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玉蓮
河北省興隆縣北營房學區(qū)北展希望小學
例談小學生作文的評改
孫玉蓮
河北省興隆縣北營房學區(qū)北展希望小學
目前現(xiàn)階段作文批改及評價主要是教師自己來完成。這種評價方式的優(yōu)點是便于教師全面的掌握學生的習作完成情況,更好的指導學生習作。也有不少缺點。改革作文的評估方式,教師應轉變的第一個觀念——把“批改”變?yōu)椤敖涣鳌?。教師把作文作為平臺和學生平等交流,以平和的態(tài)度、發(fā)現(xiàn)的眼光、欣賞的心情對待學生的作文,并在充分交流的基礎上,給出自己的建議式、商量式、鼓勵式的評價結果,這是一種人本化的寬松的評價要求,它可以使師生雙方從批改的陰影中走出來。改變這種現(xiàn)狀的對策:
自我評價是作文評價中我們最常用的一種方式,一篇作文寫完了,讓學生自讀作文,邊讀邊修改錯字病句,認真思考,肯定優(yōu)點,找出不足,并寫在作文本的評價欄中。但長時間下來,我發(fā)現(xiàn)學生自評能力還是很弱,大部分學生往往不能發(fā)現(xiàn)自己習作中最本質的問題,自己修改完后,離題或偏題的還是如此,甚至于錯字、病句都不能找出,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當局者迷”。于是,我決定讓學生們相互找找毛病,也學學別人的長處。一開始是同桌、四人小組互批,優(yōu)點是省時,缺點是時間長了容易思維局限,特別是到了高年級,學生的自主意識增強。我設計了一個自批與互批相結合的方案:學生根據(jù)習作要求當堂完成習作初稿,并自己修改;(一、二課時)學生依據(jù)完成習作的快慢順序將習作交給教師,教師初略審閱,大致心中有數(shù);(課間)教師將習作隨機發(fā)到學生手中,學生開始互相批閱;(批閱要求:速讀,看是否離題或偏題;畫出病句、圈出錯字,不修改;寫出兩至三條優(yōu)點或不足,簽名。完成一份后或前后交換或隨機交換,再次批閱,最初一節(jié)課要求看完兩至三份習作,經(jīng)過一段時間練習后可提至三至四份。
(1)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讓學生在小組內讀讀自己的作文,評評他人的習作,小組長帶領組員選出一篇具有代表性的習作,準備推薦給全班,組員們各抒己見,發(fā)表自己對這篇習作的看法和建議,組長則負責把每個同學的評價記錄下來。
(2)全班交流。分兩方面同時進行:一方面,小組朗讀本組推薦的習作,組長介紹推薦理由;另一方面,其余學生準備好紙和筆,在聽的同時進行速記,記下優(yōu)點和不足,也可以簡單的是寫得好的一個詞或一句話,然后開火車進行評價,不重復。
在這項活動中,學生們的積極性空前高漲,更出人意料的是,學生自評不但基本到位,臺下的聽眾由于有任務,也是聽得格外的認真,并紛紛發(fā)言,有的根據(jù)文中一、兩句精彩的語句進行賞析,有的根據(jù)習作內容進行闡述,有的說出了寫作方法的優(yōu)劣,這種評價使每個學生都參與到作文的評價中來,將評價的視角從注重結果轉移到了關注習作的生成中來,同時,孩子們還學會了傾聽,不僅提高了語言表達能力和自信心,而且能敦促學生深入思考,提高認識、鑒賞能力,作文能力得到發(fā)展。
三、群體評價、家長評價穿插使用
在教學中,我們還發(fā)現(xiàn)這樣一種現(xiàn)象:到了中高年級,家長越來越關注孩子的作文能力,而有些孩子就是不讓家長看自己的作文,有些還因此鬧起了矛盾。針對這種情況,請家長參與評價作文是解決矛盾的一個辦法。我們也能從家長給學生的評語中受益。家長參與作文評價雖不能從寫作技巧上給予學生多大的幫助,但是促進了家長與孩子間的溝通,打破了校內、校外的界限,使校內外的教育緊密結合并得以延伸。
對學生作文的評價另一種現(xiàn)象是一次性完成的,這種評價方式,從本質上說就是為了判定等級差異,具有選拔和甄別的功能,因此,不利于學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更不利于學生的主動發(fā)展。所以,教師要轉變的這一觀念是——由選拔式評價變?yōu)榧钍皆u價。具體的做法:
1.即時評價。
學生寫完作文后會有一個熱場,也就是情感的消退期。而我們通常的做法是,學生的作文做完就收上來,由老師評改,改完之后再在下一堂課來評價修改。這往往需要較長時間,事實上,根據(jù)學生的遺忘規(guī)律,一周后,學生對上次寫的作文已經(jīng)模糊不清了,評價起來自然效果不佳。這樣的做法白白浪費了學生寶貴的情感資源,所以,要取得好的效果即時評價非常重要。因此,學生的作文一寫完就進行評價,這時候學生的思維是最活躍的,也是最能產(chǎn)生靈感的,許多精彩的語句就在這一瞬間產(chǎn)生了。
2.修改后再評價。
好文章是改出來的,要引導通過學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長補短,促進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寫作水平。因此,教師要教給學生評什么,怎么評,改什么,怎么改的方法。
首先,在作文起步階段,評價重點是“書寫是否正確美觀,格式是否正確,語句是否通順,意思是否連貫等”。隨著學生習作水平的提高,漸漸達到“是否有精彩感人的細節(jié)描寫,是否有特色等”。每次在評價時側重總結主要優(yōu)點,找出主要問題,即全班共性的問題,指導學生在自評、互評中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學習別人的長處,并引導學生針對某一方面的問題再觀察、再深入地思考并修改自己的作文。
其次,教師可在學生修改習作后再次進行評價,可用此次成績作為本次作文的成績。甚至鼓勵學生多次修改后給予多次評價,直至達到學生自己滿意的評價為止。這樣既突出了作文評價的導向功能,又培養(yǎng)了學生不斷改文的好習慣。當然,這種方式費時較長,且不可經(jīng)常使用,否則學生會產(chǎn)生倦怠感。我常用的做法是,學生完成自評和互評后,我再進行評價,而這時的作文,我已不需要做細致修改,只需根據(jù)學生習作特點寫出特色評價即可,一到兩節(jié)課即可完成。