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文
1887年,英國軍醫(yī)、法學(xué)博士兼林奈學(xué)會會員瓦德爾少校,在錫金5000米高的雪地上,看到一些像人腳印的巨大腳印,當(dāng)?shù)靥舴蚋嬖V他,那是“雪人”的足跡,瓦德爾在他所著的《喜馬拉雅群山之間》一書中寫到了當(dāng)?shù)厝酥v的“雪人”,但聲明他自己并沒有見過。從此“雪人”這個名字便出現(xiàn)并傳播開來。
1951年11月8日,英國登山隊隊長謝普頓和華德從圣母峰勘察歸來,正在探測萬比冰川的西南坡時,在那里發(fā)現(xiàn)了一串像人的巨大腳印。謝普頓拍下了幾張清晰的腳印照片,腳印長31.3厘米,寬18.8厘米,拇趾很大而且向外翻開,表示留下腳印的是一個約有2.2米高的直立兩足行走的動物,而且動作很靈活。謝普頓深信,在喜馬拉雅山“有一種像猿的巨大生物存在,這種生物是科學(xué)界還未能確定的,至少不在已知的亞洲區(qū)動物中之列。”
居住在喜馬拉雅山麓的舍巴族人早已知道“雪人”的存在,他們稱“雪人”為“耶替”,說它棲息于喜馬拉雅山最高的森林地帶。那里灌木叢生,人跡罕至。它離開密林到雪原上時,人們才得以看到它或發(fā)現(xiàn)它的足跡。舍巴人認為,“耶替”到雪原上來是為覓食一種含鹽的苔蘚。
“雪人”是遠古時代亞洲巨猿的后代?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不少國際考察隊前往喜馬拉雅山尋找“雪人”,但大都空手而歸。1972年12月17日,英國動物學(xué)家克隆寧、埃默瑞與兩名舍巴族助手在圣母峰與金城章嘉峰之間3000多米的高地上扎營。
第二天凌晨,他們在兩個帳篷之間發(fā)現(xiàn)了一串兩足行走的動物的腳印。他們說,由于到達這里必須攀登一處非常陡峭險峻的山坡,如果不是力大無窮,身手敏捷的動物,是不能爬越這樣的障礙的,他們拍下的足印照片,同謝普頓拍下的極為相似,看上去好像是一只直立的巨猿留下的。他們相信那是“雪人”的腳印。克隆寧后來寫了一本書,認為“雪人”可能是遠古時代亞洲巨猿的后代,這些巨形類人猿可能在新生代中期,與更先進的直立猿人競爭失敗而逃進喜馬拉雅山的山谷中。
1979年11月,一支英國登山隊從尼泊爾境內(nèi)攀登喜馬拉雅山。11月10日,隊員愛德華茲和艾倫在返回基地途中,在海拔5000米處的一個天然洞穴附近的雪地上發(fā)現(xiàn)了一些似人的腳印。
這時,兩人忽然聽到:“長達5-10秒鐘的尖叫聲,完全不像人發(fā)出的,聽了令人毛骨悚然?!彼麄兿嘈?,附近一定有“雪人”存在。
第二天,全體隊員在隊長懷特率領(lǐng)下到那里,看到了更多的腳印,腳印有大有小,顯示有兩個或更多的“雪人”到過這里。懷特說:“我相信,山上必有一種動物學(xué)家們所未知的動物。”
在喜馬拉雅山北麓的我國西藏地區(qū),也多次有發(fā)現(xiàn)“雪人”足跡的報道。特別是1972年12月,駐伸巴地區(qū)的邊防部隊曾接到藏民的報告,說兩個能直立行走的動物經(jīng)常來偷牛羊,并說這兩只怪獸不是把牛羊咬死,而是成群趕走,看管起來慢慢吃。邊防軍出于為民除害,派一位副團長帶著幾名戰(zhàn)士上了山,很快找到了那兩只怪獸。在相距400多米處,戰(zhàn)士們開槍打傷了一只,另一只逃走了。但受傷的那只怪獸竟抱起一塊300多斤重的大石頭朝開槍的人沖來,沒沖多遠終于倒下了。據(jù)戰(zhàn)士們說,這個怪獸長得像猿又像人,尖尖的頭頂,長著20多厘米長的棕紅色毛發(fā),有眉骨,大嘴,牙齒尖利,前肢很長,沒有尾巴。在場的官兵沒一個人見過這種動物,但由于當(dāng)時交通、通訊條件的限制,這個很可能是“雪人”的怪物尸體就被白白拋棄了。
由于缺少實物,人們至今仍不能肯定“雪人”的存在。英國考察隊曾在尼泊爾一處寺廟里找到兩個據(jù)說是“雪人”的頭皮。但頭皮是寺廟的珍寶,他們不能帶出,只是進行了拍照和測量,并獲得幾根毛發(fā),這些毛發(fā)被送往倫敦鑒定,鑒定結(jié)果,有的專家認為不過是用羚羊皮偽造的,有的卻說其色素粒的排列方式與羚羊不同,而與猿類相似,至今仍無定論。
到底有沒有“雪人”?如果有,“雪人”又是一種什么動物?這個謎到現(xiàn)在還沒有揭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