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5月24日,隸屬于蘇聯(lián)國營黑海航運公司的“圖阿普斯”號,從烏克蘭敖德薩港起航,先抵達羅馬尼亞康斯坦察港,在那里裝上1萬多噸照明煤油,然后前往中國上海。當時以美國為首的一些西方國家對新中國采取“封鎖禁運”政策,導致上海及長江沿線城市照明煤油短缺。但不知什么原因,無論是蘇聯(lián)海運部還是內(nèi)務(wù)部,在“圖阿普斯”號出發(fā)前,都沒有向船員們介紹當時新中國面臨的復雜環(huán)境,尤其是沒有交代盤踞在臺灣的蔣介石集團的危險性。
當時,蔣介石命令國民黨海軍以武力封鎖大陸沿海,“嚴禁一切外籍船舶駛?cè)搿?。美國情報組織也在臺北成立“西方企業(yè)公司”(簡稱“西方公司”),為國民黨海軍提供情報,支持其封鎖行動。6月21日,“圖阿普斯”號駛?cè)胂愀劬S多利亞灣,船員上岸采購一些防暑降溫用品。他們在一家外國人經(jīng)營的藥店里“意外”遇上了一個叫薩姆索諾夫的老板,他自稱是早年離開祖國的白俄,很想了解蘇聯(lián)的情況。薩姆索諾夫“不經(jīng)意”地問了一句輪船還要去哪,船員順嘴說道:“上海,然后回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參崴)?!彼_姆索諾夫正是“西方公司”安插在香港的眼線,他迅速將此事通報給臺北。“西方公司”駐臺北代表狄倫,則馬上通報了蔣介石。6月23日,“圖阿普斯”號行駛在臺灣島南部巴士海峽中立水域,被一支國民黨艦隊攔截。100多名荷槍實彈的國民黨水兵登上油輪,逼迫船員們駕駛油輪跟在軍艦后面行駛。蘇聯(lián)船員不肯合作,他們被押上“丹陽”號驅(qū)逐艦。國民黨水兵駕駛“圖阿普斯”號,抵達高雄港。
蘇聯(lián)迅速對“圖阿普斯”號被劫事件作出反應(yīng),蘇聯(lián)外交部在聯(lián)合國大會和國際法庭上,控訴美國暗中支持蔣介石集團“進行無恥的海盜劫掠”。但美國則稱沒有證據(jù),拒絕蘇聯(lián)的抗議。為了救回船員,蘇聯(lián)派遣一支由驅(qū)逐艦和護衛(wèi)艦組成的特別編隊,于同年7月初開赴基隆附近海域,試圖威懾蔣介石放人交船。但蔣介石早有防備,加上有美國支持,解救未獲成功。直到1955年8月25日,首批29名船員才在法國方面的保釋下返回蘇聯(lián),剩下20名船員被國民黨當局繼續(xù)扣留。20世紀70年代,臺灣才決定分批釋放剩余船員,最后3名船員直到1989年才回到蘇聯(lián)。
綜合摘自《人物匯報》、《世界新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