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記載著連長張愛英提高強軍真本領的決心。
張愛英說:“平時練就真本事,戰(zhàn)時才會少誤事。”
張愛英深知,通信是現(xiàn)代戰(zhàn)爭的“神經(jīng)中樞”,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海灣、科索沃、南聯(lián)盟、利比亞”等現(xiàn)代戰(zhàn)爭中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通信連是遂行作戰(zhàn)任務的基本單位。連長,作為通信連的軍事指揮員,直接影響著全連的通信能力水平。
面對不甚了了的有線通信新裝備,原來學無線通信技術的她開始了艱苦卓絕的自學歷程?!锻ㄐ旁怼贰稊?shù)字電子技術》《模擬電子技術》《控制論》《系統(tǒng)論》《信息論》等通信方面的書籍都被她翻得卷起了毛邊,20多萬字的通信筆記密密麻麻記滿了學習體會和經(jīng)驗總結。在通信連五年,她先后改進了數(shù)據(jù)傳輸、機上通話、被覆線架設、程控交換機操作等11項通信業(yè)務的訓練方法,總結出了在高原保養(yǎng)通信裝備的15條經(jīng)驗,在她和戰(zhàn)友們的不懈努力下,軍分區(qū)通信器材故障率下降了17.2%。50次巡線故障排除率為100%。
當兵也要學文化,不能拿起“槍桿子”丟了筆桿子。為提高連隊戰(zhàn)士文化水平,張愛英鼓勵官兵參加與本職崗位有關的自學,不僅本人帶頭參加研究生課程學習,還帶動連隊100多名官兵參加了各類函授。近四年來,連隊有6人 考上軍校,32人考入士官學校,36名戰(zhàn)士選取為士官,12名戰(zhàn)士退伍時考上了地方公務員,通信連“入連即入學,退伍即成才”的學習氛圍濃厚了。
“既要提倡苦學苦練,更要看重勤學巧練,用科技投入來衡量官兵的訓練精神和價值?!边@也是張愛英帶領和訓練團隊的一個重要思路。endprint
話務班戰(zhàn)士德吉卓嘎天生對數(shù)字不敏感,老是記不住電話號碼,訓練成績老是上不去。張愛英了解到德吉卓嘎的情況后,主動找到她一起學習,研究對策。她采取諧音背記、形象背記、跳躍背記、交叉背記、推算背記等記憶方法,幫助德吉卓嘎掌握了竅門,訓練信心自然也就上來了。兩個月后,德吉卓嘎已是功夫了得:可以在十分鐘內(nèi)一氣呵成默寫下500多個電話號碼;可以在兩秒鐘內(nèi)干凈利落地轉接電話,遠遠超過了三秒鐘的標準;可以聽懂12種少數(shù)民族方言的簡單對話。她們倆總結出來的訓練模式還被軍分區(qū)推廣,并被命名為“愛德”訓練法。
腦功、耳功、口功、手功是無線電通信的四項基本功。聽上去不復雜,可真正達到“腦功活、耳功清、口功熱、手功巧”,沒有一翻刮骨療毒的勇氣去磨練,是難以企及的。
“四功”訓練有點像電視臺的闖關游戲,分成幾個步驟,訓一項、考一次,過一關才能進入下一關,全部順利“通關”后才能取得上崗資格。連隊以高于軍事訓練與考核大綱的要求,制定考核標準:100分或0分。全部答對,100分,過關;有一處錯誤,0分,從頭再來。
入伍前就通過英語八級的大學生女兵高碧云心里不服氣,背代碼能比背8000個單詞還難?事實證明,要在短短二十多天里記住1000多個代碼,真比背單詞難。
從早上起床到晚上熄燈,每天十幾個小時里,張愛英和戰(zhàn)友們眼里看的、嘴里說的、耳朵聽的、手上寫的、床頭貼的、甚至夢里念叨的,全都是數(shù)碼。超負荷的連軸轉,有的女兵因為連續(xù)熬夜雙眼紅腫,有的頭發(fā)大把脫落。為了熟練掌握收發(fā)報技能,戰(zhàn)士訓練結束后她還會躲在機房練習收發(fā)報技能,食指磨起了血泡,她就纏上醫(yī)用膠帶繼續(xù)堅持,三個月的時間,發(fā)報機機柄被按斷了兩個。
腦功最苦,耳功最難。連隊老兵孟歡介紹說,“普通報務員聽二答一,要求記憶力、反應力、聽力協(xié)同一致,一名普通報務員則要求熟記1000多個常用代碼,并且達到每分鐘翻譯70字的要求。”
在愛軍精武競賽性考核中,考試一次通過,電子鍵、手鍵、速傳成績打破了紀錄。2011年、2012年,連隊無線電臺,連續(xù)被成都軍區(qū)表彰為“優(yōu)秀紅旗臺站”。她個人也因此榮立三等功。鑒于她在通信業(yè)務上的優(yōu)異表現(xiàn),2014年9月,她由指導員改任連長。
一腔熱血盡情揮灑。身是女兒身,性是男兒性,誰英雄誰好漢,訓練場上比比看。
張愛英說:“誰說戰(zhàn)爭是讓女兒走開的地方?戰(zhàn)場可不分男女?!?/p>
一次攀登與固定訓練中,她主動示范,躍起、抱桿、蹬腿、卷腹……張愛英做完示范后,捂著肚子直不起腰。女兵班長雷永玲看出了玄機—她生理期到了。劉盼弟勸她:“指導員,不舒服就不必做示范,給大家講講要領就行了,大家都能理解?!薄斑@怎么行?上戰(zhàn)場可不分男女?!彼f道。第二天,她依然出現(xiàn)在了戰(zhàn)術訓練場上。
在她的帶動下,連隊戰(zhàn)士個個如“小老虎”嗷嗷叫:攀登固定訓練,大家爬上爬下,如猿似猴;野外架設被覆線,闖激流、攀峭壁、鉆叢林,沒有一人叫一聲苦、說一聲累。
張愛英剛到軍分區(qū)通信連當排長時,整個通信連就她一個女的,生活上的麻煩還相對容易解決,可是終究初來乍到,排里總有能人干將不把她這個弱女子排長放在眼里。
連隊軍事訓練標兵葉鵬,外號“袍哥”,人如其外號,性格大大咧咧。他總是覺得自己一個大老爺們,有事總得向女排長請示報告,而這個看起來弱小的女排長,更像一個來基層鍍金的“花瓶”,始終覺得別扭。
“排長,不知道你射擊技術怎么樣?”“袍哥”率先發(fā)難。心想,射擊是門技術活,男女沒有什么區(qū)別,自己把她比下去了,也不會有人說欺負女人。
張愛英笑著接受了來自自己戰(zhàn)友和部下的挑戰(zhàn),步槍精度射擊,“袍哥”臥姿有依托,張愛英則用的跪姿無依托,手槍速射,“袍哥”雙手握槍,張愛英單手舉槍瞄準。
最后,靶子上的兩個五十環(huán),深深地鎮(zhèn)住了這個公然向排長提出挑戰(zhàn)的部下,張愛英深得戰(zhàn)友們的敬佩。
2015年1月5日,在開訓對抗射擊中,已經(jīng)擔任連長的張愛英親自操槍上陣,帶領通信連的戰(zhàn)友,一舉將經(jīng)常在上級的比武競賽中奪金摘銀的軍分區(qū)特務連“挑落馬下”,獲得第一名。
林芝地區(qū)地處印度洋板塊與亞洲板塊的碰撞地帶,印度洋暖濕氣流和西伯利亞寒流也在此匯合,暴雨、暴風雪等極端天氣多發(fā),雪崩、泥石流等地質災害頻繁,要保證穿越在這一地區(qū)通信線路的暢通,其巡線保通難度等同于飛躍這一地區(qū)上空的“駝峰航線”。2009年的冬天,軍區(qū)邊防某哨所通信線路因暴風雪中斷,急需搶通。張愛英主動申請帶隊執(zhí)行任務,查線路,續(xù)接光纜……待線路暢通時,張愛英的雙腿凍得連步子都邁不開了,但她仍然堅持撥通了哨所的電話以檢查通話質量。
被雪山隔絕的哨所官兵,聽到了來自山外的聲音后,激動得反復說道:通了、通了,而張愛英由此也收獲了上高原后的第一份成就感,也堅定了她巾幗不讓須眉,狠抓訓練的決心。
為提高連隊的機動通信保障能力,張愛英請準上級后,將連隊拉到陌生復雜地域,把平時的定點架設對接、定時信息聯(lián)通、集中修理裝備等科目與機動演練捆綁到一起綜合實施,摔打官兵隱蔽機動、協(xié)同作戰(zhàn)、戰(zhàn)時通信保障、裝備快速維修等綜合作戰(zhàn)能力。同時加強與偵查兵、航空兵等協(xié)同和對抗演練,總結研練出20多套復雜環(huán)境下的通信保障方法和手段,增強了反偵察、反干擾通信保障能力。
去年8月,在一次高寒山地聯(lián)合作戰(zhàn)演習中,一臺接力通信車突然受到“敵”強烈干擾,指揮部命令無法傳達給前沿某作戰(zhàn)分隊。張愛英斷定是遭到“敵”阻塞式干擾,果斷利用“突然死亡法”,及時改換頻段,開啟頻率自適應功能,成功避開了“敵”強干擾……
幾年的摸爬滾打,張愛英贏得了各級的認可,2015年1月,她被成都軍區(qū)表彰為“踐行強軍目標優(yōu)秀基層主官”。一位上級領導又一次提出,調她進大機關當通信參謀,工作環(huán)境比林芝邊防好多了。她說:“古代花木蘭的名頭是戍邊衛(wèi)國中建立的,都說我是現(xiàn)代‘花木蘭,我應向古代花木蘭看齊?!眅ndprint
什么也不說,祖國知道我。大愛是什么?大愛是與自己親人在一起生活!是為了國家的需要而義無反顧!
張愛英說:“大愛雖是無限的,但要放在最需要的地方?!?/p>
2010年1月3日,張愛英接到父親打來的電話:爺爺病危。由于工作原因,她根本走不開。她想起了小時候爬在爺爺肩膀上,扯著爺爺?shù)亩湟浅?,想起了爺爺蹣跚著送她上火車……幾天后,父親再一次打來電話,擊碎了她最后一絲僥幸。
2月20日,張愛英交接完連隊工作,急匆匆趕回山西大同老家,見到的是爺爺?shù)撵`堂。這位在“生命禁區(qū)”歷經(jīng)考驗的鏗鏘玫瑰,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失聲痛哭。
處理完爺爺?shù)暮笫?,看著年過六旬的父親,她狠狠心,走出了家門—未轉身,已淚流滿面……
在連隊戰(zhàn)士的眼中,張愛英是他們的寄托—她的那本被戰(zhàn)友們稱為“紅寶書”的記事本,記錄著每一位戰(zhàn)士的家庭住址和親人的工作與身體狀況,每逢過節(jié)和父母生日,這些戰(zhàn)士的家里,總能收到一張溫馨賀卡和小小的禮物。
2011年9月,張愛英代理連隊指導員,這時連隊有了女兵排。作為混合“兵種”的“兵頭”,既要懂得“溫暖男兵”,也要會“堅強女兵”。
戰(zhàn)士張龍剛,他來自貴州一個偏遠閉塞的小山村,村里迷信思想較重,他也深陷其中。張龍剛入伍那年,一個“八字先生”對他母親說,張龍剛有將帥之氣,如果能夠得到神靈的保佑,就能出人頭地,條件是每個月給“神靈”上供至少200元的物品,神靈才會保佑張龍剛,否則不但一事無成,還會有血光之災。
張龍剛一家對“八字先生”的話深信不疑。然而本來就貧困的家庭,經(jīng)“八字先生”一折騰,更是雪上加霜。半年后,家里拿不出錢,但又怕得罪了“神靈”,全家人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得知此事的張龍剛也心神不定,對于連隊工作也沒多少興致。
張愛英深知如果講大道理,張龍剛肯定難以接受。工作間隙,張愛英主動和他聊“成功學”,給張龍剛講自己從普通一兵到連隊指導員,家里并沒有誰祭拜“神靈”,連隊去年考上軍校的4名同志,也沒有哪位給“神靈”上供。她了解到張龍剛老家正在修公路,就給張龍剛的父母寫信,告訴他們只有共產(chǎn)黨才能讓人民當家作主,只有共產(chǎn)黨才會為村里修公路,才會帶領大家發(fā)財致富,“神靈”是不會管的。了解到張龍剛的母親生病也沒有錢治時,張愛英還寄去了5000元錢,并利用休假專程趕到貴州,把張龍剛的母親接到重慶第三軍醫(yī)大學醫(yī)治。
在張愛英持之以恒引導下,張龍剛及其家人都逐漸從封建迷信的思想中擺脫出來,其母親也親自給兒子打電話教導其要和現(xiàn)代社會接軌。擺脫封建迷信的張龍剛,工作積極主動,被選取為下士,還當了班長。
在一次邊防巡線途中,由于長途跋涉,上等兵佘亮腳抽筋,痛苦地倒在路上。張愛英二話不說直接拔掉佘亮褲子和鞋子,幫他作腿部和腳掌按壓以緩解疼痛。“指導員,你就像俺姐?!辟芰镣浟搜簿€的勞累,疼痛稍一緩解,又走在了巡線隊伍的前列。
2011年的冬天特別冷,安徽籍女戰(zhàn)士劉盼弟在休假歸來時不小心感冒了。可劉盼弟嬌氣慣了,既不愿吃藥,也不愿起床。一天過去,劉盼弟咳嗽、頭昏、胸悶、呼吸短促,病情由感冒變成了肺水腫。
曾經(jīng)在醫(yī)院當兵的張愛英強行為劉盼弟作了體檢。
情況比預想的還要糟糕。劉盼弟的病情正在向急性高原肺水腫發(fā)展,肺水腫留給醫(yī)生的搶救時間只有三個小時。
張愛英立即背起劉盼弟就趕往軍分區(qū)門診所。經(jīng)過兩周的精心治療,劉盼弟的身體終于恢復了健康,她拉著張愛英的手激動地說:“指導員,你就是我的天使,以后我再不嬌氣任性了!”
如今,劉盼弟當了班長,訓練工作和男兵比著干,大家稱呼她“盼哥”?;蠲撁摰牡诙€張愛英。
愛,是張愛英經(jīng)常與戰(zhàn)友討論的話題。她經(jīng)常說,每一名軍人,都有一腔對祖國滿滿的愛,該把這腔滿滿的愛放在什么地方呢?她經(jīng)常沉思。她想,自己是一介女性,雖然干的工作曾專屬于男性,但肩上的責任和那些扛槍弄跑的熱血男兒們一樣。無疑,張愛英找到了放這腔滿滿的愛的地方。
一位將軍在西藏檢查指導工作時曾經(jīng)說:“我們這一代軍人的價值追求,是可以用手觸摸到的?!睙o疑,張愛英用手觸摸到這個價值追求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