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一
福建永春,古稱“桃源”。因氣候溫婉如春,風(fēng)景秀美,一直享有“萬紫千紅花不謝,冬暖夏涼四序春”的美譽(yù)。除了如畫美景,當(dāng)?shù)乇姸鄠鹘y(tǒng)手工藝品亦深深地吸引著人們的目光,漆籃便是其中之一。它融竹藝和漆藝于一體,外觀精美,結(jié)實(shí)耐用,并且盛水不漏,徹底改變了“竹籃打水一場空”的宿命,讓人稱絕。
神奇的籃子
位于永春縣西南隅的龍水村,是漆籃的誕生地和主產(chǎn)地,因此永春漆籃又被稱為龍水漆籃。從縣城駕車出發(fā),翻過一段云霧繚繞的盤山公路,不到半個小時即可到達(dá)龍水村。村民普遍種植毛竹,大片大片地包圍在房前屋后。一起風(fēng),竹林就變成翻滾的綠浪,好像隨時都會把房屋給淹沒掉一樣。
走進(jìn)村子,不時見到一戶戶人家門前的院落里晾曬著各種漆籃,大的竟有半人高,小的卻如雞蛋一般精巧,籃子上精心繪飾的金色圖案在陽光照耀下亮麗奪目,顯得喜慶又吉祥。
一位正在剔毛竹枝丫的老人招呼我們到他的院落里坐坐。老人名叫郭清柏,今年70歲,已經(jīng)做了50多年漆籃。據(jù)他介紹,早在500多年前,龍水村的村民便開始給傳統(tǒng)的竹籃抹灰上漆,然后畫上各種圖案。這樣做出來的竹籃不僅外觀漂亮,而且更堅(jiān)固耐用。為了讓我們眼見為實(shí),郭清柏拿起一只漆籃用力摔到地上,漆籃竟然完好無損。接著,他又倒了一碗水在漆籃里,再用餐巾紙?jiān)谄峄@底部抹了抹,紙巾上沒有一丁點(diǎn)水漬,完全不漏水?!白畲蟮钠峄@還可以裝下擺滿整張八仙桌的食物,挑著走四五十里路也不會變形?!惫灏刈院赖卣f,長久以來,漆籃在閩南一帶十分流行,是當(dāng)?shù)厝擞窦雷?、壽誕喜慶時裝物品的器具,也是女兒出嫁時必備的嫁妝。
“在龍水村,幾乎每家每戶都有幾個用了幾十年的老漆籃,有個別漆籃甚至傳了兩三代人仍在照常使用?!惫灏卣f。
從破竹子開始
聊著聊著,郭清柏已經(jīng)剃光了毛竹上的枝丫。接著,他用篾刀從竹尖往下一按,刀進(jìn)手退,順勢把這根七八米長的毛竹一分為二,再二分為四,又四分為八……不斷分下去,約半小時后,一根口杯大小的毛竹變身為他手上捋著的一把細(xì)如琴弦的篾絲?!绑z破得越長越細(xì),編出來的籃子才越密實(shí)?!?/p>
破竹成絲是制作漆籃的第一步,接下來還有30多道工序,整個制作過程可以分為編織、灰工、漆畫堆雕3個環(huán)節(jié)。因?yàn)橹谱鬟^程十分繁瑣,在龍水村,通常一個家庭只能完成其中一個環(huán)節(jié)。郭清柏和老伴擅長編織,在他們手里,篾片和篾絲仿佛都有了靈性,服服帖帖地經(jīng)緯交織。他們編織的速度很快,只需要兩三個小時就可以編完一個普通的竹籃。
剛編好的竹籃被稱為籃坯,和常見的竹籃沒有區(qū)別。讓漆籃變得與眾不同,是從“灰工”環(huán)節(jié)開始的。郭清柏自己不做灰工,但離他家不到200米就住著一位專門做灰工的老人郭云永,更難得的是,他還精通漆畫堆雕,這在村里確屬鳳毛麟角。原以為做灰工就是把調(diào)制的油灰直接抹在竹籃上,其實(shí)不然,籃坯要先用石灰水煮,并割掉篾頭,再整理好籃形才符合抹灰的要求。只見郭云永一手托住籃坯,一邊拿起木刮刀將油灰均勻地抹在籃身上,邊抹邊檢查是否有漏點(diǎn),并細(xì)心修整毛糙之處。在他身后,一只只抹完灰的竹籃看上去“灰頭土臉”,接下來的漆畫堆雕環(huán)節(jié),等待它們的是令人驚艷的蛻變。
郭云永拿起一個髹完大漆并晾干的竹籃,用毛筆在籃身上熟練地勾勒出一幅花鳥圖案。按照他的設(shè)想,還要在籃蓋上雕塑一幅金龍祥云圖。對郭云永來說,做這樣的圖案一點(diǎn)也不復(fù)雜,約一個小時工夫,一條祥云簇?fù)淼娘w龍便出現(xiàn)在籃蓋上。接下來,安金工序猶如畫龍點(diǎn)睛,將一張張金箔貼在飛龍和祥云上,金光閃閃,飛龍活靈活現(xiàn),不禁讓人暗自稱奇。
走出大山的漆籃
其實(shí),作為福建省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的永春漆籃,有80%的市場在東南亞。
原來,從18世紀(jì)起,閩南一帶就興起下南洋之風(fēng)。離開故土的人們,在走親訪友或女兒出嫁時,仍然習(xí)慣使用漆籃,每次回到故土尋根祭祖后返鄉(xiāng)時總要帶上幾個。漸漸地,這形成了風(fēng)氣,市場需求也隨之增大,龍水村的漆籃貿(mào)易就這樣做到了海外。
龍水漆籃工藝有限公司正是抓住了這個商機(jī),成立5年時間,年?duì)I業(yè)額達(dá)到500多萬元,成為永春規(guī)模最大的漆籃廠。負(fù)責(zé)人郭小謙說:“龍水村共有1000多人,如今有三四百人都在做漆籃。”在龍水漆籃工藝有限公司的帶動下,如今有越來越多的村民重新拿起篾刀,做起了這門老手藝。他們除了在家里做漆籃零售外,大部分人還在公司兼職,每月能拿到兩三千元的兼職工資。幾年下來,吸引了不少外出打工的年輕人回到家鄉(xiāng),加入到制作漆籃的行列中來。以前,龍水村從事漆籃制作的全是60歲以上的留守老人,而如今,這個行業(yè)中并不鮮見年輕人的身影。
去年年底,在北京舉行的中華老字號時尚創(chuàng)意大賽上,永春漆籃從參評的160余件作品中脫穎而出,獲得“中華老字號始創(chuàng)產(chǎn)品時尚創(chuàng)意金獎”,一時名聲大振。趁此良機(jī),龍水漆籃工藝有限公司不僅開通了網(wǎng)上漆籃專賣店,還籌建了永春漆籃展示館,對外宣傳、推廣永春漆籃的歷史文化。
“如今的永春漆籃,正款款地走出大山,走向新的世界。”郭小謙信心滿滿地說。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