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信社 圖/李廣宇
借據(jù)的背面
文/楊信社 圖/李廣宇
董小川的父親董長山去世了,料理完父親的后事,董小川決定收拾一下父親的遺物。
他在父親的抽屜里發(fā)現(xiàn)一張字條,拿起來一看,是張借據(jù),寫著:茲借董健康80元。1979年3月4日。
父親是從不拖欠別人錢的,他常說欠人錢財,良心難捱,有時手頭一時不方便,要跟人借錢了,不但給人打欠條,自己還留著借據(jù),等還了錢再把借據(jù)撕掉。
這張借據(jù)可能是因為被壓到抽屜最里面了,所以父親給忘了。
董小川心想,應該幫父親把錢還了,否則父親在那邊心里也不會安寧。
可是他又想,當時的80元,現(xiàn)在得折合好幾百呢,再說那董大爺都90多歲了,肯定早忘了,還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可是,自從董小川決定不還錢,心里就老想起這件事,尤其從董大爺家走過的時候,那良心就更加過不去。
思來想去,董小川覺得還是還了這筆錢心里踏實。于是他帶上幾百塊錢,拿上那張發(fā)黃的借據(jù),去找董大爺。
老態(tài)龍鐘的董大爺聽董小川說明來意,戴上老花鏡,仔細端詳那張借據(jù),末了,笑了笑說:“怎么還是這張借據(jù)?”
這話什么意思?董小川糊涂了。
看他不明白,董大爺說:“這不是你父親借的,是你爺爺借的,當時是為了給你父親進城看病,我記得很清楚。不過第二年你爺爺就還了,我記得當時他說,他的借據(jù)找不到了。我為什么說‘還是這張借據(jù)呢’,那是因為你爺爺去世兩年后,你父親拿著它來還過錢,我已經(jīng)告訴他了,但不知道他為什么還留著這借據(jù)……”
是啊,父親明知錢已經(jīng)還了,為什么還留著呢?
回到家,董小川想把借據(jù)撕掉,但忽然看到背面還寫著幾個小字,仔細一看,是:欠人錢財,良心難捱。董長山記之。
忽然,董小川什么都明白了。
董大爺不是說爺爺去世兩年后父親才來還錢嗎?看來父親當年也有過不還錢的心思??!父親保留這張借據(jù),并在背后寫上這句話,原因不言自明。
想到此,董小川把借據(jù)撫平,在父親名字的下面添上了自己的名字:董小川記之。
(責編:梁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