彥吉
尼泊爾地震距今已有月余,慘痛的災害再次引發(fā)了人們對地震的關注。面對災害時,掌握相關的逃生自救知識越多,生存幾率越高。當這位“不速之客”來臨時,我們該怎么辦呢?
當我們感覺到地震發(fā)生時,首先應該怎么做?
首先應鎮(zhèn)定情緒,第一時間判斷震源的遠近。因為這是一個稍加思考就可以判斷的問題。地震時,如果你感覺晃動很輕,則說明震源比較遠,威脅性也相對要小一些。這時只要躲在墻角旁即可;反之,就要冷靜判斷躲避位置。在地震發(fā)生的十幾秒內(nèi),迅速躲避到有利空間,會大大增加成功獲救的機會。
地震時如何就近找到最合適的躲避位置呢?
如果是在室內(nèi),應選擇結實、開間小、易形成三角空間、有支撐且能掩護身體的地點;如果是在室外,要選擇開闊、安全的地點。
地震時采取怎樣的躲避姿勢最有利于逃生?
這個問題很關鍵,不管是在哪里,只要發(fā)生地震,人都應該盡可能降低重心,采取蹲或坐姿,盡量蜷曲身體,然后用手抓住桌腿等牢固物體,一定要保護好頭頸、眼睛,掩住口鼻。
地震時如果是在室內(nèi)高樓內(nèi),不方便即刻沖到戶外,應該怎樣選擇躲避位置呢?
需要謹記最佳位置原則:近水不近火,靠外不靠內(nèi)。具體的措施包括:第一時間內(nèi)打開房門,并用椅子等物體固定,以便留下逃脫生路;然后躲到結實的家具或兩側都是承重墻的墻角旁等區(qū)域,盡量靠近外墻,不要選擇建筑物的內(nèi)墻;還可躲在開間小的廁所內(nèi);如果是在商店等環(huán)境內(nèi),盡量躲在大柱子或大商品旁,盡量靠近無障礙的通道,然后蹲下;如果地震發(fā)生在夜間,用被子裹住身體后躲避。
如果地震時人在在戶外或街道上,應該如何躲避?
在戶外的應對原則,首先要防止街道兩旁高層建筑物的玻璃碎片或外側的混凝土塊、廣告牌、霓虹燈等掉下來傷到自己。所以應該先保護頭部,然后迅速撤到寬闊區(qū)域。具體措施包括,將皮包或柔軟的物品置于頭頂,或者用手護住頭部,然后迅速躲開圍墻、電線桿等,撤離到開闊的區(qū)域。
地震發(fā)生時如果正在行駛的的車輛里面,應該怎么辦?
不要突然急剎車,應平穩(wěn)地放緩車速后將車停下;做好防御姿勢。如果乘坐公共汽車、長途汽車或火車,一旦感到地震來臨,首先要牢牢抓住車輛的把手、欄桿等物體,降低重心、躲在位置附近,然后注意車輛上方行李架上是否有物品掉下來;如果是面朝行車方向坐著,要將胳膊靠在前面坐席的椅背上,護住頭面部,身體向過道處傾斜;如果是背朝行車方向坐著,兩手要護住后腦,并抬膝護腹,蜷曲身體,做好防御姿勢。
強烈的地震過后,我們應該怎么做?
在強震過后,最先要存水。不要慌張出門,要確認周圍是否有房屋倒塌,然后再出門。出門時要注意小心地上的碎物,以防被扎傷。
如果不幸被壓在廢墟下,應該怎么自救?
萬一被壓在廢墟下,最先要確認面前的空間,不要驚慌,要沉著,并樹立生存的信心,等待救援。盡量保持胸部不要受壓,使呼吸保持通暢;然后將衣服撕碎咬在嘴里,防止口干;盡量活動一下肢體,如果肢體無法活動時,不要強行、貿(mào)然活動;呼救時切記要盡量節(jié)省體力,不要盲目亂喊、急躁,可選擇吹哨或敲打飯盒、水管等形式呼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