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等院校公共英語擔負著大學本科學生英語語言文學的教學重任,承載著英語人才培養(yǎng)的質量。因此,公共英語教育教學的設計與建構就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從公共英語教育教學全程化的視角,剖析了傳統(tǒng)公共英語學習“二、二學制”的弊端,闡發(fā)和論述了開展全程公共英語教育的必要性,進而提出具體的實踐操作。
作者簡介:賀翰墨(1985-),男,黑龍江哈爾濱人,主要從事法律英語、大學公共英語教學研究。
基金項目:本文系“商務英語專業(yè)教學評價與測試體系研究項目”的研究成果,2014年度黑龍江經濟社會發(fā)展重點研究課題(外語學科專項)重點項目,課題編號:WY2014011-A
本文從培養(yǎng)適應當代需要的應用型英語人才的目標出發(fā),提出了公共英語教育教學全程化的理念,進而提出兩年基礎英語、兩年目的英語的新的“二、二學制”英語學習模式,分析與闡述了相關的理論與實踐問題。
一、大學本科公共英語全程教育的涵義
目前,我國高等院校非英語專業(yè)本科教學計劃中,公共英語一般只開設二年,即只在大學一、二年級開設公共英語課,大學三年級開始,只開設本專業(yè)專業(yè)選修課和專業(yè)必修課而不再開設英語,這種學兩年停兩年的英語學習“二、二學制”結構帶來諸多弊端已然凸顯。為克服上述弊端,變弊為利,筆者倡導公共英語全程教育理念。所謂“大學本科公共英語全程教育”,是指公共英語教育教學持續(xù)的、不間斷地貫穿于非英語專業(yè)大學本科教學全過程,即除英語專業(yè)外的所有本科專業(yè)在學制年限內,要持續(xù)地、不間斷地學習英語,英語教育教學貫穿于整個大學本科教學過程。
二、大學本科公共英語全程教育的必要性
(一)遵循語言學習規(guī)律,提高學生人文素質的需要
目前,大學本科只在大學一、二年級開設公共英語課,后兩年不再開設,這種學兩年停兩年的“二、二學制”公共英語學習體制嚴重違背了外語學習持續(xù)化規(guī)律,使得學生學得的英語單詞、語法在畢業(yè)時遺忘殆盡,英語水平回歸到高中時代,嚴重減損了大學生應當具有的人文素質。因此,為了遵循語言學習規(guī)律,為了提高大學畢業(yè)生的人文素質,必須在四年的大學生活中持續(xù)的不間斷的學習外語。
(二)適應現代崗位需求,提高學生就業(yè)擇職的需要
在世界大市場,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尤其是我國加入WTO后,外語尤其是英語正在成為學生就業(yè)擇職的必備條件之一。國內企業(yè)要打開國際市場,外資企業(yè)要在中國尋求發(fā)展,都要求高層管理人員精通英語等外語。因此,大學畢業(yè)時具備較強的外語能力將為就業(yè)擇職帶來諸多契機,近年的學生就業(yè)實踐已經充分說明這一點。不僅如此,外語還將是個人今后發(fā)展、晉升、競爭取勝的有力武器。毫不夸張地講,不懂外語的人很難成為高層管理人員。因此,為提升就業(yè)擇職能力,大學期間必須努力、不間斷地學好外語尤其是英語。
(三)契合繼續(xù)學習需要,提高考研外語水平的需要
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本科畢業(yè)生考研意識愈來愈強。而考研過程中最大的障礙就是外語尤其是英語。如前所述,只學了兩年英語的本科畢業(yè)生在決定考研時首先要做的就是重撿英語,重練聽力,效果顯然是事倍功半。統(tǒng)計近年考研英語成績,有兩個顯著特點:一是英語錄取分數線較低,多為50分前后;二是在學生考研總分中,英語是拖后腿的學科,是學生最怕的學科。假使堅持大學本科四年全程英語學習,結果顯然要好得多。
(四)提升國際交流能力,提高學生國際視野的需要
在當今全球化、信息化的背景下,語言是人類生存、斗爭的武器,既是一種交流工具,還是一種文化,一種思想和知識的載體,更是進入國際世界的鑰匙,是一個成功者必須具備的一種能力,是幫助我們走向國際化的一把利器。不精通外語尤其是英語的人無論如何也不會成為這樣的精英的。不懂外語的人就是缺少一雙觀看世界的眼睛,就是缺少一種了解世界的途徑,外語缺失就會導致國際信息閉塞,就會對世界知之甚少,就會盲人摸象。
三、大學本科公共英語全程教育的實施
(一)結合培養(yǎng)目標,制定教學大綱
實施大學本科公共英語全程教育,首要的就是確定培養(yǎng)目標,然后根據培養(yǎng)目標制定教學大綱。目前的教學大綱對大學生的公共英語目標定位是以閱讀理解為主,這種目標定位難以適應當代社會對英語的需求。新的教學大綱首先確定大學生學習公共英語的目標定位,將原來的以閱讀理解為主轉變到以聽、說、讀、寫、譯為主,全面提高學生綜合應用英語能力,做到“聽得懂、說得好、讀得快、寫得出、譯得準”。在內容定位上,要實行新的“二、二”學制,即前兩年要強化基礎英語,后兩年要強化目的英語。要重視英語內容的故事性和趣味性。盡量通過有趣味的故事把聽、說、讀、寫、譯、語法、單詞等有機地組合起來。提高學生英語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
(二)結合培養(yǎng)目標,選擇開設課程
新概念英語可以作為全程教育的教材之一,新概念英語語言優(yōu)美地道,體系性強:“一冊解決基本語法和基本句型;二冊擴充詞匯和表達方法,并解決大部分的中高級語法;三冊則進入了美文欣賞和模仿的境界;四冊是從多角度領略文化的魅力?!毖饛娋幹摹短岣叽髮W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系列教材:大學英語口語》(2012年版)也是適合學生的教材。該教材在選材上特別關注內容的趣味性、相關性,貼近學生生活、反映學生心聲??傊?,教材的選取一要以提高學生英語應用能力為要旨;二要具有知識量,體系性;三要具有趣味性,生活性,易于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主動性;四要學以致用,要注意專業(yè)與英語的結合。堅決克服專業(yè)與英語兩層皮現象。具體做法是:為不同專業(yè)學生選擇專業(yè)導向英語教材。例如,為經濟管理類學生選擇《商務體驗英語》教材,為法學類學生選擇《法律英語文本與聽說實踐》教材等,使學生英語學習增加目的性,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主動性。同時,增加專業(yè)內容,避免了抽象學習語言的枯燥。
(三)結合培養(yǎng)目標,改革教學模式
教師講授內容要精煉,要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在教學方法上,要注意傳統(tǒng)教學模式與任務型教學模式的結合。傳統(tǒng)英語教學模式注重知識傳授的系統(tǒng)性,注重學生英語基礎理論、基本知識的培養(yǎng),但授課過于呆板,學生沒有興趣。任務型教學模式的教學重點是強調目的交際和語言表達,強調學生的學習過程,優(yōu)勢在于能夠把語言應用到生活或工作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解決實際問題。所以,教學過程活潑,更容易引起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但容易忽視基礎知識的學習與把握。唯有將兩者有機結合,方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學手段上,要注意現代教學手段的運用?,F代英語教學手段不僅可以制造畫面生動的課件,而且利用現代聲光電技術,電影技術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教學氛圍。
(四)結合培養(yǎng)目標,遴選優(yōu)秀師資
實施大學本科公共英語全程教育,提高學生英語應用能力為要旨的培養(yǎng)目標,要求具有高水平的教師團隊。目前,公共英語教師授課任務繁重,普遍超負荷工作,進修和培訓的機會很少。這使得公共英語教師的教學水平參差不齊。更有一種錯誤認識,認為公共英語教師與英語專業(yè)教師不同,教授的是公共英語,水平低一點也無所謂,這是大錯特錯的。公共英語教師擔負著全校除英語專業(yè)以外的學生英語教學,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到全校90%以上的學生的英語水平。有鑒于此,公共英語教師團隊要認真遴選,要堅持標準。要在繁忙的教學之余有計劃地進修培訓,尤其是青年教師。教研室,同一教學年級組要定期開展教學研討,既要研討教學內容、教材難點,也要研討教學方法、教學手段。要擴大雙語教學課程范圍,建立英語學習沙龍、英語角、聘請外教上課等,借以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譯能力。
編輯∕岳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